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新课程模式 培育适岗人才——探究镇江高等专科学校“4F8M”课程模式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880次
  • 评分4
  • 28
  • 0

文/本刊记者 高由东 朱玥璇 特约通讯员 吴建强

“近年来,面对就业市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能胜岗+能转岗’。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学生毕业之后既能就业也能适应岗位的变化。”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国荣说。为了使学生既有直接就业能力,也有转岗能力,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北美CBE和国际劳工组织MES课程模式特点,结合多年镇江高专的办学实际,创建了“四平台八模块”的高职课程模式,简称“4F8M”课程模式。

“4F8M”课程模式中的四平台包括基本素质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平台,不仅重新打造了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和构建“13X”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拓展“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瞄准定位,重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职业岗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学生的专业课程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具体岗位,而是要关注到行业与职业各个方面的变化。

学校将每个专业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成三个综合能力领域,即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为此设计了由“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做到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懂”、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强”和“精”、专业拓展能力课程“会”,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岗位工作技能,还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工作。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行业当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开设的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线路CAD、电机与电气控制等。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则要求学生专业核心技能要很强,开设的课程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会生产管理能力、成套电气设计与安装能力以及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这个模块是针对未来可能更换的工作岗位,提前让学生拥有这些能力,以备岗位变换之需。

一个行业有很多岗位,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设专业进行岗位差异化分析,得出学生有意愿就业的适合岗位,即核心岗位。例如酒店管理专业,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一般服务员工作,却愿意从事高星级酒店的前台高级服务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领班)的工作,这样的岗位就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岗位。此核心岗位需要语言交流能力、推销应变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形成这些核心能力需要开设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即英文函电、酒店英语、汉语交流、前厅运行与管理、前厅服务技能。通过这样的调研,既能更好地打造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的课程,也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意愿,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躬行实践,创新“13X”实践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实施岗位核心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加强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学校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基于“4F8M”课程模式,创新探索和实践了“13X”实践教学体系,即“围绕一条主线,确立三个层次,设计X个技能训练模块”。

“‘一条主线’指学校里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展开,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能胜岗+能转岗’。”王桂龙副校长指出,“三个层次”就是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三个递进的能力层次,确保学生能力训练的逐级递进和提高。“X个模块”则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多个课程模块:行业通用技能模块、岗位核心技能模块、岗位拓展技能模块、岗位竞赛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综合社会实践模块等。

每个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实际,确定具体实践模块数量。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137”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该专业根据专业技能要求,设计了7个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综合实训模块、技能竞赛模块、岗位拓展技能模块、岗位核心技能模块以及行业通用技能模块。其中,社会实践模块主要是安排学生到社区、厂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毕业设计属于创新实践模块,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进行创新设计;数控加工实训、模具加工实训、模具生产实习以及顶岗实习是综合实训模块中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这三个模块属于综合创新能力层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岗位技能层次的要求很高。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岗位,所以在设计岗位技能模块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这些实践课程是否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此,在岗位技能层次里分三个模块:技能竞赛模块、岗位拓展技能模块以及岗位核心技能模块。技能竞赛模块与岗位拓展技能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王桂龙告诉记者,技能竞赛模块学习的课程是机械图识读与绘制、车钳工实训、数控编程加工技术与实训、AutoCAD(二维)技术、Pro/E技术、CAM技术、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等;岗位拓展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选修课程,拓展其专业技能。而最重要的就是岗位核心技能模块,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核心岗位的专业性技能,使学生更加清楚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基础技能层次,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行业通用技能模块,因为很多专业都隶属于一个大的行业,有些专业技能是通用也是最为基础的,开设相关课程也是让学生更加了解大行业的情况。

素养为重,塑造“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要求职工既要具有熟练的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应变创新等综合素质。”韩光范校长表示,学校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和经济社会需求以及个体发展需要,通过“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搭建一个服务专业、支撑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3”指的是“三元一体”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组成。其中,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文学名著赏析类、艺术鉴赏与审美教育类等100多门人文与科学素质公共选修课程;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开设了语言表达类、英语应用类等课程。“学校希望用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完全让其在工作岗位上立足。”王桂龙副校长说。

为了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学校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将关键能力渗透到课程中。何为关键能力?王桂龙副校长告诉记者,关键能力就是由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成,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它强调的是对社会职业需要的应变和适应。学校通过将关键能力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提升自我。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不仅是传授营销知识、训练营销技能,而且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关于团结合作精神的小故事;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就凸显“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的“1”——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

最后一个“1”则是通过校园文化来提升人文素养。学校通过举行一系列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月,每月都开设‘正则讲坛’,通过传承学校文化、宣扬人本理念、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来普及学生的人文知识,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充满爱与美的心灵,真正实现化人的目标。”徐铭副校长说。学校还经常鼓励社团举办一些小型的“社团巡礼”活动,比如,每年5月份、11月份是学校的技能展示月,学校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校内技能竞赛,通过校内竞赛选拔技能特长生参加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

围绕高职教育“能胜岗+能转岗”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使学生在大的行业环境下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该校创新的“4F8M”高职课程模式,被收录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案例集》,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在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未来都能适应新职业新岗位,在打造优秀职业人才的道路上,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继续坚持“立足就业,着眼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更多的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学校名片: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职业教育先行者、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亲情服务,全面关爱学生,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