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针灸结合电磁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临床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27
  • 阅读量100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电磁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针灸结合电磁波理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5次及10次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5次及10次时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电磁波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针灸的疗效明显。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电磁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随着手机与电脑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工具,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关键病因为肝肾阴虚、累积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闭阻所致,与劳累、长期久坐等有关。笔者采用针灸加电磁波(TDP)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6例和对照组184例。试验组男101例,女8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8±12.44)岁;病程1 d~22年。对照组男98例,女86例;年龄19~64岁,平均(33.27±11.39)岁;病程1 d~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进行[1]。
排除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伴腰椎滑脱;(2)伴有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肿瘤、感染;(3)存在认知、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
方法:(1)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主要穴位: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上下各一个椎体夹脊穴、关元俞、大肠俞、局部阿是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压痛者加针刺。腰骶部取双侧穴;伴下肢疼痛、麻木者选取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等作为配穴,下肢取单侧穴。平补平泻,时间为25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2)试验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TDP;选穴、时间等均同对照组。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疗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评分1次,对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变化进行比较。(2)JOA腰背痛评分:包括3个临床症状(6分)、3个主观症状(9分)、7个日常活动(14分),满分为29分;差<10分;中10~15分;良好16~24分;优25~29分。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5次和10次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治疗5次和10次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次和10次时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教师。腰痛放射至左下肢麻木、疼痛5年余。患者5年前因教学工作繁忙,久坐,致使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下肢后侧、小腿外侧,每因天气寒冷或劳累后症状加重,CT检查结果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曾住院治疗,病情得以缓解。1 d前因搬重物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夜间痛甚,难以入睡。检查:L4/L5、L5/S1棘突下左旁压痛明显,有左下肢后侧、小腿外侧放射痛,左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采用针灸治疗,主穴:L3、L4、L5、S1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腰部阿是穴(双侧)、环跳(患侧)、承扶(患侧)、殷门(患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承山(患侧)、昆仑(患侧)。同时在腰部、患侧下肢做TDP理疗,留针20 min,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遇到外力等诱因,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中央的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导致相关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导致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外力或腰肌劳损。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痹、腰腿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正气虚损,肝肾阴虚,且受到湿邪、风寒的入侵,或外力的影响,致使腰腿部血瘀湿滞、气机郁闭[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直是中医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采用中药药熨配合红外线、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针刺结合电针、特定TDP灸疗贴联合康复训练、TDP理疗配合中药穴位注射、腹针配合特定TDP治疗仪等方法治疗[3-7],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而针灸配合TDP,简单易行,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针灸治疗可补肝肾、强筋骨、通经活络、促进气血的顺畅,消除炎症水肿,减轻对相关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古人认为,气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气”是对无形的、不可见的状态的概括,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即是说百病皆生于气;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可见气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灸治病,关键在于调气,继而调节气血。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中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故针灸治病,关键在于调气,针灸腧穴,可对人体之气具有刺激调节作用,通过激发人体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津液的输布代谢活动也离不开气的推动,所以针灸腧穴后,气推动血液运行的状态得到改变,津液的输布代谢同样也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消除椎间盘突出周围肿胀的作用,继而解除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脊髓等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TDP,TDP理疗局部照射可使被照部位的温度明显升高,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能将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钾、组织胺等由组织运走,热还能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有明显的消肿镇痛作用。上述两种方式相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而消肿,达到更好的减压、止痛效果。总之,补肝肾、强筋骨、通经活络、消除神经根压迫,促进患者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水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8]。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结合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针刺组。由此可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针刺与TDP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2]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78-979.
[3]曾巧.中药外敷结合电磁波治疗对腰椎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2):84-85.
[4]黄小丽.中药药熨配合红外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97-98.
[5]陈柏书.针刺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6):124-126.
[6]宿小满,连树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特定电磁波灸疗贴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8):1734-1736.
[7]温志刚,路帅,董军格.电磁波理疗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病的短期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8(15):84-85.
[8]黄霞.腹针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0(18):1757-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