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73次
  • 评分4
  • 87
  • 0

钱宗梅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以江苏省内10所高校的体育学习评价为调查对象,发现各高校普遍以选项课或体育俱乐部形式上课.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相对比较单一集中,权重分配有待改进.现状显示学生体能素质逐年下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均相对缺乏.建议发挥体育学习评价的“驱动器”作用,优化评价内容,增加运动参与与学习态度评价,增加并保证一定量的理论教学,统一编制体育成绩评价与管理系统以方便成绩输入、统计与管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体育学习评价;体育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12-0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T-c/2013/045);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13w50)

大学是培养专才的地方,这些专才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除了有出色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同时必须身心康健,生活方式科学健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环境、竞争与压力.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今社会,强壮的体魄与拼搏精神是年轻人未来发挥生产力的有力保障,也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学习评价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及其效果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是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评定方法、内容、标准及相关规定等都在大纲内一一可循,所以本文从《体育教学大纲》入手展开调查与分析,希望为高校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一个参考与思路.

1 体育学习概况与学习评价内容

1.1 体育学习概况

本文以南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淮阴工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和扬州大学等江苏省内10所高校的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为调查内容.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都是以俱乐部制或选项制形式上课,每学期或每一学年更换一次项目,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间为80分钟或90分钟,每学年课时基本都在64-72学时之间,各学校的总课时都满足了144学时.体育考核内容大多是体育理论、专项、素质、平时表现、早操或课外活动,其中理论测试与评分大多数学校是一年一次.部分学校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了体育选修课和体育欣赏课.针对体弱、有慢性病或有其它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各高校都开设了保健体育课,活动形式大多为太极拳、球类、剑术或其它一些活动强度不大的适宜项目,保健课的最终成绩评定最高分大多为60、65、69、70或100分.下表1是这十所高校每一学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统计.

1.2 体育学习评价及其权重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比较集中,基本在专项、素质与平时成绩三大块.大多以定量、终结性评价为主,在考试标准方面,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尺量标准过于绝对化.评价的结果反馈是单向运行,没有形成封闭回路,有时甚至连告知作用都没有起到,所以根本谈不上反馈与激励作用,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取得的进步甚至成绩缺乏应有的了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与习惯.各学校在成绩评定中选项所占比例一般在40%-65%之间.素质项目是成绩考核中的第二大块,权重一般在20%-60%之间.理论知识考核的权重一般在10%-20%之间.平时成绩或运动参与及表现等,一般是以出勤、早操或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参评,其所占权重一般在20%.部分学校对早操和课外活动做了明确的相关规定,要求必须达到一定次数体育总评才能及格,但该规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具体活动和活动时间等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与监控.

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在教学中尽量朝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开展选项课,项目丰富多彩且还有一些新兴受欢迎项目,如防身术、手球、拓展、定向、棒垒球、珍珠球、龙舟、攀岩、毽球、太极柔力球、桥牌、围棋等.学生的主体需要被满足,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也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仅依赖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学习与活动,学生的技能难得巩固与提高,没有一定时间的持续活动,学生的体质也不可能得到增强.因此,必须增加对运动参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增加过程评价.

在成绩评定中素质是普遍比较受重视的一项,个别学校在个别学期其比重竟达到80%.这样容易造成体育课与体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进行,学生大多数时间也都在忙于应付体质测试,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除此之外,每年省和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还经常抽测部分学生的体质情况,这些工作大多也是安排在体育课内完成,这不仅加重了老师与同学的负担,同时也让学生感觉体育课就是在应付接二连三的考试与测试,所以学生难以培养对体育的热情也是正常的.

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除了没有体现进步幅度,对于一些情意表现,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等都缺乏具体的指引与可操作性的指标.评价主体上基本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自评、互评或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与方法上注重量化,几乎没有质性评价,缺少体现《纲要》精神与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封闭、单一、静态.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且随意性很大,甚至形同虚设.众所皆知只有明其理、悟其道,才能更好地信服体育对人生命健康的重要,而且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量与知识储备,只有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理念才能更新,所有技能与技术才能获得更好地发挥与发展,可见理论知识的了解与传授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尤其重要!

2 体育教育与体育运动与现代人的健康

2.1 体育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育在大学生二年级结束时作为必修课已开展14个年头,似乎它的地位与开课时间无哪门功课能及,可是大学生中真正有多少人了解它,又有多少人经过多年的体育教育后能自信拥有一两项体育技能并可坚持锻炼的呢?本研究以以上几所高校的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取到392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具体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学生在14年的体育教育后对自我的锻炼能力并不自信,认为自己拥有好的锻炼能力的只占到15.1%,57.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一般和差,从这组数据来看,学校体育教育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最基本的课程目标即体育活动能力,大多数学生并未获得.表3中关于学生对自我健身计划的制定能力结果表示,只有35.2%的学生自觉拥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运动技能目标与运动参与目标大部分都没有实现.

2.2 体育运动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石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从事体力劳动的程度降低,过度脑力劳动引起的身心疲惫等健康问题已变得日趋突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被破坏及偏食、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和麻醉品等因素,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新的疾病和痛苦.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3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或脑溢血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1]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学生不仅懒得动、懒得跑,跑步成绩也已经大幅度下滑,根据2013年全身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中小学男生的引体向上有半数人一个都做不到,2014年大一男生的1000米跑平均成绩比1989年慢了37秒,高中女生的800米成绩也出现大幅度滑坡,比1989年下降了44秒.南理工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经过大数据分析,“到2035年千米跑,爷爷辈已经到了终点了,但孙子辈的还差200米.[2]

肥胖是第二大可预防的致死原因,而且芬兰公民保健所的试验表明,健康的饮食结构和有指导地进行运动锻炼,能够使糖尿病患病率降低58%,并使至少一半的人推迟患上糖尿病.[1]奔跑造就了人类,塑造了现代人直立的体形,所以说运动是人的本性,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破坏了我们的本性,而且成为我们长期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尤其重要,参与体育运动应该成为人们的常态,而大学生的体育课真正传授的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学生们应该了解他们身体及身体如何运作,积极参与运动中,通过体育学习与运动培养健康的习惯,健康的技能和兴趣爱好,并将其发展为自身日后的终身体育习惯.

2.2 人本主义与人的自我实现

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成熟的过程,也是逐渐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每个人最终都是在其擅长的领域里扎根、成长、成才,实现自我并贡献自我,但这些都基于健康的身心.一般的学生只要培养其体育运动的兴趣即可,让他们在坚持中爱上运动,爱上拼搏和出汗的感觉,认可这种生活方式,这是体育教育的使命,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体育学习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激发出他们的主体精神,改变孤立、单一、绝对化的评价方式与做法,让学生在坚持中培养热情,发展兴趣,形成习惯,增强体质.强健的体魄与拼搏精神是陪伴孩子与挑战人生的财富,也是孩子能自我实现的有力保障.体育运动的特有属性不仅可以野蛮其精神,锻炼其体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责任感,因为体育课也是社会技巧的磨练场.

2.3 运动可以健身、健脑、健心

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学生体质下降,主要是体能素质下降,而体能素质的核心指标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体质不强,谈何栋梁!“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的梦首先是“健康梦”,健康梦的基础其实就是“体质梦”.体育教学中应该使学习评价成为学生体育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的“驱动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再辅以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等形式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多练,多适应,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每堂体育课不低于2000米,学生可能开始是被迫练习,但在长期的适应后必定能达到不怕跑、跑不怕,不怕测、测不怕的状态.一段时间经常化的坚持锻炼必定带来好的体质,因为强健肌肉和增强心肺功能是运动最基本的作用.心脏病和癌症是现代社会两个最主要的杀手型疾病,心脏的生长需要适当的锻炼,锻炼使周边动脉增大,胆固醇水平降低,这足以将患心脏病的风险至少降低一半.另外,锻炼会降低乳腺癌及其他再生组织癌变的概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规律锻炼的女性患病的风险比不锻炼的女性明显低得多.[3]

运动对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运动可增加体内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这些都是传递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神经递质,抑郁症与血清素的缺乏有关,而运动能释放一连串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和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扭转血清素的缺乏,并真正维护大脑的基本结构.实际上大脑和肌肉一样会用进废退.大脑内的每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而运动则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出许多侧支,因此能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4]

3 建议

3.1 优化评价内容,发挥体育学习评价的“驱动器”作用.评价内容的选择会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它关系到随后的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科学、合理.此外,教学评价所关注的内容会增加教师的重视程度,因而评价内容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引导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包括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建议将课外活动纳入评价体系内,可以以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的形式开展.

3.2 增加对运动参与与学习态度评价的权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项目与条件许可可以考虑对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评价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锻炼积极性,同时对运动能力偏弱学生也是一种积极鼓励,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培养运动习惯和增强体质.

3.3 增加理论知识的教育,只有明其理悟其道,了解自己身体与体育运动,才能知道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才能促发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参与运动,有利于学生将其生活化.建议保质保量完成体育理论的教学工作,并通过书面与口头形式的评价计入总分.

3.4 编制体育成绩计算机评价与管理系统.高校体育老师所教班级普遍较多,最后的成绩汇总和统计任务比较繁杂,如果改革评价体系增加过程评价与质性评价,势必会造成教师工作量大量增加,建议学校组织计算机技术较强的老师编制体育成绩评价与管理系统,方便成绩输入、统计与管理,也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管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厚成.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亦程,晶卉.爷爷跑到终点,孙子还差200米[N].江海晚报,2014-11-08.

〔3〕朱晓红.身为耐力之王——为什么人类厌恶锻炼[N].江海晚报,2014-11-05.

〔4〕约翰·瑞迪.运动改造大脑[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