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际贸易毕业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双重背景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机遇空间及选择途径

  • 投稿家慧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94
  • 0

刘晓亮赵凌云 河北经贸大学

中俄两国接境435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则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在欧美对俄制裁和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的双重背景下,中俄区域合作及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的构建,面临难得的历史性契机。一方面,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欧美等国对俄罗斯采取愈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俄罗斯为应对危机,调结构促增长,进一步强化“东向战略”,选择中国作为其主要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中国加快向西全方位开放,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被俄罗斯视为最大发展机遇。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和东部“陆海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地,亦为中国优先合作发展的国家之一。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5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而按照中俄领导人的共同意愿,2015年中俄贸易额的目标是1000亿美元,到2020年中俄贸易额的目标为2000亿美元。2015年3月,中俄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厶作协议并启动对接,这标志着中俄贸易奏响了务实合作的新乐章。而中俄农产品贸易,目前仅占中俄双边贸易额的9%左右,作为未来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潜力空间巨大。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征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额总体增长,贸易逆差明显

2001年,中俄农产品贸易总额18. 17亿美元,2014年则达86. 89亿美元,年均增长27.1%。然而,农产品贸易占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17. 2%,下降至2014年的9.1%,大约降低近2倍。究其原因,主要是中俄非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01-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率56. 6%,为中俄农产品贸易增幅的2倍多。其中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明显,2001年为13. 25亿美元,2007年达最高峰40. 64亿美元,其后回落至2014年的25. 16亿美元。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资源性林产品的刚性需求,由俄进口量较大所致。随着天保工程的逐步解冻,又进口渐减少的缘故。

(二)中俄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相对稳定

近十余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变化不大。中国自俄进口的农产品集中在林产品和水产品方面,主要为原木、冷鲜和冷冻鱼、纸浆和废纸、合成橡胶、成形的木材及铁路枕木等,2014年两项合计,约占总进口额94%以上。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则以水果、蔬菜和水产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2014年出口数据来看,此三项占对俄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1%左右。农产品出口种类上,近十年来中国对俄出口种类有进有退,总体增长缓慢,仅新增39种。而俄对中出口种类,则呈现增减波动。2014年中国对俄品种有265种,俄对中国品种为108种,分别占所有农产品种类的34. 6%和14. 3%,相差两倍之多。

(三)中俄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渐次阶梯分布

从区域来看,中国自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新疆地区,约占我国进口总额65%以上,而后向东向南,渐次扩散,其它省区约占35%左右。对俄农产品出口有三大区域带:一是以中国黑龙江省与俄接壤边境为界,向远东辐射;二是以中国新疆与俄交界的口岸为界,向俄纵深扩展;三是以莫斯科等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呈梯次消弥。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国,俄远东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约占我国出口40%左右,品种以苹果、梨、香蕉、柑桔及葱、西红柿和胡萝卜等果蔬类为主。

(四)中俄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

依照世贸组织的界定,中俄农产品贸易中,一般贸易为最主要形式,边境贸易次之,另一部分为加工贸易方式,此三种方式约占中俄农产品贸易的65%、20%和15%,贸易结算方式上,从易货贸易向现汇贸易转变,本币结算范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2003年在黑河开展本币结算试点,中俄贸易进入本币结算时代。2011年中俄又签署新的本币结算协定,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目前中俄农产品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约占00%左右。其中卢布占据绝对优势,结算量在99%以上,人民币所占比例则微乎其微。

一、双重背景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机遇空间

(一)反制裁下的俄农产品市场空缺亟待填补

2014年8月,俄罗斯全面禁止进口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蔬菜水果、肉鱼类、牛奶和奶制品等。有效期虽为1年,但随着欧美与俄矛盾不断升级,仍将有延续的可能。以欧盟为例,在俄农产品市场份额巨大,约占俄进口肉类的37%、蔬菜的30%、水果的24%。反制裁后,俄农产品市场的空缺亟待填补。2014年9月中俄达成协议,进行更多本币贸易结算,降低部分产品进口关税,更进一步地助推商机。

1.果蔬市场缺口。俄罗斯的反制裁禁止进口,导致2014年欧盟对俄水果和蔬菜出口大幅降低。如2014年波兰对俄水果和蔬菜出口分别为2. 54亿和1.43亿美元,同比减少47%和40%。西班牙对俄出口水果和蔬菜各为1. 40亿和0. 61亿美元,同比减少60%和7390。荷兰和比利时则基本降至空白。若论因禁运而造成的俄年度市场空缺,则应以反制裁前的2013年为基准。据联合国贸易署统计数据,2013年俄水果进口总额为60.2亿美元,来自欧盟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波兰4. 78亿美元、西班牙3. 51亿美元、意大利1.48亿美元、比利时1. 27亿美元。蔬菜方面,2013年俄进口总额为26. 67亿美元,来自欧盟的主要进口来源地:荷兰2. 61亿美元、波兰2. 36亿美元、西班牙2.23亿美元。因为禁止从欧盟进口蔬菜和水果,将造成俄罗斯年缺口至少18余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水果进口国,年需求量约1100万吨,主要进口品种为柑橘、苹果、梨、香蕉、桃、杏、樱桃和葡萄等,均为中国常见品种。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蔬菜进口国,年需求量1600万吨左右,而中国则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和出口国,以往在俄罗斯市场,由于欧洲运输距离较短,价格上更具有优势,而今禁令实施,为中国果蔬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对俄果蔬出口额达10. 9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 4%。2015年第一季度,黑河口岸对俄出口果蔬同比增长13.1%。

2.肉类市场缺口。2014年8月,俄罗斯对欧美颁布内类进口禁令,肉类缺口约70-100万吨。以猪肉为例,仅欧盟就占俄进口量的60%左右。禁令的实施,使欧盟的猪肉生产者只得另辟市场,如法国就损失近5亿欧元。同年10月,禁令进一步升级,俄罗斯又以违反关税同盟动植物卫生检疫的要求为由,临时禁止进口欧盟的肉类副产品。为弥补国内市场需求的缺口,俄罗斯向邻近的中国伸出橄榄枝,决定改由从中国进口的肉类食品替代。这对于中国的肉类生产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2014年10月11日,首次获批准的2家中国猪肉供应企业,在俄联邦动植物检疫防疫署的监控下,将首批近千吨中国猪肉运抵俄罗斯。这是自2004年俄罗斯以猪肉口蹄疫为由对中国进行封关10年后的首次进口,正式打破了两国猪肉的封关壁垒。按中俄相关协议,随后将批准更多的中国猪肉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目前中国正打算将对俄猪肉出口企业由2家增至10家,未来出口俄罗斯有望持续快速扩大。

(二)“一带一路”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具有互补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潜力,以两国农业互补性为基础。俄罗斯具有丰富的耕地、海洋和林业资源,唯劳动力资源缺乏。中国则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充裕。中俄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可取长补短。更主要的是,中俄农产品贸易种类及方式均有互补性。

1.产业间贸易种类互补。中俄长期的贸易发展,逐渐形成双方互补的贸易商品结构。俄罗斯林业及水产资源丰富,中国从俄进口国内缺少的资源性产品,对俄原木和水产类有长期稳定的需求。而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向俄输出各类生活日需品及加工类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水产制品,缓解俄罗斯国内供需矛盾。俄罗斯进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度极高,为中俄农产品贸易提供广阔了市场机遇。

以2014年中俄农产品出口数据为例,中俄农产品出口排位前10的各品类比较(表1)。除3章外,共有7章农产品均不相同。中国在20、16、08、07、35、21、09等章处于优势地位,如蔬菜水果制品、肉鱼动物制品、新鲜蔬菜水果、蛋白类及改性淀粉、可食用原料、茶叶及调味香料等。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在47、23、12、01、05、24、15等章具有相对贸易优势,如鱼及甲壳等水产品、纸浆和木材纤维、食品工业残料、油仁及果实、动物产品等。总体来看,中俄农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间贸易状态,具有很强的种类互补性。

2.产业内贸易方式互补。由上表可知,03章鱼等水产品贸易规模较大,存在产业内贸易。中俄两国一衣带水,俄水产资源丰富,中国自俄进口大量鲜活或冷藏鱼类,占90%以上。中国产品附加值低,以一般贸易为主,而出口俄罗斯,则以鱼制品为主,占60%以上,加工贸易比重大,产品附加值高,虽表现为逆差,但贸易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应通过提升深加工技术及多样化生产等方式,维持互补贸易的同时,与俄水产品形成垂直差异或技术差异。如将不同种类的水产品,按品质和加工方式细分,使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偏好及收入水平挑选;开辟中俄水产品贸易的新领域,加大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引导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44章木材及木制品,为中俄农贸的最大种类。俄森林资源丰富,占全球总面积的1/4左右。唯木材深加工能力弱,主要出口原木、锯材和纸浆等,多为一般贸易方式。中国林业资源匮乏,却是林产品消费大国。著名品牌圣象地板、光明家具等,均在俄有原料供应地。但中国深加工能力强,木制品如人造板和家具等,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可知中俄林产品供需结构及贸易方式,亦有很强互补性,合作潜力空间较大。

三、提升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选择途径

(一)改进贸易结算方式,规避潜在风验

当前,不得不考虑欧美制裁对中俄贸易的不利影响。比如欧美若冻结俄罗斯相关外币资产,或对俄关闭美元支付体系,以及卢布汇率波动下滑等对中俄双边贸易的负面效应。虽然,目前情况看起来并不严重,但至少应引起关注。应改进贸易结算方式,防忠于未然。

首先,应与俄罗斯建立人民币一卢布互换协议,如2014年10月签署1500亿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规模,减少中俄贸易中美元的使用;其次,推动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比例,在卢布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于双方都有利;第三,完善人民币与卢布汇率直接交易机制,避免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第四,推进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与结算体系。应对潜在风险,亦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境电子商务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推进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的建设。如东北地区,除中俄铁路、公路外,还应开发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与俄相关城市的航线。并加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线的港口建设,发展江海联运。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牵动,建设对俄口岸互市贸易区、冷链保鲜及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如黑龙江投资6000万元,筹建占地2万平方米的跨境果蔬出口贸易专区,包含海关监管库、物流运输库、冷藏储备库及批发市场等。

另外,作为未来国际商务的发展方向,在电子商务方面,应加快建立哈尔滨、牡丹江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进电子口岸、物流体系和出口业绩纳入海关统计试点等各项工作。利用互联网,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物流,实现完整合一。高效率,低成本,适应新形势下中俄贸易的潮流趋向。

(三)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

在新的时期,中国需要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不断扩大对俄出口,缩小贸易逆差。一方面巩固现有优势农产品出口。合理规划布局,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以及通关和检验检疫等便利;建立中俄农贸服务网络,组织企业“走出去”,赴俄开展农超对接或建立旗舰店等营销活动。另一方面,应鼓励农企和经营者,根据俄罗斯市场需求,扩大和丰富农产品出口种类。如实施林产品和水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探寻新的出口增长点;大力培育肉、禽、奶类企业,以获取俄罗斯稳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由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中国农产品多次被俄通报。应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对无公害种苗、技术研发、生产设施、质量检测和商品认证等政策的支持力度,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同时,适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发展精深加工型农产品。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高价值链攀升。

(四)贸易与投资并重,深度农业合作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而中国则相对匮乏。受人口和可耕种土地等因素的限制,中国需要与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进行深度农业合作。此前单纯的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应加大对俄农业投资,以投资促贸易,二者并重共进,推动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长远发展。

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路径选择,重点是“走出去”战略。俄罗斯劳动力严重不足,远东地区的耕地大量闲置。种植条件与中国东北相似,且有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土地租金低,租赁期长达49年,相关税收政策优惠。以投资开发,带动中俄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及劳务输出的深度合作。如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在俄滨海边疆区建立新友谊农场80余万亩。发展境外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还可将部分国内短缺的农产品回销,满足市场供给。

(五)建立中俄自贸区,促进农产品贸易

俄罗斯虽于2012年加入世贸组织,但政策较为多变。其海关和商检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且俄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较高,加入世贸后,虽承诺将农产品关税由13. 2%降至10. 8%。但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实则征收仍高达14. 9%。另外,还有“灰色清关”等其它贸易壁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在当前俄罗斯积极向东靠拢,与中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机遇,考虑筹建中俄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已与东盟等2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自贸协定。中俄构建自贸区,不仅符合两国自身利益,亦顺应国际贸易的趋势。还可以进一步消除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有效规避各种不成文的准入规则。最大限度地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自由流通。使双边农贸合作,于WTO框架下,在自由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稳定化的轨道上,保持长远良性健康发展,并借力使中国农产品通向欧洲和中东市场,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