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12次
  • 评分4
  • 31
  • 0

张海军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对该院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治疗。其中1个疗程为7 d,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96-02

脑梗死疾病属于脑卒中的一种。急性脑梗死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后形成血栓。人口老年化促使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率上升[1]。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肢体障碍等特征[2]。实施静脉溶栓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因此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机体疼痛与精神压力。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的效果。该院对2011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技术,获得了显著性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选择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分配。并且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本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跟踪。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②治疗组患者为58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1~7 h,平均病程(4.3±2.1)h;对照组患者为5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8 h,平均病程(4.9±1.6)h。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中有25例患者为意识模糊,33例患者为偏瘫;对照组中有30例患者为意识模糊,28例患者为偏瘫。④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获得知情权,并接受该实验的治疗方案。签署了由该院制定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脑梗死患者需具备以下排除条件即为:①患者除了患有急性脑梗死以外,还患有其他疾病;②急性脑梗死患者之前所接受的治疗会对本次试验结果产生影响;③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一些影响本次观察结果的病理特征;④其他因素,患者住宿较远或者不方便进行跟踪访问等状况。退出标准: ①急性脑梗死患者未按照规定时间内接受治疗,导致评判结果不准确;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足,而导致疗效判断失衡;③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而无法进行治疗;④在治疗前患者使用了影响本次检测结果的药物。退出该次调查的患者应按照退出时的临床效果进行判断。

1.2 治疗方法

两组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口服拜阿司匹灵0.2.qd.po。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在1 h内滴注完100 mL的生理盐水与150 U尿激酶的混合溶液。24 h后给予患者口服拜阿司匹灵0.2.qd.po。

1.3 疗效判定

连续治疗2个疗程(14 d)。显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自理,神经功能已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已消失,生活自理,但神经功能出现缺损;无效: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达到以上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l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计量数据,各组比较运用t检验。数据校验运用χ2,使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退出病例

观察期间无退出/脱落病例。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2.3 临床效果

所有患者接受2个疗程(14 d)的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失(NIHSS)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使得脑组织出现坏死[4]。急性脑梗死患者急需恢复血液供应,恢复脑细胞的生机[5]。急性脑梗死治疗主要缩小梗死灶,降低患者的残疾率。传统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疗效[6]。但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且根除不了临床症状,留下后遗症。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得闭塞的血管再次打通。尿激酶可以激活患者机体内部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变[7]。从而将血栓溶解。尿激酶降低患者脑血管中血液粘滞度,减少脑神经元死亡,改善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患者出现急性脑血栓后,供血区域的血流逐渐减少,但随着时间拖延会逐渐扩散坏死区域[8]。因此尽早实施静脉溶栓可以在短时间内畅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患者生命。

血栓的形成与TXA2(血栓素A2)的含量过多有紧密联系,TXA2可以引发血小板的不可逆聚集。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对血小板的环氧合酶乙酰化的促进作用,来控制TXA2的合成,也可阻滞肾上腺素或者ADP引发的Ⅱ相聚集,抑制凝血酶,病毒,细菌,低浓度胶原,抗原抗体复合蛋白等引起的血小板释放和聚集反应,进而抵抗血栓的发生[9]。

由于急性脑梗死疾病会造成患者失语,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该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身心伤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溶栓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较快等特征。该技术极易于被患者所接受。该次调查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张定华在研究中指出,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63例疗效观察中,定期观察3个月,无一例患者死亡。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且安全的措施[10]。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自理,神经已恢复正常[11]。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210-215.

[2] 李迪,高众,杨秋吉,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7(15):104-115.

[3] 石进.丁笑笑.脑梗死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的探索与挑战[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8(15):56-63.

[4] 李晓晴,毕齐,王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15):341-352.

[5] 姚艳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4(15):61-67.

[6] 陈宗胜,程宜福.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2(20):34-36.

[7] 姚东陂,张锦丽,王红欣.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2(28):87-91.

[8] 黄彩球.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21-129.

[9] 李玉环.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9(25):89-97.

[10] 张定华.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63例疗效观察[J].2011,8(24):123-124.

[11] 王世芳,肖卫民,吴志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4(1):312-319.

(收稿日期: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