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需要范畴对分工的价值——基于教学困惑的研究

  • 投稿王陶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55次
  • 评分4
  • 70
  • 0

王兆云

摘要:需要和分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唯物史观时的两个重要范畴。需要在分工的出现、发展与消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度把握需要对分工的价值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进一步凸显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需要;分工;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形成的代表作。其突出贡献在于,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需要和分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唯物史观时的两个重要范畴。需要在分工的出现、发展与消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把握需要对分工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唯物史观。

一、需要推动了自发分工的出现与发展

人类能够生活、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就必须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说:“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这表明,人的吃喝住穿等基本生存需要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活动。没有基本需要的满足,也就无所谓人类历史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

只要这个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为了获取基本生存资料,都必须向大自然开战。最初,由于人类的需要很少,较少的劳动产品就可以满足了。此时的需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层次上,都不会刺激社会分工的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不能简单地满足于现有的状况。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分工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我们要明确这种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只是限于家庭内部的分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

二、需要促进真正分工的出现,并与之结合共同推动了所有制形式的历史进步

人的需要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随着生产的发展,需要上升是必然的。原因归结为两点:其一,这是由需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原有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基本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人要生活只满足简单的生存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发展需要的满足。这都离不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必然会促进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其二,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更为本质的方面。社会属性的实现要求个体不可能仅仅为满足生存需要而存在,在需要的层次上一定会逐渐提高,在需要的内容上一定会逐步丰富。所以,人的本性决定了需要发展且具有顺序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必须进行生产,日益发展的生产劳动不仅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有可能提供剩余产品,使人摆脱直接的物质欲望的支配,开始从事艺术、宗教等精神活动。人的活动方式越多样,产生的需要层次就越高,内容就越丰富,满足需要的方式就越复杂。“这种需求是旧的工业生产力所不能满足的。这种超过了生产力的需求正是引起中世纪以来私有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的动力,它产生了大工业——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由于分工的发展,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为了协调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存在成为必要。但是,分工还不是出于自觉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一个民族生产力发展程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分工的发达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即所有制形式的历史进步是生产力发展和分工出现的结果,同时与现实的社会需要也是密切相关的。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依次为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在所有制的不同表现形式中,分工都有了不同水平的发展。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出现劳动异化现象。对人来说,劳动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对抗的力量。只要这种力量还存在,私有制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成为必然。劳动异化使劳动只是人满足生存需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人的第一需要,不是体现人之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只是人的生存手段,发展需要随之堕落为动物的生理机能。“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劳动异化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人的本质的异化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需要的异化。由于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发展需要不能满足所有人,只能满足其中的一部分人。而私有制的产生又使得这种发展沦为少数人的垄断。发展需要的满足必须消灭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劳动异化、消灭自然形成的分工。这样满足人的全面自由需要就成为可能,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才可能实现。

三、全面自由需要的实现导致分工的消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原则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满足人的本性需要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人的本性需要就是“人之为人”的需要,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即“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充分发展,观念、意识全面完善,同社会诸种关系和谐一致,以及个人支配客观世界的手段、方式日益完善。”

在共产主义阶段,人的所有关系都与主体的意志相一致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界、人与劳动和人与社会等组成了现实的个人的全部生活。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对人和对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全面需要都可以实现。“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每个人都自由全面的发展了,分工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每个人自由全面需要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经营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也就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也就没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高惠珠.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价值哲学创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1.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4030607)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部、南开大学马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