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辽金元时期蒙古弘吉剌部领地考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45次
  • 评分4
  • 87
  • 0

孙国军1,康建国2

(1.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2.赤峰学院 学科规划与研究生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蒙古;弘吉剌;漠南;领地

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01-05

收稿日期:2015年1月16日

作者简介:孙国军,男,赤峰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史、国际关系史、编辑学研究;康建国,男,赤峰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方民族史。

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古高原漠南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2014B074)

一、弘吉剌部早期活动的领地

结合各种史书记载,基本可以确定弘吉剌部是公元10世纪前后生活在草原腹地的一支游牧民族,并在11世纪时开始强大,成为中国北方草原腹地一支具有较大影响的蒙古部落。关于弘吉剌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辽史》中,名为“王纪剌”。辽朝为女真族攻破后,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建立“西辽”。驻可敦城之后,其所辖共有18部,其中就包括弘吉剌(王纪剌)部:

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1]。

《辽史》校勘记认为:

“大黄室韦等十八部按敌剌,百官志二作敌烈;王纪剌即金史之广吉剌、元史之宏吉剌。”[2]

《辽史》校勘记中并未详细说明王纪剌为弘吉剌的根据。《金史》中则称之为广吉剌、光吉剌,在纪传中对其活动多有记载,说明弘吉剌部作为独立部落活动最早是在辽朝末年。金朝确立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后,弘吉剌部驻地因邻近金朝北部边界,曾给金朝的北部边境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弘吉剌部之名号虽在辽时就已出现,但并未有更多详细记载,其部落发展情况更是不得而知。金朝的建立者女真人原踞辽朝东北,崛起后借辽宋之争、辽朝衰败之际称雄北方。因此,其对北部边境诸部从未放松警惕之心。为防备北方诸部族的强大,金朝一直采取了强大的军事压迫政策,《金史》中亦常常提及北部用兵之事。从弘吉剌部的传说来看,弘吉剌部最初应该是一个生活在丛林中的部落。弘吉剌部走出大山后,开始游牧在漠北草原。对于其游牧地,史书和学界都有记载和研究。

《史集》记载:

它们[弘吉剌]的禹儿惕都在合剌温-只敦的那边与亦乞剌思、豁罗剌思部落在一起[3]。

禹儿惕即领地的意思。关于合剌温-只敦,《史集》的译者解释说大概是指合剌屯(汉文译作黑林)。这个地方在发源于肯特山的土拉河畔(土拉河畔有库伦城,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4]。

《蒙古秘史》记载:

帖木真九岁时。他父亲也速该将引他往母舅斡勒忽讷兀惕氏处索女儿与帖木真做妻。到扯克彻儿赤忽儿忽名字的山两间。遇着翁吉剌氏人德薛禅。……[5]

帖木真即成吉思汗铁木真,汉文音译蒙古名无定字。翁吉剌即弘吉剌,德薛禅即特薛禅。秘史记载的是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去弘吉剌部为其求亲的事,上面记载了也速该在扯克彻儿赤忽儿忽名字的山两间偶遇特薛禅,因此弘吉剌部特薛禅家族的驻牧地当在此处。

《元史》记载:

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岁甲戌,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若曰“是苦烈儿温都儿、斤,以与按陈及哈撒儿为农土”[6]。

甲戌年为1214年,成吉思汗在迭蔑可儿给按陈、按陈的儿子、按陈的两个弟弟重新划分了领地,但苦烈儿温都儿、斤仍为按陈与哈撒儿的农土。这说明弘吉剌部按陈在迁居漠南之前的驻牧地为苦烈儿温都儿、斤。

对于这些记载,日本学者箭内亘认为:

翁吉剌惕之游牧地,征于《秘史》《元史》自明。秘史卷一曰:

也速该巴阿秃儿,于帖木真九岁时,欲在诃额仑额客外家斡勒忽纳兀惕之民之处,由彼之母方之舅等求其女。因率帖木真而往。往时在扯克撤儿,赤忽儿古二山间,遇翁吉剌惕之德薛禅。

扯克撤儿,赤忽儿古二山之位置不详。但翁吉剌惕之一部之名为斡勒忽纳兀惕者,若与“合勒合河之斡儿纳兀山”为同一地方,则此二山,当近于Khalkha河流域。又西历1202年,成吉思汗,与客咧亦惕之王罕父子,战于合剌合勒只惕(今乌珠穆沁左翼之地),胜败未决,退于北方,曾沿Khalkha河之两岸而行军。秘史在此事之后,记曰:

合勒合河注于不余儿纳兀儿,其发源地。知有帖儿格阿篾勒等翁吉剌惕,使主儿扯歹领兀鲁兀惕而往。

观此,则自khalkha河下流,至Bornor附近,皆为翁吉剌惕(至少亦其一部)之游牧也无疑矣。更观元史(卷118)德薛禅传,记翁吉剌惕之原住地如左(下,原文竖排):

初弘吉剌(翁吉剌惕)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也里古纳河之地。苦烈温都儿斤,乃旱(Gan)得尓布尔(Dorbur)额尔古纳(Argun)三河间之苦烈业尔(Kurer)山也。(屠寄蒙兀儿史记成吉思合罕本纪二)。迭烈木儿(一作迭烈不儿)即太祖纪之秃律别儿,亦即今之得尔布尔河。也里古纳,即今之额尔古纳河。故知翁吉剌惕之游牧地,北自Argun Dorbon两河流域,南及Khalkha河流域[7]。

《金史》记载,明昌六年(1195年),夹谷清臣受命对弘吉剌部用兵,大军兵进合勒河,先锋移剌敏等已在栲栳泺攻下弘吉剌军营十四,获胜回迎大军。

王国维先生考证认为:

案金史章宗纪,于明昌承安间兵事,不书叛者主名,此传亦然。今以地理考之,合勒河者,元朝秘史之合勒合河,今之喀尔喀河也;栲栳泺者,唐书之俱轮泊,秘史之阔连海子,今之呼伦泊也。移刺敏等自合勒河北进,则所至者为栲栳泺东畔,此地当金元间为蒙古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二部所居。圣武亲征录,太祖责汪罕书曰:我时又如青鸡海鹘,自赤儿黑山飞越于杯而之泽搦斑脚鸧以归居,此谁。哈答斤、散只兀、弘吉剌诸部是也。案此处有闌文,贝勒津译拉施特集史中太祖书曰:我如鸷鸟,自赤儿古山飞越捕鱼儿淖尔,擒灰色蓝色足之鹤以致于汝。此鹤谓谁。朵儿奔塔塔儿诸人是也。我又如蓝色之鹰,越古闌淖尔,擒蓝色足之鹤以致于汝。此鹤谓谁。哈答斤撒儿助特翁吉剌特是也。(据洪侍郎钧汉译本)。案捕鱼儿淖尔即贝尔泊,古闌淖尔即呼伦泊,则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二部,正在呼伦泊之东,清臣所攻即此二部。内族宗浩传所谓连岁扰边,皆合底忻山只昆二部为之者,亦于此传得其证矣[8]。

合勒河,王国维认为是喀尔喀河,该河注入呼伦湖,栲栳泺为呼伦湖。夹谷清臣率军专为征讨弘吉剌,在呼伦湖初战告捷。因此,弘吉剌部的驻牧地应在此附近。王国维进一步指出金元时期这一地区为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二部所居,而这两个部落正是弘吉剌部诸部之一。

又有金朝完颜宗浩北伐在忒里葛山打败山只昆所统石鲁、浑滩两部,并在呼歇水接受了合底忻部长白古带、山只昆部长胡必拉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乞降。随后又在移米河附近打败迪烈土部,大军追至窊里不水全胜而归。此役为金朝主动对北方诸部用兵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军行军和主要战场所涉及的地名有:移米河(伊敏河)、忒里葛山(特尔根山)、呼歇水(辉河)、窊里不水等,可见弘吉剌(广吉剌)、弘吉剌别部婆速火部、山只昆(撒勒只兀惕)、山只昆(撒勒只兀惕)所属石鲁与浑滩部、合底忻(合答斤)等部均游牧于这一地带。

王国维先生认为:

传中地名,如忒里葛山,当即今之特尔根山;呼歇水当即辉河;移米河当即伊敏河,一名依奔河,并在呼伦泊东南,与弘吉剌合答斤撒勒只兀惕地望皆合,惟窊里不水无考耳[9]。

以上对弘吉剌部原驻地的描述,基本没有异议,且游牧部落位置并不十分固定也属正常现象。总体来说,弘吉剌部的原驻牧地应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额尔古纳河流域。这一地区水草丰美,且深处大兴安岭腹地,既有水草丰美的牧场,也有大兴安岭的天然屏障,为部落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因此这一地区是弘吉剌部兴起的摇篮,也正是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弘吉剌部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成为少数几个保留了部落主体的早期蒙古部落之一。

二、成吉思汗对弘吉剌部的分封

在蒙古大军占领漠南地区,取得了对金作战的战略优势后。成吉思汗在迭蔑可儿(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达里诺尔湖北的失儿古鲁河一带)对在蒙古对金作战中立有战功的各部进行了封赏,发布了分封领地的诏令。弘吉剌部作为功臣之首,获封甚厚,《元史》中记载弘吉剌部的封地情况为:

岁甲戌(1214年),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农土犹言经界也。]若曰“是苦烈儿温都儿、斤,以与按陈及哈撒儿为农土”。申谕按陈曰:“可木儿温都儿、答儿脑儿、迭蔑可儿等地,汝则居之。”谕册曰:“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汝则居之。当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又谕火忽曰:“哈老温迤东,涂河、潢河之间,火儿赤纳庆州之地,与亦乞列思为邻,汝则居之。”又谕按陈之子唆鲁火都曰:“以汝父子能输忠于国,可木儿温都儿迤东,络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与国民为邻,汝则居之。”[10]

根据这一记载,弘吉剌部的封地大致情况为:

按陈(特薛禅子):分得可木儿温都儿(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答儿脑儿(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迭蔑可儿(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达里诺尔湖北的失儿古鲁河一带)等地。

册(按陈弟):分得阿剌忽马乞(今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西南)以东,蒜吉纳秃山(今赤峰市巴林右旗松吉纳山)、阿只儿哈温都(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菠萝阿吉儿罕山)、哈老哥鲁(今哲里木盟霍林河)等地,北以胡卢忽儿河(今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为界。

火忽(按陈弟):分得哈老温(今大兴安岭)以东,涂河(今老哈河)、潢河(今西拉沐沦河)之间,火儿赤纳(今乌力吉沐沦)、庆州(今赤峰市巴林右旗)之地。

唆鲁火都(按陈子):分得可木儿温都儿(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以东,络马河(今阴河)至赤山(赤峰市红山)、涂河(今老哈河)以南。唆鲁火都的领地后被收回,原因不详。

唆鲁火都亦按陈之子,以从征功,在太祖朝遥授左丞相,为千户,仍赐以涂金银章,及金银字海青圆符五、驿马券六。其子曰阿哈驸马,当宪宗朝尝率兵破徐州,以功受赏黄金一铤、白金十铤及银鞍勒,仍命袭父官。至世祖时,有昭“弘吉剌万户所受驿券、圆符皆仍其旧,凡唆鲁火都所受者,宜皆收之”[11]。

所以以按陈家族为首的弘吉剌部的游牧地,基本上是以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两河流域为中心,这里水草丰美,资源丰富,靠近中原地区,且位于漠南与漠北的交通枢纽地带,商路便捷,贸易发达。

《史集》还记载弘吉剌部特薛禅的兄弟们一直生活在伊朗,由于史料的匮乏,本文尚不能对这一部分弘吉剌部作出介绍。另外,《史集》中记载了按陈的另一个儿子名为“申窟”,被分封在了河西地区。

在成吉思汗时,有一个被称为阿勒出那颜的受尊敬的异密,名为迭儿客(darkeh)驸马。他有个名为申窟【s(i)nkku】驸马的儿子。成吉思汗从弘吉剌惕其他部落中拨出四千壮士赐给他;并把自己的女儿、拖雷汗之姊秃马伦嫁给他,派他到秃马惕地区去,直到现今,他们的后裔都住在那里[12]。

阿勒赤那颜的儿子弘吉剌惕部人失窟驸马千户。失窟娶成吉思汗的女儿秃马仑哈敦(为妻)。成吉思汗从弘吉剌惕部拨出这四个千户赐给他,派(他)到吐蕃地区去。他们(迄今)还全部在那里,在那里任箭筒士(豁儿赤)长的巴牙兀带,曾来过此邦。由于这支军队自古以来就是他的产业,故由他亲自指派千夫长[13]。

据此可知,特薛禅有子按陈,按陈有子申窟(赤古、失窟),且申窟也同按陈一样被封为千户。元太宗丙申年(1236年)的一次汉地食邑的封赐中,赤古、按陈(按赤)以及按陈之子圻(册)一同受封:

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拔都,平阳府;茶合带,太原府;古与,大名府;孛鲁带,邢州;果鲁干,河间府;孛鲁古带,广宁府;野苦,益都、济南二府户内拨赐;按赤带,滨、棣州;斡陈那颜,平、滦州;皇子阔端、驸马赤苦、公主阿剌海、公主果真、国王查剌温、茶合带、锻真、蒙古寒札、按赤那颜、圻那颜、火斜、术思,并于东平府户内拨赐有差[14]。

《元史》对此也有记载,但所述并不明确。仅有记载说:“西宁州……元初为章吉驸马分地……二十四年,封章吉为宁濮郡王,以镇其地。”[15]对于这一记载,西北师范大学胡小鹏教授通过多处史料记载考证认为:

蒙古弘吉剌部始封于湟水流域的时间当在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后封次子阔端于唐兀惕之地至丙申年(1236年)分封之间,受封者为赤窟驸马,其世次传承为:赤窟—怀都—爱不哥—章吉—脱脱木儿—琐南管卜—阿剌乞巴—朵儿只班。该系先后拥有3个王号:宁濮郡王、濮阳王和岐王[16]。

三、元朝弘吉剌部的食邑

弘吉剌部除了漠南地区的封地之外,在中原地区还有自己的食邑,这些地区均归弘吉剌部领主管辖,官员由其委派,赋税归其支配:

……弘吉剌之分邑,得任其陪臣为达鲁花赤者,有济宁路及济、兖、单三州……一十六县[17]。

元太宗窝阔台在金朝灭亡之后对中原地区也进行了分封。元朝政府在1235年派断事官忽都虎调查了整个中原地区的户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把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进行了分封。弘吉剌部的按陈获赐“于东平府户内拨赐有差”。《元史》载:

东平路,(下。)唐郓州,又改东平郡,又号天平军。宋改东平府,隶河南道。金隶山东(西)路。元太祖十五年,严实以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濬、滑等户三十万来归,以实行台东平,领州县五十四。实没,子忠济为东平路管军万户总管,行总管府事,州县如旧。至元五年,以东平为散府。九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二百四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须城,(下。为东平治所。)东阿,(中。)阳谷,(中。)汶上,(中。)寿张,(下。)平阴。(下。至元十一年,以县之辛镇寨、孝德等四乡分析他属。明年,改寨为肥城,作中县,隶济宁路,以平阴为下县,仍属东平。)[18]

按陈从东平府划拨的地方有:济州、兖州、单州及其属县巨野、郓城、金乡、虞城、砀山、丰县、肥城、任城、鱼台、沛县、单父、嘉祥、磁阳、宁阳、曲阜、泗水16县。主要集中在今山东省中部和南部。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政府灭宋朝后,将江南的一些地区封赐给了诸王和驸马作为食邑。弘吉剌部在平宋战争中立有军功,获赐宋福建路所辖的长汀、宁化、清流、莲城、上杭、武平6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汀州路,以上6县归汀州路管辖。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政府“以永平路为皇姐大长公主分地、租赋及土产悉赐之。”至大元年(1308年),元政府将永平路所属的滦州、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六县封赐弘吉剌部。至大二年(1309年)鲁王琱阿不剌建鲁王府,“以永平路益封其差徭税课悉为鲁有,乃赐平江路稻田五千余万亩”。

四、弘吉剌部驻守漠南的历史作用

军事方面,弘吉剌部驻地位于上都与东道诸王兀鲁思之间,是元朝防御东道诸王的重要防线。弘吉剌部所统领的应昌和全宁路所在之地,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其战略位置则尤为重要,肩负着拱卫京师的职责。军事力量是任何一个政权都非常重视的。而忽必烈时期沿袭太祖时的全民皆兵制,即蒙古人不分贵贱长幼,遇有战事“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19],部族首领(袭万户者、诸王)就是军事统帅,弘吉剌部也不例外,并且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弘吉剌部成为元朝政府的重要兵源之一。最重要的是,弘吉剌的军队作为五投下之一的探马赤军,是元朝军事力量的核心之一。太祖、世祖、成宗、武宗、文宗皇帝给予弘吉剌部的封赐甚多,都把弘吉剌部视为皇权稳固的重要军事力量。而弘吉剌部也多次在征伐、平叛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元朝用兵征讨海都、平叛乃颜时,其中以弘吉剌部为主力之一的蒙古探马赤军就起了重大作用。

政治方面,弘吉剌部也是元朝皇室斗争的参与者,是元朝政治能否稳定的因素之一。弘吉剌部自按陈起,即“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20],成为有元一代最显赫的后族部族。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大体可知,有元一代,蒙元皇室中出自弘吉剌部的后妃大约有19位,作为后族,不可能不参与到元皇室的政治斗争中来,因为这与弘吉剌部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仅目前所知,元世祖皇后察必、顺宗皇后答己以及文宗皇后卜答失里都曾经历过皇位的争夺斗争,且都在这些斗争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举动。每位皇后的举动,不只是代表着她自己,更是代表着其身后的整个家族,因此,在这些政治斗争中,于情于理,弘吉剌部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交通方面,应昌城是连接大漠南北交通的重要的枢纽城市。根据记载,元朝沟通大漠南北的道路一是河西走廊,另外两条就是岭北行省的两条驿路。元代岭北行省的驿站,通往上都、大都的有帖里干(车)、木怜(马)两道。木怜道的行经路线缺乏明确记载。根据零星资料,大致可以推断出该道路是经兴和路过大同路北境,由丰州西北甸城谷出天山(今内蒙古大青山),经净州,出砂井,入“川”(沙漠之意),接岭北驿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的古城址大都在这条线上[21]。这条线路基本上是唐代的线路。帖里干道从大都出发,过上都北行,经应昌,折向西北到克鲁伦河上游,转西行到达和林地区。帖里干驿路是元明时期大漠南北沟通的主要通路,这一通道上元中都、元上都、应昌府都是因为这条通道的重要性而修建,这些大都市也因此繁华富庶,明代林丹汗亦在此通道上修筑了察罕浩特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2〕脱脱.辽史·卷30·天祚皇帝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355,360.

〔3〕〔4〕拉施特.史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61-262,208.

〔5〕额尔登泰,阿尔德扎布.《蒙古秘史》校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31.

〔6〕〔10〕〔11〕〔17〕宋濂.元史·卷118·特薛禅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2919,29199-2920,2920, 2919-2920.

〔7〕箭内亘.兀良哈及鞑靼考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6-18.

〔8〕〔9〕王国维.观堂集林·卷15·萌古考.北京:中华书局,1961.704-706,708-709.

〔12〕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65.

〔13〕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73.

〔14〕宋濂.元史·卷2·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 35.

〔15〕宋濂.元史·卷60·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1452.

〔16〕胡小鹏.蒙古弘吉剌部赤窟驸马系诸王研究.西北师大学报,1998,(5):67.

〔18〕宋濂.元史·卷58·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1365-1366.

〔19〕宋濂.元史·卷98·兵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2508.

〔20〕宋濂.元史·卷114·后妃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2869.

〔21〕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99-300.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