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1009次
  • 评分4
  • 77
  • 0

文/陈颖霞

摘 要:本文针对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低的现实,提出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从而共创和谐社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和谐 环境 青少年 抗挫能力

近些年,由于抗挫折能力低下,青少年因生活、学习挫折而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例如,一小学五年级男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服农药自杀;大四男生因做生意赔钱而跳楼;一名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跳楼……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因为受挫折少的孩子长大后,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无所适从,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孩子就会采用盲目抗争的手段——自杀。对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青少年具有一种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以此消除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因素,让他们正视挫折,在失败中成长,养成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防止这种盲目抗争形式的再次发生,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

一、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大量事实证明,幸福和睦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受到爱的熏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不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呢?首先,父母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形象。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相处,多沟通,父母应尊重孩子的诉求,多关心孩子,像朋友一样理解孩子。同时还要言而有信,不能失信于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将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儿童时期不断地受到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形成的。家庭生活具有广泛的内容,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家长应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如孩子是否和欺负自己的小朋友玩,会不会坚持整理自己的房间,会不会按时观看电视节目等,创设机会,让孩子选择解决困难的办法,在家庭中创设互助合作的活动环境,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走出来,走向伙伴,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在不断的选择中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不断的摔打中增强抗挫折能力。孩子的品行和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塑造,父母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会激发出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他们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这就是抗挫折能力强的表现。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品质沟通,决定了教育有效性的程度。所以,教师必须用同理心理解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努力打通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及时发现其消极的心理因素,正确地指导学生对抗挫折。

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美国为44%,最高的是日本青少年,达65%,这是日本全社会都重视培养抗挫折能力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导致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且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教育部门应重视对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现在青少年成长比较顺利,但心理脆弱,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有时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北京彗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如是说。为防止悲剧发生,教育者应明确需要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对象不只是心理疾病的患者,而且应该如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所说的着重于正常人。

学校抗挫折能力培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挫折认知教育、耐挫力训练和受挫后心理调整,三者的实施应在学校全员参与下全程渗透,但应有所侧重。例如,挫折认知教育与耐挫力训练应面对大多数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课来实施,而受挫后心理调整教育则应侧重于个别学生,主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访谈来进行。

挫折认知教育是通过教学的引导,让学生正视受到挫折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这些危机与挫折在带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成长的契机。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所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才能对生命的顽强和伟大有正确的认识。

耐挫折力训练指教育者设置活动,例如,生存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培养青少年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对同一挫折情境,耐挫力强者挫折反应较小,消极作用也小;而耐挫力弱者挫折反应较为剧烈,消极作用也大,甚至会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因此,耐挫力的增强除了靠学生在生活中磨炼之外,学校也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来帮助学生获得此能力。系列的主题活动是首选形式。对个别学生可进行挫折想象训练,假设挫折情境,指导他们找出解决挫折的方案等,使学生达到“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的境地。

受挫折后的心理调整是教育者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学生在遭受挫折后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挫折感,从而化阻力为动力。即教育学生正确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减轻心理负荷,进行挫折自我调适,及时校正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冷静分析,以进取的态度改善受挫折的情境。

三、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对人的成长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何为青少年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社会氛围呢?

第一,各社区应加大教育公共设施的投入,免费为青少年提供教育、活动场所,创建和谐社区,为他们提供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

第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面向全体青少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免费的主题教育活动,关心下一代成长。

第三,社会各界应转变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以分数论英雄,应充分重视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社会衡量人才标准的转变,将会使学生、家长、学校自觉地强化对人才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第四,成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纠正社会上心理咨询等同于精神疾病的错误看法。

第五,制定法律、法规,或通过社会舆论、媒介鼓励教育机构开展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法律、法规对各部门在开展此活动中发生责任事故的裁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部门开展活动的决心和力度,实际上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

第六,社会舆论应坚持正面教育和宽容对待相结合的方法,公正地评价、谅解犯过错误的青少年,给他们重新走上正途的机会。

总之,只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在人才成长的始终,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才能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从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袁长青.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刍议[J].大众心理学,2001(2).

[2]彭阳,林光耀.品质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庄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