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偷窃行为剖析及对策研究

  • 投稿数星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519次
  • 评分4
  • 27
  • 0

王珺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以高校大学生偷窃案例为题材,深入分析了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的偷盗案件的原因和作案心理,探讨了解决这些行为的方法以及预防保护措施,为高校类似案例的处理提供实践性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偷窃;心理;案例

大学校园,一直被广大师生称之为一方净土,尤其与社会上的污浊空气相比,更是显得尤为纯粹、宁静。但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仍旧有个别犯罪问题成为困扰高校发展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和正常的大学生活。这其中以盗窃犯罪尤为突出。本文以大学生校园偷窃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其共同诱因,利于我们今后的共同防范。

一、典型案例

案例1:学生X,经图书馆监控视频回放发现,最初是在图书馆阅览室翻过其他同学的书包,拿走了半瓶矿泉水。随后,一学生报告图书馆自己书包丢失,经监控视频查证,又为学生X所为。经调查发现,不久前学生X曾偷走同宿舍学生Y放在宿舍桌上的苹果手机,学生Y报警后,学生X承认偷窃行为,并交代已经将其变卖2000元。经宿舍同学反映,学生X还在宿舍频频使用同宿舍同学的饭卡买饭,未经他人同意,频繁使用他人卫生纸及个人物品,穿他人运动鞋外出洗澡。通过与学生X和其家人的沟通发现,学生X自己曾在图书馆丢过钱包,报复心理是他走上这条路的起因,随后因为嫉妒、生活所迫等原因让其执迷不悟。经与其母亲沟通发现,其母亲偏袒爱子极其严重,不配合学校工作,铁证如山仍反复强调其子不会做出偷窃行为。

案例2:学生A,在学校ATM机上私自取出其舍友工商银行卡上金额1000元。经了解,学生A和被偷者是同宿舍的同学,而且平时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吃饭,学习,常结伴而行,也一同去过ATM上取款,经被盗者回忆,应该是一同取款时被学生A看到取款密码。另外,学生A作为女生平时一直以温文尔雅示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又是学生干部,事发之后就像没事人一样一切如旧。用同学的话说“根本想不到她是这样的人”。

二、大学生偷盗原因分析

1、报复心理

如案例1中学生X,因为自己丢失钱包,而产生了最初的报复行窃心理。这类学生一般心胸比较狭窄,认为社会不公平,扭曲了正确的价值观,类似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因为宿舍关系不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对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的片面认识等原因迁怒于公共设施以及周边人的作为,都属于报复心理行窃。

2、防范意识薄弱

案例1中被盗者的饭卡、手机都放在宿舍的桌子上就外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案例2中被盗者在ATM机上取款时密码不注意遮掩,给行窃者留下可乘之机。类似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银行卡的密码过于简单、有意无意泄露给熟悉的陌生人,出宿舍洗漱时间短而不锁门、尤其是男生宿舍晚上不锁门、电脑、贵重物品没有上锁等等都是高校存在的隐患,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

3、攀比心理

案例中的2个学生家境都不是很好,无法从父母家庭那里得到物质的满足,从村子里走出来的他们看到别的同学穿金戴银,出入高档场所,自觉低人一等,心理压力较大,自尊心受挫,自尊心的恶性膨胀,自认为被同学排挤,被社会排挤,和大部分同学不在一个交际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爱慕虚荣,盲目攀比,妒嫉、不满情绪随之而生。

4、心理障碍

案例1中学生X虽然在作案之初,因为报复心理,但他拿走了一位同学的半瓶矿泉水这一行为,表明这不仅仅是因为报复,同时该同学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案例2中的同学事发之后表现的超乎冷静以及她在人前人后的表现不一也同样发人深省。

5、其他原因

案例中2个人盗窃的目的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所迫”。来自偏远农村的他们,都想通过这样侥幸的心理来承担过重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时他们的法律意识薄弱,从未考虑偷窃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另外,案例1中学生X因为父亲的刚刚去世,对社会公平信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心理上的刺激,母亲的溺爱的不作为,都可能助长其偷窃行为。

三、对策

大学校园里的偷窃行为与日俱增,这不仅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影响了学校的和谐安定,同时也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反映出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一面。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拯救这些迷途的骄子,需针对大学生不同的盗窃心态,采取以预防教育为主的方针,积极防患未然。对此学校、家庭、社会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要提醒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不造成犯罪心理诱因。高校内的偷窃现象的发生,绝大部分是由于同学麻痹大意、缺少安全意识而引起的。为此,学校要采取各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要把贵重物品随便放在外面,减少给别人的可乘之机,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学校要加强防范措施,完善保安软硬件设备。

第二,高校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是践行一个人品行的直接因素。大学生偷窃行为从最初的报复心理或者侥幸心理发展到胆大妄为甚至欲罢不能的境地,这说明高校应该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健全的人格心理,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第三,要勤与家长沟通,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视。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不健全或者不够成熟的心理,容易被社会大环境的各种氛围所影响,爱慕虚荣、报复嫉妒、追求享乐等心理、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都是产生盗窃动机的诱因,所以作为家长一方要注意克服鞭长莫及、偏执溺爱的思想,对待孩子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四,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多组织法制教育课堂,用实际、生动的案例,讲清偷窃后果,用情用理贴近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群体学法守法的自觉性,还可以抑制少数具有不良心理或犯罪心理的盗窃行为,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丽颖.大学生偷窃行为背后的深层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葛冬冬.大学生盗窃行为成因及有效预防措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Z1期.

[3]王兴家.从大学生偷窃现象应当看到什么[J].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03期.

[4]文奕.论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