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面向高职院校的移动微学习应用模式探索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652次
  • 评分4
  • 43
  • 0

邬厚民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摘 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现状和移动微学习的特点,提出面向高职院校的移动微学习应用模式,分析移动微学习的实施可行性,说明构建高职院校移动微学习模式的方法和步骤。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移动微学习;智能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习;

0 引 言

随着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正逐步为人们所共识。移动微学习是建立在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和微学习(micro-learning)的基础上,兼具两者的特点。移动学习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方式,具有个体性、可携带性、合作性、互动性、情景性、确定性等特点,它强调“即时学习”的概念,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11年开始就积极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与诺基亚公司和美国国务院合作,共同探索通过移动学习实现全民教育的方式[1]。由于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平台的微型化,势必导致学习内容的负载量和呈现形式发生变化,这正顺应了奥地利学者林德纳在2004年提出的微学习概念。微学习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数字化学习不同,微学习通常以推送型媒体对内容进行推送,从而大大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载。可见,移动微学习是移动学习与微学习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运用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微型学习,是网络学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形式,是移动互联技术、计算机媒体技术、移动终端软硬件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微学习可以实现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都可以学习任何信息(anything)的目标。

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统计,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5.8亿,移动网民达到5亿,占网民总数的80.9%[2],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为移动微学习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基础和条件。可以预计,移动微学习在我国未来教育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 高职学生学习行为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其学习态度和行为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自我定位不清,学习目标不明

高职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渠道非常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影响,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环境严峻等因素的压力,常常对于自身价值的体现产生迷茫,自我认知度不高。学校在职业规划和岗位认知教育方面往往形式单一,学生对自身所学的专业普遍认识肤浅,专业认同度偏低。在进入高职院校时,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并不明确,缺少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1.2 学习期望高,学习效率低

高职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值,普遍有努力学习的意愿,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的投入时间不足,存在沉迷网络、电子游戏等现象。同时,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即把学习简单化、短期化,往往学习兴趣容易提振,但学习持续力不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由于综合基础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偏低,对于系统化复杂化的专业知识往往存在学习障碍,形成过低学业成绩与过高学习期望的落差。

1.3 缺乏学习的交流与帮助,自主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收效。但是,在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建设方面有所忽略。例如,学生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寻求帮助的渠道十分有限。同时,现在社会很多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储备。很多高职学生都认识到这一点,也想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但不少院校在综合知识的提供、筛选和推送方面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 移动微学习在高职教育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移动微学习作为一种理想的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学习设备的无线性、学习的泛在性、学习的碎片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等特点。其中,它的移动特性可以体现在学习者的操作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的微型特性可以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以此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它的泛在性、碎片性与交互性可以满足学习者按需学习的目的。移动微学习将会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新型途径,它的应用与推广将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

高职学生课余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考试和作业的压力,对于自身学习策略的管理缺乏认识。移动微学习在高职院校推广,可以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另外,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呈现形式的数字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认知负载,避免倦怠情绪的产生,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2.2 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推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移动微学习可以改进以课堂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普遍还是采用课堂单向授受式的教学方法,核心课程往往建有资源共享平台或课程学习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但这样的教学手段仍然受制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移动微学习的实施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重组,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原有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和学习网站的基础上构建移动模式。

2.3 为学习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引导提供方便

移动微学习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协同学习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移动微学习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教师进行教学引导提供方便。总之,移动微学习的互动性可以为学生和教师,特别是学生之间实现多向互动,这就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构建高职院校移动微学习模式的方法和步骤

移动微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和实践是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移动微学习的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3.1 建设无线校园网络,打造移动微学习应用基础

移动微学习主要平台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建立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是打造移动微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的新趋势。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网络产品的成熟,建设无线校园网已经具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无线校园网具备空间自由性和网络灵活性的优点,避免大规模的线网铺设,有效削减施工量及费用,而且建设周期较短。无线校园网的建立可以使高职院校大量开展网络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无线移动设备进行自习、交流,获取教学资源,实施移动微学习。

3.2 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微型化是移动微学习的重要核心。学习内容力求是微小型的信息单元,若是面对复杂冗长的问题,就必须进行切割,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模块。高职院校教师在对移动微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对学习时间、环境和内容的需求,做到学习内容精炼、主题鲜明,能够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考虑内容推送能兼容移动智能终端的系统及分辨率等差异因素。另外,对不同学习资源的整合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对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就要考虑如何跟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学生已经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的学习单元或任务,教师可以整合课程视频以片段点播的形式整合到移动微学习平台,或者将已学习的内容以图文要点的形式在特定时间推送给学生;对于课程扩展的知识和信息可以用微任务驱动形式鼓励学生自学;对非专业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整合之外,还可以从师生组成的移动学习社区中获取,并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定制学习。

3.3 建设移动微学习平台,实现基于情境的信息传递

建设移动微学习平台是推进高职院校移动微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平台中进行信息浏览、知识检索、视频点播、互动学习、社交沟通等多种活动,如图1所示。移动微学习平台可以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将高职院校原有相对离散的专业或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源进行整合构建微学习内容库。移动微学习平台内核由学习内容库、内容搜索引擎、内容推送器、学习任务触发器、内容微块化处理器等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教师通过内容微块化处理器依据微内容设计原则将教学资源库及外部内容整合成微学习内容库。所有微学习内容都是由内容推送器从内容库中筛选出来推送到智能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学生通过内容搜索引擎随意检索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知识结构、个人兴趣在平台中制定个人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平台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推送相关的微型例子或范例来帮助学生学习。

一些学习内容可以结合不同情境来进行整合,根据时间、地点及学习需求等情境内容,如图3所示。通过情境触发器筛选出相应的学习内容,交由内容推送器推送给学生。例如,系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gps功能获取学生所在的位置,当学生在特定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预设的需求将相关的图书资料信息推送给学生指引阅读。

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制定在课前及课后的移动微型教学任务。如在课前可以向学生推送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问题以微任务形式要求学生预习;课后,可以将课程要点及训练任务反馈给学生以巩固学习。

3.4 建立移动学习社区,构建自主协作学习环境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移动SNS社交工具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最主要的移动互联应用之一,学生网络社交无线化逐渐成为主流。在无线网络社交基础上构建移动学习社区将会是高职院校实施移动微学习的另一重要途径。移动学习社区是由学生智能移动终端等伴身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社区,倡导以学习环境为中心的学习。这正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定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3]。高职院校可以在移动微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学生移动学习社区构建出学习互动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社交群体,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移动学习社区是由不同专业学生构成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多向沟通,不同的专业资源与技能经验都可以被整个学习社交群体所共享,而且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受益者。

4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微学习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移动互联技术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结果。由于其内容微型、形式丰富,且操作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受到越来越多高职学生的喜爱。移动微学习在高职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必将会充分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移动微学习的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学习内容微型化处理机制、个性化内容推送原则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人们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移动微学习必将会展现出无穷魅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度信息技术类教学改革项目“面向高职教育的立体化智能移动学习模式构建”(XXJS20132052)。

作者简介:邬厚民,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与动漫设计,gzkmu007@126.com。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移动学习技术概念发展[EB/OL]. [2014-09-06]. http: //www.unesco.org/new/en/unesco/themes/icts/m4ed/.

[2] 2013年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研究报告[EB/OL]. [2014-09-06]. http: //report.iresearch.cn/include/page/downinfo.aspx.

[3] 高文.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182.

(编辑:赵 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