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馆藏隋代青瓷器谈相州·的历史地位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59次
  • 评分4
  • 64
  • 0

杨 鹤

(安阳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北朝至隋代前期,相州窑是北方青瓷的重要窑口之一,面积达90000余平方米。相州窑烧造的器类非常丰富,制作也相当精美。安阳博物馆占地域优势,得天独厚,收藏有隋代相州窑各类精美瓷器精品。这些器物选料精细、制作精良、器型俊美,反映了相州窑制瓷业的高超技艺与高度发展水平,彰显了相州窑瓷器在北方青瓷中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隋代北方青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相州窑;烧造技艺;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K8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23-03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起,安阳就有了人类活动的印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安阳作为殷商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殷商之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这里建都,因此,安阳又有‘七朝古都’之誉。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安阳博物馆得天独厚,收藏着历朝历代各类历史文物和珍稀艺术品,这些藏品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馆藏的陶瓷器藏品中,隋代青釉瓷器占有一定比例。这与隋代名满天下、远近驰名的安阳相州窑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联系。我们知道,北朝建都于邺,邺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作为商业贸易的制瓷业是当时经济的重要产业。延至隋代前期,相州窑一直是北方青瓷的重要窑口。它主要烧造青瓷和白瓷,窑址规模宏大,产品种类丰富,辐射面广,当时以关东青瓷中心著称,影响很深远。现选出馆藏相州窑最常见的青瓷四系罐、青瓷三系罐、豆青釉带盖双系罐、青瓷高足盘、青釉瓷碗、青釉钱仓、青釉多足瓷砚等作一下介绍。通过这些器物,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相州窑高超的烧造技艺与艺术水平。

1.青釉刻花杯盘(图1),馆藏编号A02865。该盘口径30.7厘米,底径18厘米,高14厘米,深2.7厘米。器形:盘呈浅盘形,口缘微外侈,圆唇,下为喇叭形高圈足,盘心平坦,盘内饰不规则形的凹陷小圆坑作蕊,蕊外饰莲瓣纹,花瓣肥圆,莲瓣纹外饰间隔花叶纹,花叶纹外饰草叶纹,在圆心花蕊花叶纹外均以双线凹弦纹相隔,盘内有七个支烧痕,施豆青色釉不到底,釉层均匀,釉色晶莹滋润,有细开片,碗口微敛,曲腹,平实足,施豆青色釉,碗里有3个支烧痕。此杯盘器体深厚饱满,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层均匀,釉色莹润,是隋代安阳窑(相州窑)的杰出作品,它反映了我国隋代制瓷业的高度水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是研究我国隋代北方青瓷和相州窑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2.青釉四系带盖瓷罐(图2),馆藏编号A00228。该罐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腹围49.5厘米,通高20厘米,深16.3厘米。器形:直口微敛、鼓腹、平实足微内凹外撇,肩部装饰四耳,有钮形盖,腹中部有一周凸线纹,内外均施豆青釉,外施半釉。四系罐是北方隋墓中常见的出土的器物,是隋代青瓷器的典型器物。

3.青釉三系瓷罐(图3),馆藏编号A00226。该罐口径5.7厘米,底径6厘米,腹围39厘米,高13.5厘米,深12厘米。器形:直口微敛、鼓腹、平实足微内凹,肩部装饰3耳,腹中部有一周凸线纹,内外均施豆青釉,外施半釉,有流釉现象。

4.豆青釉带盖双系瓷罐(图4),馆藏编号A00236。该罐通高21.2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7.5厘米,深17.2厘米,腹径15厘米。器形:直口、带盖、平实足外撇,底微内凹,肩部装饰对称双耳,盖上有圆形钮,内外均施豆青釉,外施釉不到底。

5.青釉多足瓷砚(图5),馆藏编号A02863。该砚直径18.6厘米,足高3.7厘米,壁厚0.3厘米,高6.8厘米。器形呈圆形,直领,砚面凸圆,周围凹槽,砚内心弧凹,下有间隔不等的22个蹄足围成一周,蹄足束腰部分饰凸弧纹一道,面饰扇形竖线纹。砚盘周边有子口以承盖,砚面无釉,器身满施淡青色釉微泛白,釉层均匀,釉面明亮而有光泽,有细开片。蹄足有些部分釉层剥落,胎质外露。瓷胎呈灰白色,较粗,似经淘洗,胎质坚密,内含极多黑色小砂粒。这件青瓷圆形多足砚,造型浑厚饱满,形体端庄,纹饰美丽,制作精巧。这在隋和初唐的青釉器物中,极为罕见。特别是器身装饰的釉彩,对研究隋和初唐时期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6.青釉高足瓷盘(图6),馆藏编号A00483。该盘高11.0厘米,口径34.0厘米,底径19.0厘米。器形:撇沿、敞口、平底、喇叭状高圈足,盘心划弦纹双圈两周,通体施青釉,圈足处施青釉不到底,盘心有支钉痕。

7.豆青釉瓷碗(图7),馆藏编号A02896。该碗高7.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6.0厘米,腹围39.4厘米。器形:口微敛,深腹,实足内凹,内外均施豆青釉,外施釉不到底。

8.青釉瓷钱仓(图8),馆藏编号A00480。该器口径8.5厘米,底径20.4厘米,高24厘米。器形:无盖、敛口、束颈、身似圆桶,下有镂孔圆座,胎质灰白细腻,釉色淡青闪黄,口部及底座无釉。此罐造型奇特,制作精细,釉色晶莹透亮,是隋代相州窑烧制的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是研究隋代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些馆藏的隋代青瓷器均出自于驰名的相州窑(中国陶瓷史中将其称之为安阳窑,安阳窑即相州窑)。相州窑瓷器最早见于1929年安阳小屯村北发现的隋仁寿三年的卜仁墓,自此以后,安阳发现的隋墓中,出土了大批青瓷器。早在30年代,关于安阳隋墓出土青瓷器的窑口问题,就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注意,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为了找到这批青瓷器的窑口,1974年河南省博物馆和安阳地区文化局共同对安阳窑遗址进行了试掘。窑址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河南岸,窑址所在地原为一片小丘,北面濒临洹河,隔河与安阳桥村相望。窑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0000平方米。堆积层一般厚1米左右,最厚达1.50米。安阳窑遗址出土有窑具、瓷器、装饰品、明器等残损和完整的共计400余件,还发现有瓷土和釉药等材料。安阳窑使用的窑具有支烧具、支棒、垫饼及模范等,其中以支烧具最多,没有使用匣钵。

安阳发现的青瓷器为何将其确定为相州窑的产品呢?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安阳古属相州之地,相州和邺郡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称,因其治所在安阳城,于是又成了安阳的一个别名。尤其是在魏晋、隋唐时期,相州、邺郡名扬天下。第二,1986年在安阳桥隋墓出土的殿宇建筑模型上刻有一个“相”字(隋代安阳称相州),这是当时窑工们在瓷器上刻印的地名或窑口名。由此看来,将其确定为相州窑的产品应当无疑。

相州窑是北方青瓷的重要窑口之一,它烧造的器物非常丰富,包括盛贮器,如:四系盖罐、四系罐、三系罐、双系罐、碗、杯、高足盘、矮足盘、瓶、壶、盆、钵、盒、豆、奁状器等;室内用器,如:三足炉、博山炉、双耳盂、灯、烛台、唾壶、砚、枕、棋盘、围棋子等;明器,如:靴、履、盔、房屋、仓、钱罐、兽面(铺首)、兽座、装饰品等;日常生活明器,如:磨、碾、碓、水桶、案、凳、凭几、柜等;俑类有武士俑、文吏俑、伎乐俑、男侍俑、侍女俑、幞头俑、俯首俑等;动物模型有马、牛、骆驼、镇墓兽等。

相州窑瓷器产品的釉色以青釉为主,兼有白釉瓷器。青釉瓷器的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坚密。有的器物胎质稍粗,并羼有黑色砂粒。碗、罐、杯、盘、瓶、壶和罐盖等都为轮制,器耳和盖纽都系模制后用手安上去的。碗、罐、杯和瓶的底部均为矮座形实足,足心微内凹,足部及器外留有旋削痕迹。碗、罐、杯、瓶等有的器内满釉,器外半釉,有的器内外都施满釉。青釉瓷器施釉之前普遍先上一层白色“化状土”(护胎釉),然后再施青釉,因釉液浓度或釉层厚薄不同,釉色略有差异,一般呈豆青色,深的作青绿色,浅的为淡青色,少数淡青色釉微泛黄色或白色,大多有细开片。部分罐、杯、碗的下腹部有垂釉现象,呈青绿色。多数制作较精致,烧造技术也较高,釉层均匀,釉色晶莹滋润,明亮而有光泽。少数制作较粗或烧造技术欠佳,釉层已无光泽或已剥落露出“化状土”,个别的还有冒“汽泡”和“粘釉”现象。多数杯心、盘心和碗心留有3至12个不等的烧支痕。它们都是层层相迭,垫以支钉,然后入窑烧制的。

相州窑烧造的瓷器,器型修长,体态俊美。它的腹径与通高的比例一般在1:1.5左右,颈部之间安复式双耳或桥形耳,耳的高度与口沿的高度一致或略高于口沿,多种器物口部多作盘口状,口外侈,颈部较长,肩部比较斜。这种精巧的造型使得器物修长秀丽,给人以美感。相州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总体比较简朴,方法有刻、划花、印花等。瓷器以素面为主,以凹弦纹居多。纹饰有莲、忍冬、竹节、菱花、团花、草叶、水浪、火珠、兽面、瓦棱纹等。瓷器上装饰莲瓣纹可能是受北朝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所致。

相州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烧造瓷器的呢?据专家考证大约在北朝时期。我国瓷器的烧造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很成熟,相州窑也是从此时开始烧造的。目前,从考古发掘资料看,相州窑瓷器最早见于北朝时期的东魏墓。如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洪河屯村东魏赵明度墓出土青瓷11件,其中两件青釉莲瓣纹四系罐精美绝伦。南水北调工程中,安丰乡段东魏墓出土了很多釉陶和青瓷器。民间收藏中,东魏至隋唐时期的青瓷器数量颇丰。到北齐时,瓷器烧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1958年北齐李云墓出土的黄釉绿彩四系罐及1971年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绿彩瓶,器形端庄秀丽,色彩鲜艳,被陶瓷界称为北朝瓷器的杰出代表,享誉国内外。到了隋代,比较著名的墓有张盛墓、梅园庄隋墓、活水村隋墓、置度村八号隋墓等。

相州窑瓷器的发展与邺城息息相关。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在邺城,邺为都城时,安阳为京都畿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相州窑高度发展的重要前提。隋代南北统一,在经济文化的大融合下,相州窑也走上鼎盛时期。当时与河南巩县窑、河北贾壁村窑同为北方青瓷的卓越代表。

目前隋代瓷器出土的地区相当广泛,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广东、福建等省都有发现。生产瓷器的主要窑场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河南巩县窑、湖南湘阴窑、安徽淮南窑、四川邛崃窑等。相州窑规模宏大、品类丰富、制作精良、技术先进,产品遍布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并形成了以相州窑为中心的关东青瓷,在北方青瓷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陶瓷发展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今天在安阳发现的相州窑瓷器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它反映了隋代安阳的历史地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博物馆,安阳地区文化局.河南安阳隋代瓷窑址的试掘[J].文物,1977,(2):48-56.

〔2〕朱爱芹.试论安阳窑青瓷[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158-165.

〔3〕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县东魏赵明度墓[J].考古,2010,(10):957-960.

〔4〕周到.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瓷器和墓志[J].考古,1964,(9):482-484.

〔5〕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1):47-57.

〔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张盛墓发掘记[J].考古,1959,(10):541-545.

〔7〕安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安阳市两座隋代墓发掘报告[J].考古,1992,(1):32-45.

〔8〕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市置度村八号隋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0,(4):48-57.

〔9〕冯先铭.河南巩县古窑址调查纪要[J].文物,1959,(3):56-58.

〔10〕冯先铭.河北磁县贾壁村隋青瓷窑址初探[J].考古,1959,(10):546-548.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