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与城市危机管理模式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29次
  • 评分4
  • 29
  • 0

舒小兰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 402160)

摘 要: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将对全球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我们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给城市危机管理带来了众多的挑战。本文从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的不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市化;危机管理模式;不足

中图分类号:F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45-01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舒小兰(1984-),女,汉,四川泸州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策略研究。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1950年的484个增至1970年的84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由1950年的71个增至1970年的157个,到1980年已达234[1]个。

当然,城市化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人口的集中和扩大,城市人口布局的过密,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危机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但城市内部复杂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以及城市的脆弱性使城市危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带有连锁反应,导致损失也会越来越大。虽然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危机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城市危机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笔者将在下文对我国的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分析:

(一)危机管理理念需要创新

1、政府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够

如前文所述,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便可以减少危机的危害甚至防止危机的发生。如火灾、交通事故等,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对于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等,要使危害降到更低,也可以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作保障。因此首先就是加强对危机的意识,不仅对于政府应这样,公众也应该加强对危机的防范意识。

2、危机管理的指导理念需要革新

上海连续发生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便暴露出我国在危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执行危机监督的监管部门的职能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危机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还是因袭旧有、重救轻防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处理手段上,还多是采取行政手段,相关机构和组织依然是凭经验来进行应急管理。

(二)危机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

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能尽可能早地发现危机的来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不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来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6]。因此可以说,危机预警包括对危机的预防、警示和对危机的意识教育。但目前我国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是没有建立与现代城市发展适应的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缺乏对城市潜在危机的分析判断和风险评估;再次是对于预案本身的研究不够,在对危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较落后。

(三)危机管理综合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由前文所述可知,我国目前的城市危机管理在横向上是分散的,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是割裂的。这种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模式应对单项危机的能力较强,但对于复合型危机便较为无力。一旦危机爆发,各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机构。

1、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不协调

不同层级间危机管理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不协调。如暴恐事件在开始处理时就暴露了这个问题。由于中国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中央决策,使得地方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不够灵活和合理,同时层级过多也使得危机管理缺乏效率。因此在危机决策的执行中,地方政府往往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而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使管理效果整体低下。

2、危机管理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机构

在危机爆发时,我国采取的行动多半是运动式的,即成立临时领导班子,临时抽调各部门的人员和资源,强调不顾一切地在短期内控制危机,这种各自为政、彼此封闭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我国政府危机预警系统的分割,没有稳定性,也不利于积累管理经验,难以在政府内部形成危机综合协调机制,来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决策,使城市政府能把握最佳时机应对危机,并为以后积累经验教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前福,李红坤,姜宝华.《世界城市化发展报告》“人口世界”网(http://www.popinfor.gov.cn)[EB/OL].2000(6).

[2] 中国建设部.《2002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EB/OL].2003(5).

[3] 王前福,李红坤,姜宝华.《世界城市化发展报告》“人口世界”网(http://www.popinfor.gov.cn)[EB/OL].2000(6).

[4]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5] 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第1版)[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8).

[6] 李如海.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马费成,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