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美元、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启示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38次
  • 评分4
  • 60
  • 0

文馨

摘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人民币国际化切入,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并以美元、日元国际化的路径为例,分析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美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跨境贸易;国际货币;经济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于2009 年,经过不断实践,已在国际贸易中,对我国经济转型和世界经济结构再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海外的流通更为广泛,人民币国际化需求也更迫切。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索上,美元和日元国际化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一、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可理解为:人民币跨越国境,在国际上广泛流通并行使货币职能的过程。以此细化、深化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所行使的职能,人民币国际化可定义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成为主要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政府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1.国际背景——世界经济架构再次平衡的需要

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加剧,最终演化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世界经济局势因此风波诡谲。正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在日趋成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紧密的联系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经济力量,集中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经济财富,才使时隔6年之久,我们仍能从日益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日常生活中商品、服务的价格变化中,感受到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

以欧洲经济为例,多国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甚至一度出现崩溃迹象。由希腊开始在整个欧元区蔓延,仅德、法保持微弱增长。以日本为例,日本以外需拉动经济模式被金融危机所影响,使得“日货”海外需求以相当规模迅速锐减,重创日本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这一颓靡势态一直延续至2013年,在安倍经济量化宽松刺激下得以逐步复苏。

同样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也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经济危机后全球并购高峰进行大规模的优胜劣汰,加速了东西方更具规模和灵活性的资金往来,迫使我国企业加紧了海外布局的步伐,也使得大量外来资金涌入我国内陆市场。世界经济这艘动荡不安的航船正在寻找新的避风港,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无疑将成为避风港中最为坚固的基石。西方各国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南亚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时,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都亟待一场以清除或遏制因美元本位制所引发的弊端为核心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着力点将是弱化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分散国际货币体系过于依赖美元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2]由此,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进程,登上历史舞台,这符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海外的流通将更为广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2.国内原因——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战略选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开始进入调整期。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迅速发展,并通过低成本制造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顺差逐年加大。然而依靠贸易出口的经济模式,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巨变的今天并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变良方。我国将从实体经济跨越到贸易经济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着力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微笑曲线”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以更高的标准靠拢国际,需要人民币活跃在跨境贸易中,加速人民币出口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从我国加入WTO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和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1.从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看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漫长实践后,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初级阶段,主要行使流通、支付等基本货币职能。且具有流通区域不够普遍、分布不够集中,流通方式和渠道单一等特点。

目前,人民币主要在港澳台地区及周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流通。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俄罗斯、新加坡、蒙古,人民币是硬通货(硬通货hard currency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及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坚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习惯称其为硬通货。另外,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已陆续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3]在部分地区的民间,人民币可直接用于购物、消费和结算,并在部分国家的银行等官方机构设有兑换点可挂牌买卖。说明人民币市场需求日益加强。然而,人民币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地区、非洲地区的流通程度并不广泛。

从人民币跨境流通方式看,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成为国际货币的必然条件。人民币主要通过货物进口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及我国居民在境外的旅游和消费流出。对外投资的流出和货币互换流出所占的比重较小。即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不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环流,影响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使用规模,严重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

2.从人民币政策支持程度看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货币体系越发暴露出不合理弊端。我国为了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并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在应对危机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2009年7月,银监会六部委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并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管理制度和金融服务设施;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资本账户管理政策出现松动迹象;2013 年8 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试图进一步缩小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支付货币之间的排名差距。这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跨境人民币业务将在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投资和融资)将得到进一步开放与便利,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全面兑换。

经过努力,人民币已从主要交易货币逐步过度为主要支付货币,活跃在世界贸易中。2014年1月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为1.39%,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大利亚元之后排名第七。2月27日,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发表报告称人民币已连续三个月成为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已逐步脱离政府审批经济时代,政府对经济越来越少的干预、对准入审批越来越低的门槛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香港与上海的两种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离岸和在岸)将在实践和完善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寻求出一条有别于传统路径的人民币国际化特殊路径。[4]

四、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给人民币带来的启示

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金融安排,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有别于其他货币国际化的传统路径。但是,仍然可以从当今最为广泛的国际货币中习得经验、勘透规律、规避风险。

1.美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

美元国际化无疑是最成功的货币国际化案例。

(1)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信用保证和价值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经济规模已远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之财,GDP占到全世界一半,确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虽然美国经济也曾遭遇20世纪60年代的相对衰弱,且经济周期也并未完全消失,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经济波动的幅度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长期稳中有进的经济形势支撑着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坚挺,各国对美元持有长期乐观积极的预期,愿意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足见国际货币的地位直接建立在一国经济基础之上。

(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国际化环流的重要支撑。1945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美元汇率也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各国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美元,促使美元的国际扩张。20世纪70年代,美国尼克松政府取消了美元金本位制借以挽救日益贬值、疲软的美元,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自由浮动。随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并未影响美元国际化之路,反而在之后形成的牙买加体系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货币地位,成为各国大量需求的在频繁的汇率变动下能够稳定资产价值、规避风险的硬通货。如今,美国专精于高新技术、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国际分工角色,决定了世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通过进口其他依赖制造业、资源出口国家的成品和资源使美元大量外流,然后,通过发行美国国债和投资金融产品使美元回流。这一良性的环流得益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支撑,使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得以稳固。

(3)稳定发达的金融体系是美元国际化进一步扩张和深入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地位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认为是支撑世界金融结构的三大支柱。美国长期以来在这些组织中都持有大比重的投票权、重要决策权和实际否决权,[5]这都有利于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其次是金融产品的丰富与创新、金融市场的发达与规范的监管为美元国际化提供稳定的助推力。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政府只充当“守夜人”角色,极少干预市场经济运行。使得市场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金融衍生品在市场自由资源调配下十分活跃和丰富。政府只是从中推动协调,建立分工明确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合理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促使金融市场处于有规则的良性环境之下,由此构建的稳定的金融体系推动着美元从国内走向国际的的全面国际化道路。

2.日元国际化的困境与教训

日元国际化借力于美国在冷战格局中对日政策的调整(由抑制变为扶持和发展),为其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此日本得以在战后建立起赶超型经济增长模式。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为日元国际化提供的发展空间,日元国际化道路具有起步迅速、稳步推进的特点[6]。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等一系列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元国际化出现衰退。如今日本经济世界第二的地位已被中国取代,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日元国际化,试图力挽狂澜,但仍难以抵挡日元国际化倒退的趋势。

(1)日元国际化发展主要依赖于美国的扶持政策,外部施压以及政府直接干预。贸易依存度过高,使得日元国际化走上渐进式的、功能性的道路,缺失了区域化的环节,易受外部影响。首先是美国外部强有力的政策影响,迫使日本开放资本项目和国内市场。同时日元对美元的依赖使得其汇率无法自控保持稳定和独立。其次是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试图挑战美国的经济地位,政府主导形成各种制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积极主动推进日元国际化,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活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然而,这种政府强烈干预的“自由化”并非符合市场经济的真正自由,它忽略了日本经济贸易发展的阶段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超越了市场经济本来的规则,使得日元只能发挥价值储藏功能,而结算等国际货币基本职能的地位却很低,不能很好的充当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使得日元国际化无法持续。

(2)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落后,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无法满足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要求。发达的金融市场意味着可以为持币者提供广泛和良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由此提高其持币意愿,这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然而如上所述,日本政府的国际化战略在美国的促压下被迫实行,这种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国内资本效率的提高,忽略了日元国际化的质量。在政府的强烈干预下,日本金融市场的规制十分严格,手续繁琐且相关税率过高。短期金融市场的落后使得资金的流动与投资缺乏良好的平台和工具。加之日本银行持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得日本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和开放度大大落后于日元国际化对金融体系的要求。日元持币意愿的低迷使得日本国债不能顺利发行,无法同美国一样回流资金,实现资金价值环流,国际化必然不可持续。

3.启示

美元国际化的逐步深入和成功与日元国际化迅速推进和衰落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基础。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才能够保证持有、投资人民币的国家和机构获得稳定回报。回顾美元国际化和日元国际化进程,前者依托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雄厚的经济实力助推美国霸权蔓延至美国经济,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日本依托美国的经济扶持建立起赶超型经济模式迅速崛起,日元国际化战略由此开端。然而,随着日本经济衰退,日元的国际地位辉煌不再。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环境的发达和稳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金融中心的建立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和扩张的重要平台。在美元成为世界霸权货币之前,英镑作为国际货币有其交易的金融中心--伦敦,相应的美元有纽约、日元有东京。2013年8月获批成立的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战场,上海将成为人民币本地中心,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可持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稳定世界经济、解决全球性货币错配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提供一个新鲜的安排。但目前由于我国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以及相关法律、人才、技术条件相对欠缺,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心,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应该对上海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实验,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使其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和完善。

(3)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借鉴美元的回流方式和日元国际化贸易顺差输出资本的“日元模式”。借鉴美元回流方式(美元国际化环流模式: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促使美元需求增加→形成贸易顺差构成了美元储备→各国购买美国国债实现资本回流→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实现资本回流,保证人民币持币者获得稳定回报的同时,使人民币国际化环流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借鉴日本通过贸易顺差输出资本的“日元模式”符合我国贸易顺差的经济形势。我国可充分借鉴日本银行贷款、海外协力基金、黑字还流贷款三种模式的具体操作经验。[7]

(4)我国应着力建设更加发达的金融市场,进行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创新,制定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借鉴美国金融体系的发达和稳定对美元国际化的支撑,我国也应当进行一些上层的制度设计。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辅助,逐步进行市场更为广泛的开放,经济更为深刻的改革。切忌像20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一味加强政府的干预,忽略市场本身规律,导致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日元国际化的需求,使日元国际化不够全面,只停留在行使贮藏手段的初级阶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曹远征,等.人民币国际化战略[D].北京:学习出版社出版, 2013.

[2]张光平.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3]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

[4]殷剑峰.日元国际化模式的教训及启示[J].求知,2012(5).

[5]高材林.美元国际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2008(5).

[6]聂甲森,倪英子.美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企业研究,2009(09).

[7]张原.美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2(37).

[8]陈明亮,李建军,周胜胜,叶银龙.日元国际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人民币的启示[J].货币时论,2011(09).

[9]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人民币国际化报

[10]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