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 投稿吴域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986次
  • 评分4
  • 88
  • 0

李茂松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社会融入”是外来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作为以纺织闻名全国的绍兴,纺织企业中的90%都是女性职工,纺织企业外来女工城市社会融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明与发展。本研究从纺织女工生活状况、社会交往、健康安全、心理融入四个维度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实地调查,并从生活融入、就业融入、制度融入与心理融入等角度提出了科学的实践动力形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纺织企业;外来女工;社会融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69

1社会融入的内涵及研究问题的源起

专家和学者时常将社会融入作为外来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界对“社会融入”的研究多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方面的研究,对比各位专家学研究者成果,本文认为社会融入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社会融入的主体是弱势群体,或者是被人歧视或排斥的群体;其次,社会融入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融入的主体在心理上适应城市的生活,同时城市社会应为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提供必要的制度、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再次,社会融入的结果是社会融入的主体和融入城市的居民享有同样平等的政治、经济等权利,与城市居民共同创造社会财富。

本研究以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为研究对象。绍兴以纺织闻名而著称,纺织经济是绍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绍兴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249个,从业人员60多万,其中女性职工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90%。而这些女工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促进着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明的发展,但因各种原因,她们却无法融入到当地的城市生活之中,甚至还承受着歧视和排斥。

2调查样本的选取与指标说明

综合地理位置、企业规模、注册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调查样本的选取以绍兴市纺织企业最为集中的柯桥区与越城区为样本选择地,随机选择了两地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18~45岁外来女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85%;并同时抽取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河南、江西等不同户籍的48名女工,从经济收入、社会交往、健康安全、心理融入四个维度,构建出相应的10项指标(见表1)对其进行深入访谈,从定性、定量的角度,阐释绍兴纺织女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的情况。

3绍兴市纺织企业外来女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分析

课题组为深入研究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从2014年5月到7月,历时两个多月深入纺织企业外来女工生活一线,进行问卷与深入访谈,下面笔者将以外来纺织女工城市社会融入为主要因变量,从上述城市社会融入的四个维度、10个指标全面分析,深入了解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的城市融入现状。

3?1生活状况——典型的“鸡肋”现象

据访谈资料显示,仅有11%以上的纺织女工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目前的工作,且这些女工的年龄均在40岁左右;9%的女工对工作比较满意,32%的女工对工作环境及收入表示基本满意;48%的女工对她们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就职工收入而言,柯桥、越城两区的纺织女工的收入在1600~2500元,她们工资的大部分收入都补贴家用;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85%以上的纺织女工居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12%的人与老乡或亲人租住在条件较差的单间;在问及她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时,85%以上的女工表示,她们根本没有时间出去休闲娱乐。从纺织女工的整体生活状况来看,她们收入较低,由此生活质量不高,虽然她们中绝大多数不满意现状,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又身为女性,工作不好找,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痛苦地挣扎着。正如“鸡肋”现象——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3?2社会交往——“坐井观天”的外来妹

从语言方面来看,95%的纺织女工在绍兴工作期间都讲普通话,仅有1?5%的女工在特定的场合讲绍兴话,其余3?5%的人讲家乡话,被调查的女工中,仅有5%的人能听懂绍兴话,70%的完全听不懂绍兴话,25%的人能听懂或部分听懂绍兴话。通过调查表明,外来女工在与本地人交往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语言交流困难。

从朋友交往方面来看,30?8%的女工愿意与绍兴本地人交往,40?1%的女工持无所谓的态度,30?9%的人不愿意和本地人交往。从调查实际情况来看,女工们工作期间,由于每天工作时间较长,朋友交往也较少,仅有的交往主要以地缘、亲缘为主,其交往相对封闭。

在参与组织活动方面,根据统计结果显示,60?2%的女工从来没有参与组织或社会活动的意识,只有22?7%的人想参加,但又不知道如何参加,26?9%的女工根本不知道组织活动(或社会活动)是什么。

听不懂当地地方方言,没有朋友之间的往来,社会活动交往狭窄等现状,使绍兴纺织企业的外来女工很难融入绍兴当地的生活,她们只是“坐井观天”。

3?3健康安全——“惶惶不安”的打工者

个体自然特征因素对纺织企业外来女工有着显著的影响,个体健康状况良好是女工们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前提。在被调查的女工中,对社保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企业或雇主为女工缴纳的社会综合保险比例不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省际保险的转移、流通不畅,导致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因此女工们就很难享受到城市公共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缺乏应对生活风险与疾病的基本保障,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人身安全是女工们能够安心工作,适应环境、融入城市的重要条件,通过实证调查,目前纺织企业女工的工作条件等较以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相对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仍不尽人意。在访谈中得知,当她们的人身安全遭遇威胁时,她们找不到合法的途径进行利益的诉求,当问到企业工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组织时,她们中65%的人表示不知道,25?7%的人表示听说过,只有9?3%的人表示一旦权益受到侵害,会向这些组织据理力争。从调查数据来看,现有纺织企业女工们的维权知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

3?4心理融入——城市边缘的“守望人”

外来女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在情感上找到归宿。心理融入是她们社会融入的标志和归属。

女工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从居留意愿的角度进行调查,当提及未来打算时,被调查的女工回答“好好工作,加工资贴补家用”的比例最高,占到42%,其次是“不能继续工作了,就回老家”,占25?3%,“视情况而定”,占22?6%,“没有考虑”的占5?4%,“愿意长期留在绍兴”的占3%,“往返于老家与绍兴之间”的占1?7%。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被调查的纺织女工中73?5%的人认为能够留在城市、能够加工资、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的关键性因素是个人的能力,20?1%的人认为是学历,4%的人认为是机遇,2?9%的人认为是靠关系。当问及若有机会,是否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与学习时,她们当中选择愿意的占15%,不愿意的占48%,无所谓的占22?5%,看情况而定的占14?5%?

综上所知,绍兴纺织企业女工在生活状况、社会交往、健康安全、心理融入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由于性别的原因,甚至她们比普通的农民工还多了一些彷徨与不安,她们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改变自我、融入城市。

4绍兴市纺织企业外来女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4?1落实安居工程,促进女工生活融入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与城市格格不入的首要因素,一致反映工资水平低,租不起条件较好的房子。落实安居工程,“加强政府关于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开发建设统一管理,供企业租用的集体宿舍,发展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政府适当补贴,女工可以用较少的工资收入改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经济安全,促进纺织女工城市生活的融入。

4?2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女工就业融入

实地调查的纺织企业外来女职工占78?3%的人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甚至有22?6%的人未接受过教育。现阶段的纺织女工90%的人除了出卖苦力之外,无任何一技之长。一方面作为企业,应该拿出一定的培训资金,就纺织行业方面的前沿知识与最新技能开展定期培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适当增加对外来女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公共支出,尽可能多地提供公益性的继续教育机会,扭转现有的纺织女工无“一技之长”的现象。

4?3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女工制度融入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就业体制造成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工作中诸多不公平的待遇,纺织企业女工也不例外。她们虽然辛勤劳动,但因户籍等多方面的因素,却得不到城市人相同的待遇。完善保障体系,其一,要建立户籍等配套制度的改革,实行城乡与省际社会保险的衔接;其二,要尽快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其三,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公积金缴纳额度。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保障体系,让外来务工人员逐步享受城市人享受到的各种待遇,从制度上基本融入,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4?4通过社工介入,促进女工心理融入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方法与模式,探讨纺织女工能够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路子与方法,并能总结经验,将纺织女工城市社会融入工作常态化。在实证调查过程中,80%的纺织女工都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没有太大的关系,没有人关心、在意她们,尽管时常也会想能在城市扎根是多么美好。社工介入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纺织企业外来女工社区服务功能,发展具体的实践策略,以专业化的方式、方法改善社区服务,以发展外来女工感兴趣的社区项目,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外来女工的社区参与,逐渐培养她们的社区归属感。并以组织化的策略提供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多种手段,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女工们提供各种学习、培训与娱乐活动,切实提高她们的个人技能与丰富她们的城市生活。在此基础上,增强相互的理解与沟通,促进女工心理的真正融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建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4?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号,第二十四条?[EB/OL]?(2006-3-28)?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6-03/28/content_4354255?htm?

[3]胡苏云?上海某郊区外来青年社会融入度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

[4]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9?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5J1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茂松(197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