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全球问题的中外关联——以大气污染为例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52次
  • 评分4
  • 72
  • 0

尚勇

摘要:近年来,很多中国大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影响了百姓生活,成为人们健康的隐患。而大气污染又是一项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各国污染事件和治理过程,探究大气污染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全球问题;大气污染;PM2.5;合作

2015年“两会”前,著名记者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互联网播出。播出仅一天,网络点击量接近一亿。该纪录片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柴静的解读告诉人们,面对大气污染,可以做些什么。

在柴静雾霾调查视频中,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污染天数为175 天,天津197 天,成都125天,沈阳152天,兰州112天,石家庄高达264天!相关数据表明,如今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有50 万人!

一、大气污染无国界

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的议题,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的防治已经渗透到了国际关系的领域。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2012年10月起,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许多中国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不但深深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让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PM2.5”走进了中国百姓的视野。

PM2.5是一种细颗粒物,它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特别是现代社会工业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可以说PM2.5 是与工业污染息息相关的指标。PM2.5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它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很大。因为这种细颗粒物可以在大气中进行远距离的输送和长时间的停留。

就在中国主要城市发生雾霾天气的信息传到日本后,日本环境省随即公布了应对大气污染物PM2.5的紧急对策,将全国556个空气观测点扩大至1300个,用以监测当地空气是否会受到中国城市污染物的影响。

除了日本的监测,美国俄勒冈州一处偏远的山区,也在进行着关于污染物在全球扩散的一项研究。特别是来自亚洲国家的污染物是如何飘过太平洋,到达美国西海岸的。研究结果显示:常年席卷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西风竟然是污染物漂洋过海的“罪魁祸首”。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污染物汞、臭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炭黑和沙尘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从亚洲地区到达美国西海岸。

美国NASA 的科学家们曾在2011年发布全球空气质量状况,其中显示PM2.5在世界各地区广泛分布,相邻区域的污染数值接近。其中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东亚。由此可见,PM2.5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细颗粒物的高致病率

美国环保联署官网显示,PM2.5对人体健康有以下危害:该物质足够小,既可以深入肺部引起炎症,又能进入血管直达心脏或其他器官。因其可能携带各种病菌,有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研究者同时认为,更容易受PM2.5影响的人群是心脏病患者、肺病患者、儿童和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高污染城市人口的死亡率高于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在欧洲,每年有38.6万人因PM2.5致死,导致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了8.6个月。

中国的一些研究也值得注意,当PM2.5浓度增加时,监测点附近的医院的心血管病的患者也随之增高。2014年2月初,北京遭遇了多日雾霾天气,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门诊挤满了患者。院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雾霾比较严重时,这所医院呼吸科的患者就会比平时增加。雾霾是导致这些患者产生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的“治霾”之策

就在空气污染在很多地方肆虐之时,中国各地政府和百姓也在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理,以降低空气污染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威胁。

特别是2013 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文件用数字的方式提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 年下降10%以上;而污染相对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作为首善之地北京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1个来自京津冀地区,其中有些城市的重度污染天数占到全年的40%。

针对以上状况,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一周后,环保部等6部门又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京津冀及周边的六省区市与环保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随之成立。按照统一部署,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控新上项目等“五控”是三地都在推进的事情。

为了环境治理,三地也付出了一些经济上的代价。2014年,北京淘汰退出污染企业392家,全面关停高井燃煤机组,年减少燃煤量230万吨左右;天津实行机动车限行,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14.3 万辆;河北共压减炼铁产能1500多万吨,炼钢产能1500多万吨。当年,河北经济增长6.5%,低于预期1.5个百分点。

在各种“治霾”方法的作用下,2015年一季度,PM2.5 浓度在京津冀大幅下降,北京下降19%,天津下降15.2%,河北下降29.5%。除了联防联控的相互推动促进之外,三地在雾霾治理方面也不断根据自身特点“精确打击”。

四、PM2.5 的全球治理

除了中国的“治霾”政策,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根据自身情况,与大气污染进行着博弈。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并且随时会将监测数据公布出来。例如,美国在1997年就提出了监测PM2.5的标准。到了2010年底,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特别是一些国家的重点城市,地方政府都会监测PM2.5数据,并及时向公众公布。

在日本,有关大气污染的立法也日臻完善。资料显示,1968年,日本出台《大气污染防止法》。1970年12月,召开了“临时国会”,修改了1967年《公害对策基本法》,删除了旧版中“维护生活环境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条目,实际上是用“环境优先”的原则取代了原先的“经济优先”原则。1970年、1972年、1974年,日本先后三次对《大气污染防止法》进行了修订。

在此之后,一场接近10年的诉讼,又直接促成了日本PM2.5的相关立法。1999年,日本东京国道沿线的一些居民将7家柴油汽车企业告上了法庭。他们认为,正是由于汽车尾气导致了600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而这些汽车正是由这7家柴油汽车企业生产的。他们还向这些企业提出了赔偿要求。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些汽车的尾气含有强致癌物质,是导致呼吸道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这项结论,法院对双方进行了调解,被告汽车公司向原告赔偿了12亿日元。

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的法规。在这项法规刚刚实施的时候,交警在东京高速公路或主干道路入口处进行一项测试。在发动机启动的状态下,交警们将白色毛巾放在尾气排放口,查看毛巾是否会变黑,从而检测该车辆是否按规定安装了过滤器,没有安装过滤器的车辆一律禁止驶入东京。正是在这部法规的约束下,日本所有的汽车在出厂时都会安装过滤器。而这一简单的变化,让日本空气明显好转,PM2.5的含量大幅度下降。

除此之外,中日韩等相邻国家之间也在进行着各种应对PM2.5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并形成了多个常态化的机制,以期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防治是跨越国界的,国家和地区间需要共同面对自身或外界引发的环境问题。即使是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也很难独善其身。这就要求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摒弃民族或地理的界限,加强交流和国际间合作,在防治大气污染问题上进行全球合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美]沃克.徐军,译.毒岛:日本工业病史[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2.

[2] [英]迈克尔·阿拉贝.邓海涛,译.空气中的烟、雾、酸·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