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探究

  • 投稿抓老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53
  • 0

徐化静 冯均庆 牛红星 杨殿滨 吉占全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胸外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性疾病采取磁共振(MRI)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接诊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资料,皆采取超声心动图(UCG)定性评价瓣膜疾病,对比分析MRI与UCG诊断结果。结果MRI与UCG诊断出4例二尖瓣狭窄(MS)、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14例主动脉瓣狭窄(AS)、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18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异常血液湍流信号属于受累瓣膜直接征象,两种定量分析一致性良好。结论 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值得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磁共振;心脏瓣膜性疾病;诊断效果;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71-02

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瓣膜性疾病诊断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性价比良好、准确性较高,可评估瓣膜病严重程度[1]。但是,以往测量异常彩色血流图评价压差与反流量,仅仅只能作半定量分析。近几年,磁共振(MRI)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心脏瓣膜性疾病诊断中有很好的诊断效果[2]。为了进一步分析心脏瓣膜性疾病采取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该院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来就诊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12例做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研究。其中男性84例、女性28例;年龄22~68岁,均值52.6±5.2岁;临床症状多为胸闷(78例)与气短(71例),并且心瓣膜听诊区闻及心脏杂音者108例。

1.2 方法

该组患者除了均采取超声心动图(UCG)、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洞快速扫描序列(TrueFISP)、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等检查,还予以磁共振诊断,其中UCG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而MRI诊断方法如下:所用仪器为具备TM技术的1.5T超导MR诊断仪、相控阵线圈,涉及的技术包括多通道采集技术与无线蓝牙及矢量心电门控技术等。先采取平行血流方向平面内的相位流速编码电影(TR65ms、TE2.8ms、FA30°)作定量评估,扫描平面定在流速最快或者瓣膜水平,一次扫描可获取一个心动周期内20~25帧不同时相相位图,利用西门子血流分析专用软件对血流相位图行手工描记分析。对1帧图像目标血流断面行精确边界描记后,软件自动复制感兴趣区到相位图,最后自动计算出1心动周期相关血流参数,比如最大流速、单位时间流量、前向血流量、平均流速等,同时根据血流相位图确定血流峰值流速,并计算心动周期内血流量与反向血流量,进一步算出反流指数,其中轻度:15%~20%,中度:20%~40%,重度:>40%[3]。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瓣膜性疾病诊断结果

MRI与UCG诊断出4例二尖瓣狭窄(MS)、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14例主动脉瓣狭窄(AS)、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18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两种诊断方法结果一致。其中MI病因包括肥厚性心肌病所致22例、二尖瓣脱垂2例、扩张型心肌病38例、单纯型24例。

2.2 MRI定量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40例患者予以VEC-MR定量与定性分析,其中AS 14例、AI 26例,AS患者Vmax317.25~529.74 cm/s,均值(412.30±28.46) cm/s,而UCG诊断AS患者Vmax307.22~534.71 cm/s,均值(410.85±29.71) cm/s,MRI与UCG诊断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t=0.132,P>0.05),一致性良好;同时,112例患者反流指数范围15.9%~58.7%之间,均值34.23±2.19%,其中AI患者26例经MRI诊断显示,评价结果与UCG诊断结果基本一致,UCG检出轻、中及重度率为15.38%、53.85%、30.77%,MRI检出率则依次为23.08%、46.15%、30.7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磁共振也叫做核磁共振,指的是通过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射频脉冲,使得人体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而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会产生MR信号(利用对MR信号接收、空间编码及图像重建等技术处理),而MR信号则可以作为疾病病变程度的一种判断方式[4-5]。以往诊断心脏瓣膜性疾病多采取常规超声、超声心动图等处理,但是超声心动图仅能作半定量分析,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MRI不断完善,其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的诊断越来越完善[6]。

该研究针对该院接诊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皆采取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定性评价瓣膜疾病,对比分析显示MRI与UCG诊断出4例二尖瓣狭窄、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主动脉瓣狭窄、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8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异常血液湍流信号属于受累瓣膜直接征象,对AI与AS患者进行定量分析可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诊断AI显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4、14、8,而CUG诊断则依次为6、12、8。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赵世华[6]针对56例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取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Truefisp、flash电影序列与流速编码电影(VEC)对患者进行定性评价,部分患者则予以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检出2例MS、23例MI、1例二尖瓣脱垂;7例AS、13例AI,2例TI,9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此外,受累的心脏增大与主动脉扩张属于主要形态学改变,而异常血液湍流信号则属于受累瓣膜直接征象,定量分析结果与多普勒超声基本一致。这些研究中皆指明采取磁共振扫描及诊断主动脉瓣膜疾病,可准确定性与定量评价,对于心瓣膜病术前与术后评估有着很好的临床价值。此外,在该研究中针对CUG与MRI诊断AI患者反流指数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在以往研究中并不多见,从结果可知,两种诊断方式检出反流指数轻度、中度及重度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很高。

MRI诊断中有一种血流敏感MR技术,其在瓣膜性疾病诊断中作用重大,在该研究中深有体会,尤其是在评价反流性疾病严重程度上精确性较高,虽然在该研究中MRI与UCG诊断结果并无差异,但在一些研究中认为定量评价反流性疾病精确性MRI更高[7-8]。因为UCG对瓣膜性疾病定量分析属于半定量,确定瓣膜反流性疾病往往凭借返流束宽度与长度,为此缺乏确定数值。综上所述,MRI以其丰富的成像序列技术,可从多方面准确定性定量评价心脏瓣膜性疾病,有着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等. 心脏磁共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工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8): 777-781.

[2] 胡法龙,王成蔚,庄东志,等. 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磁场数值模拟[J]. 测井技术,2010, 34(5): 424-427.

[3] 赵红领,高绚照,刘惠萍,等. MRI和磁共振波谱在肝性脑病的应用价值[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 25(4): 266-268.

[4] 朱孔博,程中伟,田庄,等. 心脏核磁共振在心肌淀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 39(10): 915-919.

[5] 李佳,刘桂英,杨曦. 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儿童心肌炎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1): 56-58.

[6] 赵世华. 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合理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 13(9): 769-770.

[7] 刘群,刘衡,朱克文,等. 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27(6): 1121-1124.

[8] 赵红领,高绚照,刘惠萍,等. 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 26(6): 454-456.

(收稿日期: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