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投稿shya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68次
  • 评分4
  • 93
  • 0

《方案》拉开了全国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大幕,并预示着在工程建设领域,浮躁的旧时期已经过去,追求质量效益的新时期的到来。

文/孙维振 连莉莉

2014年9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随即各地建设部门纷纷响应并行动。《方案》拉开了全国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大幕,并预示着在工程建设领域,浮躁的旧时期已经过去,追求质量效益的新时期的到来。

《方案》出台的背景

国内工程质量现状和建设工程市场乱象。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建筑工程市场的规模同步增长。2009~201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18.78%。建筑业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整体收入和盈利水平快速增长。2009~2012年,我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建筑业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93%、20.66%。(摘自《2014~2019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但是,高增长背后是增长质量不高的现实。打开新闻,工程质量投诉屡屡见诸报端。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到、楼靠靠,是新闻媒体对工程质量的漫画式描述。自住建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4个月来,已有30多家建筑施工企业陆续上榜建筑质量违法违规黑名单,其中不乏一些名气响当当的中央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设开发、监理、施工承包等多方面的主体。规划水平低、设计不合理、不合理压价、招投标混乱、非法发包转包、工程材料不合格、施工工艺不合理、监理形同虚设,混乱的后果造成了大量工程质量低下的现实。越来越泛滥的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社会投资效益不高,最终影响了全体国民福利。

工程质量不高的背后是建设工程市场的乱象。由于建筑企业总体持证率不足,企业又单方面追求规模,造成执业资格证书挂靠泛滥,这种挂靠普遍存在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执业领域。在普遍逐利的市场环境下,很多项目经理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特别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在成本和盈利压力下,忽视质量安全的现象不在少数。在企业层级,违法违规市场行为主要表现为违法发包、转包和分包。由于监管不足,少数开发建设企业绕过法定开发程序,把工程违法发包给资质不足的企业。更有施工企业,利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和资质,把工程违法转包给资质不足的企业。违法分包现象常见于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把施工任务超越资质分包给专业承包企业。比如施工总承包企业把模架等周转工具甚至机械设备扩大分包给仅仅具备劳务资质的企业。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工程建设领域,以1997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领衔,我国先后制订了众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规范等。应该说,在工程建设领域,法律体系相对完备。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等比较严重的问题。法制精神的缺失,致使工程建设市场看护不到位,违法成本低,甚至部分政府监管者利用权力在市场中寻租。建筑工程市场中,招投标、勘察设计、承包施工、监理、材料供应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例如前几年曝光度比较高的“瘦身钢筋”就是冰山一角。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工程建设市场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政府市场看护者的身份将越来越凸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将逐渐成为过去。施工企业中,在灰色地带中游走,甚至靠违法手段降低成本,非法竞争的“劣币”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

经济转型与新常态。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新常态的判断。新常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概念:其中“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突出表现为.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经济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在这些经济因素升降之中,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与经济大形势相适应,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总承包施工管理服务相对直接的施工生产的比重将上升:个性化建造相对于千面一孔的建造比重上升;建筑新产品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建造科技创新将上升。

《方案》出台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使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摘自《方案》)。

《方案》呼应依法治国理念,适应经济新常态。《方案》未涉及立法问题,而是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定颁发》《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办法》《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等法律法规和规范行动。从《方案》可以看出,此次两年治理行动更注重企业的依法市场行为治理。

《方案》的出台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积极意义将远超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这一目标。《方案》将以一种外力的形式逼迫建筑业转变粗放的发展模式、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治理,促进行业提升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方案》将使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依法治理、净化市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客观上提升全社会投资效益,提高国民整体福利水平。《方案》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方案》对施工企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否深刻理解《方案》,并且有能力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点。新常态经济形式下,施工企业将会发生剧烈的分化。《方案》的行动时间是两年,但并不意味着刮一阵风,两年过后还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行业应该理解为《方案》给了很多施工企业两年的宽限期,在两年的时间里如果不能适应法制化的市场,并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治理,等待企业的命运就是被市场淘汰。

对不规范运作的施工企业来说,《方案》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临诸多风险:缺乏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力资源风险,《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将使执业资格证书挂靠逐渐成为过去。缺乏具备职业资格的项目经理团队将使企业不得不缩小规模:企业商务违法风险,《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将使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逐渐减少以致消失;企业市场风险,《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的实行,将形成全国一张网。依靠信息不对称钻法律空子,超越企业实力的做法将大白天下。

唯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许多施工企业养成了重量不重质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风险不易暴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住宅价格一直上扬,升值和升值预期使许多购房小业主忽略了质量问题。但近年在三四线城市,住宅产品出现滞销预期降价,出现价格下降或降价预期,质量问题像置于放大镜下观察一样,无可遁逃。当粗放经济大潮退去,粗制滥造的建筑产品质量将暴露粗放型施工企业的品牌风险。对上文提到的30多家质量违规违法黑名单企业来说,质量品牌风险已经成为现实危机。

施工企业的应对之策

“伐谋皆上兵,卷帘天自高”。施工企业应该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打造竞争优势。过去的几十年,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行业竞争环境。施工企业不用太多考虑战略的问题,也能生存下去,甚至能取得骄人的规模。但在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悄然转变。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规模转向质量效益、转向产品和服务创新、转向精细管理和精益建造。没有战略,企业不可毹进行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要取得竞争优势,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三大战略:低成本建造战略、独特服务和独特产品战略、目标客户聚集战略。低成本不是低质量,企业应研究科技创新、管理升级、资源平衡,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许多施工企业采取大项目部制度,应用项目群管理理论,在同一大项目部内部的工程项目之间进行资源平衡,很好地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企业要有特点和专长,有的企业把独特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战略,比如说超高层施工体系研究,国内在施工程超过600米时,已经进行了1000米以上的高层研究。有的企业把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应用在特大型工程研究上,打造自己的独特产品或独特服务战略;目标客户聚集战略也成为大客户战略。有的施工企业深耕于优势建设开发企业客户,通过完美的履约服务,制造客户黏度,建立目标客户聚集战略。

通过建立战略提升高度之外,粗放型施工企业更应该借助《方案》,把压力当成机会,借助外力进行企业升级,坚定而迅速地采取对应措施:采取多种形式鼓励项目管理人员考取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果断终止和杜绝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通过建立劳务基地、培训学校等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规范的法制和严酷竞争的市场中胜出,施工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打造一副好身板。

在依法治国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施工企业还应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依靠粗放规模推动企业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新路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创新战略是一着“先手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面对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行动,施工企业需要把新的管理要素(包括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管理创新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第一,以科技研发为先导的知识创新。施工企业应努力发展专利、工法等科技成果,尤其是成套科技技术。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超超高层、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超深超大地下工程、大型复杂设备管线安装、大型综合文化旅游工程、新能源绿色节能建筑、全产业链住宅产业化技术等。施工企业必须把科技研发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以重视。第二,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工程本身的特点:地域性、独特性、环境特殊性、作业流动性。相比其他行业,施工企业的标准化进展缓慢。近年以预制为特征的住宅产业化不但提升了施工生产的标准化,并为管理标准化打下了基础。施工企业应该学习和吸收先进管理理论,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的执行效率。第三,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和信息的利用密切相关。大多管理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没有信息,就没有管理;没有正确的信息,就没有正确的管理;只有正确的信息,也没有科学的管理。在传统方式管理阶段,采取纸质记录、电话、传真、邮递等手段,信息的获得缓慢而低效,因而管理效率相应比较低。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凝聚先进管理理论的管理软件系统为平台,现代信息化系统给管理提供了非常高效和科学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固化企业优秀管理人员的思维、优秀的处理问题方法,对企业业务进行信息收、分析、反馈,最终达到对优化企业运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