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18
  • 阅读量25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非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结节、鳞癌、腺癌、黏液腺癌、不典型瘤样增生)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结节为17.5%(7/40)、鳞癌为5.0%(2/40)、腺癌为67.5%(27/40)、黏液腺癌为2.5%(1/40)、不典型瘤样增生为7.5%(3/40);对照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结节为20.0%(8/40)、鳞癌为0.0%(0/40)、腺癌为72.5%(29/40)、黏液腺癌为5.0%(2/40)、不典型瘤样增生为2.5%(1/40)。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中除了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指标;病理诊断;


近年来,在肺部疾病的筛查中,应用低剂量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CT)技术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1]。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相比,可以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不会严重影响肺功能,更适用于肺小结节患者[2]。但是,肺段切除术实施期间,需要解剖至末端的支气管以及血管,具有比较复杂的解剖结构,通过普通薄层CT进行扫描,无法有效明确[3]。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能够精准定位肺结节部位,从而对靶段血管和支气管的走向以及是否发生变异精准定位,在手术前制订评估以及手术计划,从而在术中指导识别肺血管、支气管,应用价值高[4]。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患者及其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通过胸部CT检查,其外周型磨玻璃样结节直径≤2 cm,并且磨玻璃成分≥50%。(2)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在气管、支气管中发现赘生物。(3)心肺功能正常,无其他肺部疾病。(4)无恶性疾病。(5)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意识模糊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非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模拟手术治疗。

(1)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CT扫描及增生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通过螺旋CT从胸廓入口到膈肌水平进行连续扫描,以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为依据,合理确定提前或者推迟时间,保证肺动静脉系统中的对比剂充盈。一般来说,注射造影剂后30 s进行肺动脉扫描,10 s进行肺静脉扫描,通常延迟30 s。扫描参数的设置为:层厚1.0 mm,重建间隔1 mm。

(2)三维重建技术。通过薄层重建,进行胸部CT扫描,得到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格式的图像信息,然后导入图像,分割图像,并进行三维模型计算,快速构建肺结节、手术部位的肺组织、血管、支气管的三维数字可视化模型,用于术前评估,确认单纯肺段切除的边距,然后通过三维重建确认手术路线,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根据术前手术规划结果和术中实际情况,进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术中患者需要采取健侧卧位,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健侧进行肺通气。作三条手术切口,术中需要将靶段支气管、靶段动脉、段内静脉离断,然后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膨胀-萎陷法对段间平面进行确认,使用电刀分离段间肺组织,然后清扫第10、11、12淋巴结,并且进行病理检查,证明没有发生转移后进行肺段切除,否则需要实施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后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置入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良性结节、鳞癌、腺癌、黏液腺癌、不典型瘤样增生)以及围手术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结节为17.5%(7/40)、鳞癌为5.0%(2/40)、腺癌为67.5%(27/40)、黏液腺癌为2.5%(1/40)、不典型瘤样增生为7.5%(3/40);对照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结节为20.0%(8/40)、鳞癌为0(0/40)、腺癌为72.5%(29/40)、黏液腺癌为5.0%(2/40)、不典型瘤样增生为2.5%(1/40)。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中除了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肺部小结节可以发生于多种肺部良性或者恶性疾病,临床中无法有效定义良性病变或者恶性病变,通过早期定性诊断以及手术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大多数肺小结节患者来说,一般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只有少数患者经过准确评估后,可进行定期随访[5]。目前,临床中可以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的患者的特点包括:(1)结节直径<2 cm。(2)通过影像学检查为磨玻璃性质。(3)通过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精准、彻底清扫淋巴结,改善预后,优势明显[6]。和楔形切除术相比,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能够进行肺内淋巴结采样,从而实现RO切除[7];和肺叶切除术相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微创性,不会严重损伤患者组织,并且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减轻创伤程度,保留更多的肺部组织,避免过度影响患者的肺功能,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多发磨玻璃结节患者来说,可大幅降低二次手术率。但是,在磨玻璃结节手术中,病变组织密度和周围肺组织相似[8],所以,大多数病变无法单纯通过胸腔镜准确探查。除此之外,肺动脉、静脉、支气管肺段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确认段间平面难度大,容易引发大出血,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建立数字化模型,实施肺段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指导治疗肺小结节,作用明显[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实施肺段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其原因在于:肺结节术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术中所需切除的肺段、血管以及切除范围进行直接评估,防止因为误诊引发术后出血[11];三维重建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肺段血管以及支气管解剖是否发生变异,在手术中对切断的血管以及支气管进行精确识别;另外,三维重建后,能够以切缘宽度要求为依据,重建肺段切除范围,进而解剖性切断对应的血管以及支气管[12]。

综上所述,在肺段切除术中实施三维重建技术,精确性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