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嵌入课程: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探索

  • 投稿大地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39次
  • 评分4
  • 49
  • 0

何华敏 胡春梅 胡媛艳 向晋辉 重庆文理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2-059)

摘要:地方院校开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教学及课程的改革方面一直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针对普遍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师资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等问题,课题组进行了微嵌入课程的改革探索,聘请一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将实践训练和一线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嵌入”到某一“双性”课程或课程群中,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群)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嵌入课程 应用心理学 “双性”课程 实践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发展,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课程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石,课程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每每论及教学改革,课程的改革必是重点。作为越来越受社会需要和重视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及课程的改革方面一直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近些年,不少学者的调查显示:地方院校开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专业师资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重庆文理学院自2004年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协同共振”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第一、二、三课堂为平台,以“双线路、多反馈、全程式”为路径,以“规格+特长+应用”为目标,通过交错互动、协同共振,整体优化,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该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围绕如何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课题组尝试进行了“微嵌入课程”的有效探索,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的一大瓶颈。

一、微嵌入课程的内涵与流程

嵌入式课程较早常用于计算机系统课程。我们将“嵌入”的概念引入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相较于人才培养宏观结构上的嵌入,我们把针对较为微观的某一课程或课程群层面的嵌入称做“微嵌入课程”,即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某一课程或课程群,聘请一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将实践训练和一线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嵌入”到课程(群)中,以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较好地实现课程(群)目标(详见“微嵌入课程改革流程图”)。这种尝试,既能用好现有师资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又能避免这些教师因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而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从而有效弥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缺陷。

二、从多角度发现问题,确定微嵌入课程的内容和师资

1.从多角度发现问题。第一,调研用人单位,从“出口往回找”,了解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核心工作能力的要求。第二,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解析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三,召开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第四,通过教研活动和反思讨论,加深对社会需求、专业课程、教学对象、教师自我等内容的认知和把握。通过这些活动,我们除了找到一些较为显性的症结外,还发现三点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就课程而课程,只看课程本身,忽略了所在专业的特性和差异,比如,“实验心理学”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与在心理学专业开设就应有各自的侧重点而不能完全雷同。二是对课程的认知流于表面,没有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结构和特质。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即兼有理论特性和实践特性,简称“双性”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被偏离成理论课,弱化或缺失了实践教学,使其流于纸上谈兵。三是对实现课程质量的重要角色——教师,缺乏关联性思考和对策,较多地满足于任课教师的有无,弱化了对教师胜任度的评估和把握。

2.确定微嵌入对象。微嵌入课程主要有两类:一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某一“双性”课程,如“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指导”等;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群,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等。

3.选择微嵌入内容。通过对行业需求、课程目标、任课教师实情、课程时数、师生评价等多因素分析研究,确定不同“双性”课程或课程群的嵌入内容、形式和数量。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该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鉴于现有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高质量地实现课程目标,通过认真研析,我们在68总学时中分出32学时分别嵌入4个偏重于实践训练的专题,有效改善了课程面貌,大大提高了课程质量。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除了应有的理论课程外,还嵌入一些具有原创性和侧重实践的课程。我们将第一个具有浓郁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疗法?——《点通疗法理论与实践》以微型课程的形式(共16学时)嵌入其中。此外还有独具新意的“说服心理学”(共32学时)、“心理建档与分析”(共16学时)、零学时课程等,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得到师生的充分肯定。

4.选聘一线优质师资。微嵌入内容确定后,寻找优质师资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微嵌入课程,主要到知名企事业单位去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任教,突出和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微嵌入课程,则主要邀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知名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专家,通过示范、观摩、实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应课程所要求的必备的实践技能。为了提高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符合度,加强任课教师之间事前和过程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抓好反馈评估,优化微嵌入内容,不断提高微嵌入课程的有效性

任何一种新的尝试都需要不断地验证和改进,微嵌入课程的改革也不例外。

1.过程评估与反馈的路径。第一,从教师的教学了解微嵌入的现况。组织同行教师和外聘一线专家进行教学交流和讨论,及时沟通,集思广益,找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第二,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了解微嵌入的实效性。通常,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书面考核来进行,这种考核方式能较好地考查理论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却难以检测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学院鼓励教师进行课堂考核方式的改革,通过案例咨询、方案策划、活动视频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加大过程性考核在学生综合成绩中的比例,通过过程性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提高微嵌入课程的效果。

2.重点关注和反思的内容。第一,微嵌入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微嵌入内容是改革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微嵌入的实施,才能发现改革之初确定的嵌入内容是否合理,一旦发现不妥之处,应及时调整优化。第二,外聘教师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多渠道了解外聘教师是否将一线信息引入课堂,是否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如果发现外聘教师因种种原因不能胜任,必须及时更换。第三,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加深学生对一线情境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是微嵌入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达成了目标,改革才算取得了成效。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展微嵌入课堂,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微嵌入课程的改革,离不开第一、二、三课堂的协同作用。第一课堂是指立足于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学生课余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各类活动,以有效巩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第三课堂是对一、二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自主进行的各类活动,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三个课堂层层递进,协同共振。借助第二、三课堂,可以为进一步固化和提升微嵌入课程的知识技能提供真实情境。为此,学院在校内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认知与心理健康实验室、蔚蓝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约咨询社、心情小屋等机构或社团。在校外与多家知名企事业、中小学、心理咨询服务结构等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微嵌入课程的需要自主选择实践情境,既可以立足教室,也可以延伸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学生有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内容。

五、打造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微嵌入课程的可持续性

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应用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某种角度讲,它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它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心理学专业教师大多是结束研究生学习后直接走进大学课堂,缺乏一线实践锻炼,他们一般都能较好承担理论讲授,但却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采取的解决之策就是加强对“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打造,即一方面选聘校外符合条件、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担任微嵌入等“双性”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到一线加强实践锻炼,或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获取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对于校外一线专家,学院以兼职聘任为主,调入独享为辅,否则,失去了源头和平台的“双师”很快也会变成“单师”而没了优势。同时,学院还借此将受聘者所在单位发展为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双师型”教师的功用得以最大化。对于在职教师,尤其是相关课程的青年教师,在外聘专家来校进行微嵌入课程教学时,必须全程跟班参与,学人之长,促进成长。同时,学校在时间、经费等方面还为在职教师的“双师型”培训提供了充分支持,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长效机制。这种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使微嵌入课程的开设具有了可持续性,从根本上保障了“双性”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祖洲.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62-165

[2]王文.关于加强高师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1):111-112

[3]胡丽萍.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05-106

[4]谢川.应用型本科嵌入式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