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908次
  • 评分4
  • 83
  • 0

谭春兴 林巧 李红涛 李共甜 赵珍喜

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院内转运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同时提出解决方案,提前规避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比较两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风险系数(RPN)。结果:试验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的RPN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明显降低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单位:529000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江门人民医院急诊科

谭春兴: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危重症;院内转运流程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04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的需要转运的频率较高,风险较大,能够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指主要通过表格填写,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效应加以确认,指导加以改善的方法,以预防失效模式的发生[2]。本研究将FMEA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效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院内转运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8例。年龄范围17.51~79.80岁,平均年龄(51.50±4.50)岁。中枢神经系统急症17例,心脑血管急症25例,呼吸系统急症20例,消化泌尿系统急症21例,内分泌及血液系统急症17例,烧伤等外伤急症20例。所有患者均无组织器官功能缺陷及无经过院内转运抢救。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抢救护理措施,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前规避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具体如下:

1.2.1组建FMEA小组FMEA小组主要由护理质量控制科科长、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其他检查科室主任以及护士共同组成,小组全体成员均要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应用FMEA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提前规避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1.2.2FMEA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2.2.1转运前失效模式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缺乏预见性;护士服务及法律意识淡薄;急救转运技术不熟练;家属的告知及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工作不到位。

1.2.2.2转运中失效模式选择转运工具不当;急救转运物品备用不完善;患者病情危重不稳定;转运途中监护急救困难;急救转运物品准备不完善或仪器故障;转运陪送人员搭配欠合理。

1.2.2.3转运后失效模式到病房过床人员不足搬运不当;与接班科室配合不协调。

1.2.2.4交接班时没有与接收科室人员妥善安置患者;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1.2.3院内转运流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2.3.1加强急救搬运技术人员的组织管理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岗位,确保每个岗位不错位,要保证急救与搬运同时进行,随时发现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

1.2.3.2加强急救物品管理保证按照要求做到急救药物的齐全准备,并要定点放置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查漏补缺。依据患者所处的急救转运环境适当增加急救药品的种类、气管插管、便携式呼吸机、氧气、多用急救包以及照明设备等备用急救物品种类,便于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急救医护人员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实现安全转运。

1.2.3.3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搬运技术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搬运技术培训,形式可以有专家讲座、模拟操作示范、出外参观学习、考核以及竞赛等,从而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搬运技术,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留置管道等多种急救措施以及急救仪器的使用,掌握不同患者的搬运技术、转运卧位等,为治疗争取时间。

1.2.3.4迅速综合评估病情,及时稳定患者病情在抢救前要及时评估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观察患者是否神志清醒、气道通畅,有无自主呼吸,脉搏与血压是否正常等,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尽量缩短现场急救时间,实行转运。了解导致患者发病以及影响患者伤情的因素,了解患者发病时间,出血量等,为转运途中实行连续抢救以及监护提供依据。

1.2.3.5做好转运前各项准备工作转运前要仔细检查患者各种管道是否连接紧密,有无静脉用药渗漏,药物是否够用。转运人员要掌握转运过程中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认真核对药品与物品,与接收科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接收科做好准备,保证患者安全转送达。

1.2.3.6加强途中急救监护搬运患者时要求动作准确、轻、稳以及迅速,对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的患者要保证同时有3~4人搬运,头部躯干保持直线放置。推车搬运时保持头部在大轮端以减轻震动,上下坡时保持头部始终处于高处一端,以免引起患者出现不适感。在使用急救车对患者进行搬运时,要尽量保持急救车快速而平稳地行驶。体位安置要根据患者病情与伤情而定,轻伤员一般取仰卧位,颅脑损伤的患者要保持侧卧位或使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出现舌后坠情况或分泌物造成呼吸道阻塞的情况等。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过程中要始终守护在患者头端位置,便于对患者面色、呼吸等的变化进行及时观察[3]。

1.2.3.7建立交接流程记录,完善交接班制度医护人员将患者转送到目的地后,要做好与接收科医护人员详细的床边交接工作,主要包括病历交接,转运前后以及转运途中的患者病情,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治疗措施,用药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等,接收科的医护人员在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再进行接班记录,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后完成交接流程[4]。避免患者由于交接班时出现的差错影响到转运质量。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RPN值,包括:护士对病情评估能力不够、相关科室沟通协调不足、转运抢救设备不完善、回室过床操作不规范、交班制度不完善。RPN值的范围是1~1000分,通过危险因素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及检测等级三者的乘积取得,评估及衡量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RPN值越小,评估的危险因素发生风险越低,RPN值越大,评估的危险因素发生风险越高[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医疗FMEA是指通过FMEA小组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及前瞻化地提出,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及提出解决方法,有效地预防意外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5]。谢佩玲等[6]应用FMEA对急诊患者转运流程进行改造,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P<0.05),表明FMEA模式改造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谭洁贞[7]研究表明FMEA可明显提高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防范中的管理效果,试验组各项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RPN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本研究显示,应用FMEA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探讨提高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本结果显示,试验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如护士对病情评估能力不够、相关科室沟通协调不足、转运抢救设备不完善、回室过床操作不规范及交班制度不完善的RPN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FMEA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医疗行为管理具有优化性及可行性,与谢佩玲等及谭洁贞等[6-7]研究结果相贴近,研究结果的吻合度更强。FMEA通过具有权威性的FMEA小组,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及全面客观地反映急症患者在院内转运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潜在风险因素具有系统性及前瞻性,对于医疗意外的发生具有预防干预性效果;同时,解决潜在问题及规避危险因素发生的方法更具可行性及实践性,使转运流程工作相关方全面参与其中,从医护人员素质、硬件设备及管理方法制度全面地提高解决方案[8]。

综上所述,FMEA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显著降低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申小侠.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C):490-492.

[2]许晓萍,陈毅文,陈艺延,等.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7):11-14.

[3]王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19-120.

[4]刘云.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11-13.

[5]蔡艳芳,郭履平,李文娟,等.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6):80-83.

[6]谢佩玲,吴静,蔡映杰,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04-2005.

[7]谭洁贞,周美英.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92-193.

[8]喻红.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50-251.

(收稿日期:2014-11-27)

(本文编辑 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