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德福矛盾现象的现实审思

  • 投稿席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95次
  • 评分4
  • 19
  • 0

摘要:德福矛盾现象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主体的德行与其自身的幸福不一致的情况,即有德无福与有福无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自我功利主义张狂、道德监督力度不足、公正制度乏力。德福矛盾现象的产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如何消解这一现象显得极为迫切与重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福矛盾;道德价值;公正制度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共同需要,其使命在于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即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使命却陷入了德福矛盾的怪圈,即有德无福或有福无德,使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一再上演,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如何在道德生活中消解德福矛盾现象显得极为重要。

一、德福矛盾现象及其影响

德福矛盾现象一直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转型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制造了严重的后遗症。那么究竟何为德福矛盾现象?不妨先来看一下下面一些生活常态:

事例一:一个生意人因恪守诚信而亏本了;他的邻居却因制假贩假拥有了富足的生活。

事例二:一个学习刻苦、追求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成绩只在中上;另一个大学生凭着临时突击、甚至作弊却拿了奖学金。

事例三:一个好心的司机在公路上将一个被车撞成重伤的老人送进医院后,被老人的家属缠上了,从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真正的肇事者逍遥于责任之外。

通过上述事例不难发现,所谓的德福矛盾现象就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主体的德行与其自身的幸福不一致的情况,它主要包含两种情况,即有德无福与有福无德。面对德福矛盾现象,人们不禁会发出疑问:“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做好人呢,不如作恶人算了?”可见这一现象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它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道德价值混乱

德福矛盾现象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严重的错觉:善行未有好报,恶行却得善果。这种错觉在现实生活常态的一次次印证下,让人们不得不对道德价值产生怀疑:善行真的对吗?恶行就一定不对吗?从而造成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混乱,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使道德信仰陷入危机。作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价值体系之一——道德价值发生混乱,其势必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2.道德冷漠感攀升

德福矛盾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愈演愈烈,让更多的人止步于善行的门前,化身看客冷漠地观望门内所发生的事情,无形中推演了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致使人们的道德冷漠感攀升。从表面上看,道德冷漠是对自身道德责任的推卸,而实际上它是对人性的否定。“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理念,道德冷漠感的攀升无异于在啃噬和谐社会的根基。

二、德福矛盾现象的成因分析

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在现代社会“善行未有好报,恶行却得善果”成为常态。究其原因何在呢?

1.自我功利主义张狂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思想,然而一些利益熏心的人将其演绎为自我功利主义,即凡事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需求而不择手段。在道德生活领域,自我功利主义者不惜以道德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上述事例中所谈到的制假贩假的商人、作弊的学生、逃逸的肇事者无一不是这种自我功利主义的代言人,他们不仅出售自身的道德而且还利用他人的道德,来谋取自身的“幸福”;正是大量的这种人的存在间接地造成了诚信生意人、刻苦大学生、好心司机的不公平待遇。可见,自我功利主义的张狂是造成德福矛盾现象的重要因素。

2.道德监督力度不足

一种完善的道德生活必然有一个强效的道德监督系统作为支撑,一旦道德监督力度不足甚至是失音时,就会给各种道德问题制造可乘之机,德福矛盾现象就是借此乘隙而入。道德监督主要是通过自我反省与他人舆论来实现的。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利益的驱动遮蔽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而公众对他人的道德行为则更多的倾向于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这种缺乏力度的道德监督,让人们的善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幸福感,增加了有德无福现象;同时它也放任了恶行的通行,这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有福无德现象的发生的可能性。

3.公正制度乏力

公正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面对德福矛盾,公正制度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缺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德福矛盾现象的产生及其扩展。公正制度这种乏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道德作为一种软性规范,在应对德福矛盾现象时缺乏效力,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弥补这一不足,其无形中给假贩假的商人、作弊的学生、肇事者等制造了可乘之机;二是奖惩机制不健全,常言道“有善不赏,君子必稀;有恶不惩,小人必猖。”目前,我国对善恶的奖惩机制还主要限于荣誉表彰与良心谴责,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显得软弱无力,致使像“浙江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八成以上生活堪忧”①有德无福的矛盾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助长了作恶者的投机心理,让有福无德现象一再上演。

三、消解德福矛盾现象的基本思路

现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价值混乱、道德冷漠感攀升,致使和谐社会建设受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德福矛盾现象。因此,如何消解德福矛盾现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显得极为重要。

1.以正确的价值为导向

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由于价值观念导向的不同,人们选取实现幸福的行为方式亦不同,有的人从合理利益出发选择了合乎道德的行为,而有的人则为谋得个人利益最大化采取了违背道德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德福矛盾,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因素。为避免这一现象,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即结合人性、情感、法制、合理利益,建立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以教育和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强化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意识,以实现德福一致。然而这些工作的进行离不开道德舆论来监督,也离不开现代媒体的宣传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与社会舆论的作用。

2.以建立道德信息系统为手段

建立道德信息系统,保证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个人道德档案,记录个人的道德品行状况,并将其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的参照系,即道德记录良好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如升学、求职、交易、交友等方面可以享受“绿色通道”,更容易实现其幸福,反之则可能处处碰壁,事事不顺。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道德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实现德福一致,而且还有助于监督不良的道德行为、道德风气,遏制德福矛盾现象的产生,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但是道德信息系统的建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可以办到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协作。

3.以健全奖惩机制为重点

要消解德福矛盾现象,关键在于健全奖惩机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对我们来说,一个行为,如果它是感激的恰当的和被认可的对象,那么,该行为一定应受奖赏;而另一方面,一个行为,如果它是怨恨的恰当的和被人认可的对象,那么,该行为一定该受惩罚。”②简而言之,就是善则赏,恶则罚。道德的目的在于实现幸福,然而幸福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它也包括物质上的。因为“道德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③所以无论是赏还是罚,都应该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综合入手,实现德福一致。

4.以建立法律法规为保障

要达到消解德福矛盾现象的效果,除了坚持价值引导、建立道德信息系统、健全奖惩机制外,还需要建立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首先,在法律上,对善行做出肯定与支持,对恶行进行批判与惩罚,这有利于人们认清善与恶;其次,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道德信息系统与奖惩机制的顺利实施,以提升其应对德福矛盾的功效;第三,针对特殊的较容易引发德福矛盾的道德现象立法,从法的高度保障德福相符,例如可以针对见义勇为现象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那么就可以避免“浙江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八成以上生活堪忧”的德福矛盾现象上演。

引文注释

①朱海兵,方力.不该被遗忘的民间英雄[N].工人日报,2010-12-25(05)

②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

③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三联书店,1962:569.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