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南京秦淮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思考与分析

  • 投稿狂丸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27次
  • 评分4
  • 54
  • 0

南京洪武路街道人大工委

区划调整合并后的南京市新秦淮区涵盖了南京的原白下区和秦淮区两个老城区,区域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展中小企业对秦淮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已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充分发挥区人大代表作用,增强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时效,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关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新秦淮建功立业的意见》,结合代表的履职实际工作,洪武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了部分代表,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通过走访区政府、区发改局、区科技局等部门,与很多中小企业相关单位进行了交谈,对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街道人大工委从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在扶持政策和政府行为层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由于不同企业的类型在经营管理上有诸多差异,因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企业的规模、界定企业的大小,是政府部门对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和指导的前提,也是我区研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

目前,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划分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国家有明确的界定。比如:美国国会在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日本则规定制造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者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者资本额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额0.5亿日元以下,服务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额0.5亿日元以下的,均为中小企业;欧盟对中小企业参照的是三个标准: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如果有核心企业则核心企业控制的小企业资产在三分之一之内。可见,在国际上,各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划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和特性,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我国,对企业规模的划定因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经历多次变化,对大中小型企业均有涉及。2011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对企业的规模进行重新界定,明确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例如,对于中小微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或营业收入40000 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300 万元及以上—20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秦淮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的主要构成,是创业就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我们对全区内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秦淮区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以洪武街道为例,街道区域内有中小企业3179家,其中商贸服务业1574家、批发零售业1284家、住宿餐饮业131家、建筑业95家、金融业57家。调研中还发现,全区中小企业的规模增长较快,总产值也逐年增加。在中小企业中从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增长率约20%。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凸显,在利税方面,中小企业上缴的各项税金成为我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冲击,中小企业已进入了一个生产制造高成本、信息技术高端化、对外贸易高壁垒、国际市场高萎缩的新时代。靠初级加工卖产品、廉价用工赚大钱、常规通商搞外贸的企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小企业唯有迎接挑战,化“危”为“机”,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发展。因此,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秦淮区有约五万多户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以及投资拉动型的需求降低,一些企业出现融资困难,人力资源不足,有个别企业已处于难以运营的状态。

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近期出台的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围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本次调研实践证明,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情况各异、困难较多、实力较弱,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既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调研报告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参考。

三、秦淮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新秦淮区是由原白下区和秦淮区合并成立,这一区域是南京的老城区,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发达,民间经营历史悠久,学校及技术研究优势突出,区域环境较好。

1.商业发达

秦淮区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其中新街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云集了金鹰、新百、中央、东方、大洋等商业旗舰,汇聚了国内家电业龙头苏宁、国美、五星等优质企业;夫子庙商圈周边集聚了水游城、水平方、茂业天地、钟山特易购等城市综合体。区内高档商务楼宇林立,共有116 幢,其中新世纪广场、长发CFC、斯亚财富中心是标志性商务楼宇,国际金融中心、新百大厦、通服大厦是税收亿元楼。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以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坐落区内,吸引了众多银行保险、股票证券、投资担保、基金财经机构落户,是全市金融机构最集中之地。我区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与此区域特点相关联的金融服务类企业。

2.技术领先

秦淮区现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13 所高等院校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位于东部的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南京主城内唯一的省级开发区,占地3150亩,重点布局智能交通、云计算等新型产业,正在打造融高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军民两用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位于南部的晨光1865产业园,其前身是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现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集聚了科技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企业120余家。正在打造的伯利兹产业园、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瑞金科技创业创新街区和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将新增科技载体超过370 万平方米。共集聚院士创业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 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7人、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82人、市科技创业家9人。科技服务类企业,也成为我区中小企业中最具科技特色的企业。

3.文化氛围

秦淮区历史古老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典故瑰丽动人。秦淮蕴含了儒家、佛教两大文化精髓,集中了科举、民俗、美食、建筑等多种特色文化元素,每一条古街、每一条旧巷都是一页历史的记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互融共生,秦淮已成为展示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窗口,南京最响亮的城市名片。

这里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4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1 项、非遗传承人127人。秦淮区内拥有省、市70%的新闻传媒、文化艺术团体,包括省演艺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2011年秦淮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站5 个,文化站面积14040 平方米;共有娱乐场所48个,网吧53个,音像店15 个,卫星接受设施管理单位4 个。2011年组织文艺演出45场次、夜泊秦淮水上实景演出205场,举办展览18次。秦淮区共有6个图书馆,其中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5个,图书馆面积2120平方米,共有各类报纸期刊346种,藏书2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200册。2011年末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60处(点),其中图家级3处(点),省级17处,市级23处,区级17处。在国家宏观政策中一再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我区的文化产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

四、秦淮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及问题

老城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政策约束、创新不足、企业自身管理问题等等。

1.创新不足

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尤其是不少民营中小型企业完全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无论技术还是装备均处于较为低下水平。因而,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无法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致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运行质量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本身就是技术负责人,靠经验运营,自主创新意识不够。外部困境,企业内部问题不断出现的条件下,企业不能盲目发展,要坚持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2.规模过小

企业规模小的制约,导致生产难以集约化、规模化,难及大型企业“项背”。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导致管理粗放、家族式管理问题出现。在政策方面,也缺少相关政策支持,融资困难;人才难招,用人成本较高。

3.区域局限

秦淮区企业心态不开放,不愿走出去。特别是家族型中小企业,更是不愿意离开所熟悉的地域开拓业务。当前的市场已经是被信息化潮流覆盖的市场,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冲击准备不足,无法适应。

4.风险问题

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欠缺。虽然船小好调头,但由于自身规模、经营范围的限制,对来自外界的风险很多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比如,无法适应人民币升值,使一些传统产品出口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优势消失,无法适应成本上涨带来的困境。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产品单一,无法调整产品的结构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维持的窘境。

5.财务问题

中小企业经常出现财务制度欠规范、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缺乏科学规范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执行随意性大,经常采用现金交易,银行难以对其资信进行评估。有的企业设立多套财务报表,送银行的和送税务部门的数据相差很远,数据严重失真,导致银行很难把握真实情况。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由于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银行无法真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情况,使还款来源存在较大的不确知性,很难判断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否稳定可靠,从而动摇了银行对其发放贷款的信心。

6.融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融资渠道狭窄、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前瞻性的战略决策等潜在问题,贷款更需要有足值有效的抵押或担保,且抵押或担保的条件较国有企业贷款更为严格。但民营企业往往成立时间不长,担保能力薄弱,缺乏银行部门认可的可以抵押的有效资产,且抵押物通常变现能力不强,银行部门难以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管理,给银行部门的运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信用等级较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担保企业,担保问题也难以解决。考虑到中小型民营企业第二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其贷款本息的清偿能力,银行必然持谨慎态度。使得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五、秦淮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人才支持、税收优惠、产业链整合、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给以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国家对民营参股国企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政府扶持政策与政府行为,建议秦淮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也应顺势而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目前,南京市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大量的规定帮扶中小企业的发展。秦淮区相应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政府还应鼓励支持各类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和民间商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沟通的桥梁,也使政府和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和政策要求,为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依据。

1.人才支持

实现政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双赢。政府应鼓励政府相关部门中优秀的人才干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各个环节,由单纯做企业监管转变为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担当起企业的“服务员”、政策的“宣传员”、政府的“信息员”、党建的“促进员”等多重角色,从而发挥好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运用部门政策等自身优势为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出谋划策。入企服务的干部在得到企业肯定和好评的同时,自身综合协调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2.税收优惠

减轻企业负担,提供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厘清中小工业企业各项费用政策,坚决清理和减免不必要的收费项目,对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当前经营困难、暂无缴纳能力的企业按照政策规定予以缓交或免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税收政策上,参考和借鉴南京市相邻江宁区、浦口区等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倾斜,降低税负。对有前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考虑财政补贴和专项基金的支持。

3.融资担保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商业性担保为补充、互助性担保为基础的担保融资体系,健全小企业创业基金激励机制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性金融体系,扩大股权交易试点,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

调研组认为,全区金融服务类企业众多,管理部门可以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理顺融资渠道,丰富企业融资方式。政府部门要为“银企合作”提供帮助,促成银行金融创新,创造灵活多样的贷款制度,发挥银行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国家在《中小工业企业促进法》中专门强调“资金支持”,法定中央财政预算应设立中小工业企业专项资金,扶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我区也应尽快设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基金,为发展前景好、融资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抓住“三板市场”发展机遇,允许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企业股票或债券,拓展中小工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

4.推进重组

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鼓励多种经济形式成分相互参股、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由于目前我国不再强调投资拉动经济,部分行业的态势还不巩固,外需不足的压力依然很大,进一步扩大内需还需克服多方面的制约一些行业的中小企业经营仍很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调研组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要继续增强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贸易、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秦淮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继续落实国家提出的适度宽松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投资担保机制,保持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对企业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5.打造产业链

通过打造产业链,疏通上下游,互相交换价值,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实现中小企业抱团发展,跨界融合,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这样做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搭建园区平台,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服务集中”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方式,加快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或中小企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帮助中小企业缓解用地矛盾,降低商务成本,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协作配套能力。秦淮区软件园、开发区等拥有近万户中小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群效应,产业链条比较完善。金融危机以后,这两条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不仅受阻较小,而且大部分还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中小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要加快产业集聚,引导并支持中小企业向优势产业流动,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协作配套,打造特色产业或产业集群。要加快产业更新,引导并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引进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要加快产业延伸,引导并支持中小企业以原有产业为依托,大力延伸产业中的设计、研发、物流、营销、外包等环节,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翼齐飞。

6.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民间资本也可以进入更大规模的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方面,主要是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突破是,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能够促使效率的最大化。另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应该门户开放,领域准入,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并且改为混合所有制。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去参股国有企业,甚至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样也是一种变革。第三个方式就是,有条件的地方要陆续建立或者发展职工持股制度,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所有这些都能创造制度红利。改革的红利、制度的红利,将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包括国企、民企走向了混合所有制。也包括职工的持股制度,只有职工持股了,企业才能变革。这个方面国家的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全区要在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区内中小企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具体支持服务。例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知,开展扶助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根据《江苏省经信委关于开展2014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苏中小综合〔2014〕237号)有关要求,抓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建议新秦淮区的各街道、社区要做好扶助中小企业工作,加速我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众多中小企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