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 投稿叶洛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48
  • 0

戚红蕾 段婷婷

摘要: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集山区、民族、贫困、跨境为一体的特殊区域。由于受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该区域农村存在经济教育发展落后;农民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淡薄的困境。因此,农民仍然是马克思理论普及对象的焦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马克思理论的自我亲和力是解决这些困难,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推进的有效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困境;策略

自改革开放35 年来,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吸引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关注。因此,信仰马克思理论的群众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由于自然、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务依然很艰巨。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对象的焦点,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不仅关系到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也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和普及,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党的政治灵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没有马克思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一直是与党保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密切相关的。这些成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

然而,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状仍不乐观,特别是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薄弱,农民收入低,思想和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群众掌握理论,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促进事业的顺利进行。”农民群众对党的理论的认识、了解、掌握以及实践程度,不但关系到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全省中国梦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一旦农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和指导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农村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他们的生活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站在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高度去充分了解和促进农村地区的马克思大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1.农村地理环境受限,经济严重落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大部分属于石山火山熔岩地区,山地比较多,平原相对较少,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导致土地贫瘠,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作物产量偏低,农民难以维持温饱。该地区多处于山区、边远苦寒地区,交通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与中心城市距离远,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交流相对困难,经济发展严重落后。总之,根据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贫困范围和超广、贫困程度极深。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看,任何理论产生与发展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样,某种理论、文化被接受、被认可和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在这种不利的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远远落后于云南其他地方。

2.农村教育极度滞后,师资力量匮乏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半文盲,文化程度低。随着许多农村的年轻人的迁移,只剩下妇女和儿童,这严重影响知识的传播和素养的提高,阻碍着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步伐。相对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师资严重匮乏,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老师;农村办学条件简单,教学环境差,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配备。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来看,学校一直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场所,但就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现在的基础教育现状而言,是完全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进。

3.农民的薄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认知水平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农民思想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渐渐变弱。再加上目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政治地位的变化,促使他们对国家及政策有了一种强烈的不满,因此,对党的意识形态的主流也有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阻力。更多农民群众没接受过,也不想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或者在村委会强制安排的状态之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农民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相当淡薄。

三、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

1.提高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现阶段,云南省党委贯彻中央的政策,致力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相对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城市的发展,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劣,交通工具落后和通讯设备不够发达,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的地方,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链接到农民的物质需求。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农村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取决于农民的理论水平,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物质水平。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经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缓解城乡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物质基础。

2.改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教育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承担起农村教育的支持责任与推动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面对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相结合的双语教学。这不仅使民族语言可以得到传承,适合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推动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之,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严重滞后,我们必须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和城市的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该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亲和力

历史经验得出,马克思理论可以在中国这样经济水平并不高,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国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主要还是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即善于运用大众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大众认同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理解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注定会妨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马克思理论的促进。因此,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增加农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必须联系现实生活,用生动的语言,谦逊的态度,简单的内容与农民群众交流,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式来使广大农民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聊的、抽象的政治理论变为普通的大众话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苏荣.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边境社会稳定的关系经济[A].研究导刊, 2012(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3]马明,王燕晓.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A].前沿,2011(7).

[4]李立培.当前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分析与思考[A].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