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

  • 投稿梁千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966次
  • 评分4
  • 12
  • 0

黄月佳 林贯秋

作者单位:523000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新生儿科

黄月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对新生儿湿热型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98例湿热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口服双岐杆菌治疗,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治疗、口服肠道益生菌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退黄汤剂泡浴,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退黄效果更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儿;湿热型;病理性黄疸;退黄汤剂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47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尽管绝大多数病理性黄疸预后良好,但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会导致永久的后遗症[1]。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预防因高胆红素血症而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索一种促进胆红素的吸收与排泄,加速病理性黄疸消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13年3月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应用自制中药退黄汤剂浸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湿热型病理性黄疸患儿98例。男56例,女42例。孕37~41周,体重2500~4000 g。日龄2~27 d。顺产67例,剖宫产31例。血清胆红素221~334 μmol。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湿热型黄疸的辨证标准。(3)符合新生儿光疗标准。(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5)出生时Apgar 评分≥8分。(6)母婴均无妊娠并发症。排除标准:阻塞性胆道疾病;溶血病、G6PD缺乏症、新生儿窒息、皮肤及脐部感染、头颅血肿、早产儿。将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日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1)口服妈咪爱或金双歧肠道益生菌,2次/日。(2)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每次16 h,1次/日。(3)按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血清胆红素降至120 μmol/L以下时停止蓝光治疗,且24 h黄疸指数无反复,出院后随访1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退黄汤采用茵陈10 g,茯苓10 g,白术10 g,黄柏10 g,加水2000 ml浸泡60 min,武火烧开后,文火煎40 min,过滤去渣取汁1000 ml备用。将备好的中药液加入约3 L温水中,调节水温39~41 ℃,室温26~28 ℃,将患儿放置于调配好的中药液中泡浴10~15 min,1次/日。

1.3观察指标(1)血清胆红素。治疗期间每天测量并记录血清胆红素值,胆红素监测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量部位是采前额眉间1 cm、胸骨第2肋间正中水平线两个部位,取两者所得数值之平均值,于每天9∶00及19∶00专人测量。(2)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表1)

2.2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胆即中医的“胎黄”,其主要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而湿热型“胎黄”是湿热邪毒蕴结脾胃,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溢于皮肤、面目,发为“胎黄”。 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阳黄之候,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2]。

目前西医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应用肝酶诱导剂等常规疗法[3]。光照疗法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变为水溶性,以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以达到退黄作用。长时间反复应用光照疗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3],且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儿在光疗后黄疸容易出现反复。因此,对重型病理性黄疸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其退黄效果往往欠佳,配合中医疗法可达到相辅相承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应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其退黄效果良好。本方由茵陈 、茯苓、白术、黄柏组成,具有利湿退黄健脾的作用。茵陈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方之君药[4]。临床研究表明,茵陈提取物能通过诱导肝酶系统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促进肠蠕动,泄热通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效地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退黄的作用[5]。黄柏为通利之品,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泻痢黄疸之功效。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燥湿的作用。土茯苓味甘,气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四药合用起到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养胃之功效。由于新生儿皮肤嫩薄,体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皮肤渗透和吸收作用较大[6]。应用中药液泡浴,药液作用于皮肤,通过黏膜、汗腺、毛囊、角质层、细胞及其间隙等吸收,从而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促进肠蠕动,泄热通便,减少肠-肝循环,促进退黄的作用[7]。

本方四药均轻清透表,其性平和,刺激性小。应用安全,副作用少,且退黄效果好,能减少黄疸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7.

[2]王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0-52.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9-306.

[4]黄兆胜,李祖伦,常章富,等.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6-217.

[5]刘岚,蔡绍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429-431.

[6]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3-347.

[7]吴怀楚,蔡颖,吴曙粤.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5):554-555.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