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306次
  • 评分4
  • 98
  • 0

冬月 苏立宁 杨鹏 王萌(安徽大学)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指示精神,国家大力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60 多亿,有效缓解了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村改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转型期问题,本文通过对主要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中情况的研究,分析“村改居”社区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公共图书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对其农家书屋的建设提出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村改居农家书屋文化建设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自2007 年3 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家书屋工作,截止2012年基本覆盖了所有行政村,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但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与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面临着转轨变型问题。“村改居”这种把农村社区变为城镇社区、农民变为居民、社区文化需求不断外张的新型社区,如何去建设一个良性的能为社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就至关重要。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摸索,“村改居”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完善“农家书屋”建设,这些正是本文所关注的。

1.2 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村改居”社区文化需求以及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过程的研究,结合对主要社区书屋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结论,总结出目前我国“村改居”农家书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行优化管理的具体建议。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农家书屋才具有持续的吸引力。鼓励人们学习科学技术,提高文化知识,摒弃传统迷信,丰富业余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财富的创造。

2 农家书屋发展概况与研究综述

2.1 发展概况

总体上来说,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家书屋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国家惠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全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结构性差异,建设资金供给能力的差异,使得东部发达省份优先完成这项惠民工程,而中西部和行政村数量较大的省份在农家书屋覆盖率上较落后。重视三农和城镇化问题,一方面要承认转型以来的历史机遇,改变了以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并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群。还要认清,城市化进程中群众需求问题,确保“村改居”社区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待遇,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农家书屋就是围绕“生态宜居社区、兴业致富、文明和谐”的目标,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中国梦关系到每个社区、村庄。

2.2 研究综述

近年来农家书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体现了相关学者对此方面改革的关注。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农家书屋”等关键字,共查找到2008 至2013 年间国内对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的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共有2977 篇。其数量在2008 至2013 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2008 至2013 年农家书屋相关论文数量表

从内容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家书屋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

首先是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李英对农家书屋运行机制的分析中提出了8 个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稳定性、资金来源稳定性、出版物市场、农民接受程度、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资源选购与更换、管理员。目前我国农家书屋普遍管理不规范、建设资金不足、农民阅读习惯缺乏等等问题。其次,学者纷纷为此提出建议,探索适合各基层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张政府投入为主,并增加其他融资方式,放开农家书屋经营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等等。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这与我国改革开放30 余年,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的社会背景有关。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办公楼,高速路等物质上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世界上非常先进的技术条件,包括高铁技术在国际领域的领先。但是在社区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的起步还是很晚的。“村改居”后,农民变成了居民,身份,生活方式有所转变,但社区文化的发展与物质条件还没有协调统一。“村改居”社区由农村社区转变而来,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提出“村改居”社区具有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对此进行探讨及对策分析。

3 我国农家书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 年8 月,主要针对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内“村改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共回执200 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所得数据,利用软件绘制各种图形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对以社区文化需求为切入点来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村改居”背景下“农家书屋”提供必要的帮助。

3.1 群众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性管理(图1、图2)

从图1、2 可以看出在200 人的调查群体中,知道并了解农家书屋的人有98 人,所占比重是49%,只是听说的人数有58 人,比重达到29%,而从未听说的人数有44人,比重达到22%。从群众阅读时间来分析,有48 人每周读书少于2 小时,占比24%,2 小时至6 小时的人数达到85 人,占比42.5%,6 小时至10 小时的人数为35 人,占比17.5%,10 小时以上的人数有32 人,占比16%。

这个数字也是客观的,是“村改居”社区和农村社区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并且符合我们的预期,说明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 年正式启动以来,成效显著,人们在工作之余,通过阅读书籍来扩展视野的人还是很多的,一半以上的居民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惠民政策的稳定性要求我们继续重视该项工程。受历史及经济、社会等客观条件限制,群众较低的文化水平影响了阅读积极性的提高,这就对宣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目前被认同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来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其次,宣传受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宣传本身存在问题,农家书屋管理的工作者大多是村镇干

部,或者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看,即使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缺乏公共管理的实战经验,有些只是在基层临时工作,未来一两年还是会调到上级工作。因此,管理者本身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这是规范管理,完善机制的切入点之一。

3.2 服务与需求未能及时对接

“村改居”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的不同在于,在农村社区的图书选购中,农业技术类图书居多,是基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民科学致富的出发点。在“村改居”社区的图书选购中,由于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数大大减少,许多青壮年出门务工,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所需的是生活保健,儿童文学等,这类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有限,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求,图书选购缺乏针对性。“村改居”是城镇化道路中实质性进步,不是表面上名称的变化。更深层的影响是打破了以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枷锁。农民身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有一大半以上的人不从事农业生产,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保待遇。在这个过渡期间,需求就随着环境发生了变化,“村改居”群众需要的一种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共同认可的社区文化,将每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共同融入到新型的社区中。在以往的农村社区,农民通过田地里集体劳作,沟通彼此情感。而现在的“村改居”新社区大多是单元式楼房,文化活动单一,邻里之间的联系也少了许多。此时,农家书屋作为建设社区文化的载体,就要发挥其作用。

目前的管理忽略了“村改居”社区人口结构与文化需求,还停滞在农村社区的书屋管理模式中。

3.3 缺乏“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办法

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一套运行良好的规章制度。农家书屋建设已经有8 个年头了,相比农家书屋建设而言,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打造“村改居”农家书屋是全国各基层单位的重任。而我国许多省份还没有专门针对“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办法,也没有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只是沿用农村社区时期的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

4 农家书屋的创新思路与建议

4.1 组建优良管理队伍

由于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多学历、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大学生村官也对农家书屋的管理缺乏前瞻性的理念与实际经验。面对这个“村改居”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共同难题,首先要坚持输入新鲜血液,鼓励发挥大学生村官在这个岗位的优势,为国家基层贡献力量,继而,更重要的是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可以将周围各个社区管理人员联谊,线下交流,吸取经验。还可以由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组织人才培训,将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体系联系起来,由上级带动下级,并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增强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随着未来农家书屋越来越成为当地村庄,社区的精神文化的核心,良好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4.2 提升服务品质,创建和谐社区文化

“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不仅仅是设立在每个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它还应该是一个社区文化的象征。农家书屋工程就是帮助“村改居”的群众解决转变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让社区居民充分融入到和睦互助的环境中。摆脱“农转非”带来的不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当地政府,农家书屋工程管理办公室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活动方针,将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多样化。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鼓励人们阅读书籍,学到实用新型技术,掌握致富信息的同时,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将其写进规章制度,在社区内传承起来,互相交流感悟与心得,使得农家书屋在群众之间广泛宣传,营造积极的社区环境和文化氛围。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进展了,例如安徽省亳州市开展“文化助老”活动,把农家书屋办成老年人娱乐、求知、健身的“老年之家”。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正进行尝试,在省内试点“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将“农家书屋”与“新华书店便民店”、“农民绿色网吧”三合一联动发展。打造一个多位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村民既可以读书上网,也可以打球下棋。把农村中的退休干部、教师等“乡贤人士”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搞好农家书屋建设。

总而言之,这些举措都是把农家书屋建设成多元文化的载体,体现人文关怀,弘扬社区文化的表现。

4.3 完善公共事业的法律规定、增强其社会地位1846 年美国就已颁布了世界第一个图书馆法,将近200 年的立法管理,使得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熟。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立法需要人大的审批,才能通过。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惠民的新工程,还需漫长的时间去进步,现在初步需要的就是各地方政府“村改居”社区农家书屋规章条例的明确制定,才能指导基层群众建立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

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征求当地人民意见,制定合理规范的法令条文,并坚持执行,做到责任分担,共同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

5 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农家书屋工程正在起步,人们需求的信息量也日益增加,信息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缩减城市与乡村差距的平台,人们对科学技术更加渴望。因此,在数字化升级改造,增补书刊,后续所需资金逐渐会增加,在地方债务危机的今天,对财政来说更需要增强财政透明度,公开预算,反腐倡廉,将资金切实用到百姓需要的实处。办好农村社区及“村改居”社区的农家书屋,才能增强公共精神和社区归属感,构建“团结互助、融洽和睦、和谐发展”的良好社区文化。有序组织工作,认真谋划,广泛宣传,全方位发动,切实提高农家书屋工程在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作用,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生问题的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董明,吴宙.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J].理论观察,2013(12):15-117.

[2]彭昱丽,奚淼.安徽省农家书屋现状与读者需求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0):47-149.

[3]周立军.刍论农家书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与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06):61-63.

[4]董明,陆爱勇.当代大学生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关注研究[J].南方论刊,2014(03):71-72.

[5]李芳.更新建设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浅谈“农家书屋”的发展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91.

[6]姚秀敏,樊会.基于SWOT 分析的农家书屋发展战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05):56-59.

[7]杨鹏星.农村文化建设新平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浅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3):56-157.

[8]孙璐婧.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4):193.

[9]孟艳琼.农家书屋为何门前冷落[J].黑龙江史志,2014(05):235-236.

[10]张利洁,樊兴博,李艳.受众视角下的农家书屋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06):48-52.

[11]王仕勇.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08):36-38.

[12]赵虹,徐跃权.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J].2011(20):92-96.

[13]蒋福明,周晓阳“. 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的实践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2(02):60-64.

[14]何少华,蒋福明“.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04):41-42.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野安徽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冶(2013SQRW006ZD)和安徽大学创新训练项目野村改居冶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31035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