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6
  • 阅读量327次
  • 评分0
  • 0
  • 0

近年来,患慢性病的人群日益增加,因病因复杂及当今医学技术的限制,慢性病具有着病程长、持续对健康造成损害及治愈性小的特征,慢性病人的自我护理可以了解和及时发现病情,并可以对自身机能进行康复。

摘要:从慢性病自我护理行为的概念、各疾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国内外自我护理行为对慢性病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在造口病人和乳房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关键词:自我护理;护理行为;慢性病;测评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现状;综述

作者:朱红玉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慢性病不仅使病人遭受生理痛苦,还严重影响病人的机体活动功能。据文献报道,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研究证明,积极有效的自我护理行为有助于病人及时发现康复过程中的健康问题[3],防止病人频繁再住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5]。本文综述了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1 自我护理行为的概念

Orem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护理的需求,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自我护理的需求也不同。自我护理行为是对自我护理需求的反应,是为了满足自我护理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包括一般自理需求、生长发育和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Gantz[6]认为自我护理行为包括自我护理维持和自我护理管理。Jaarsma等[7]认为,自我护理行为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健康的机能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包括遵从治疗、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症状的自我管理以及当症状出现时能主动寻求帮助等。


2 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

不同疾病的症状特点不同,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也不同。近年来,自我护理行为在慢性病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COPD、高血压等方面,现将常用的测评量表介绍如下。


2.1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 Jaarsma等[7-8]在2003年制定了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the Europea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r Scale,EHFScBS),量表有12个条目,共60分,每项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水平越低。2008年王丽萍等[9]对该量表进行了中文信效度测试,Cronbach′s α系数为0.83。Artinian等[10]在EHFScBS量表的基础上开发了改良版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The Revised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ur Scale,RHFScBS),量表有29个条目,共145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越高。邵欣等[11]将其引入,测得Cronbach′s α系数为0.76,改良版量表基本能适用我国的心力衰竭病人。因EHFScBS量表的条目过于简单,而RHFSCBS量表的条目过多,2009年Riegel等[12]编写了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The 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SCHFI),共22个条目。2013年陈巍等[13]对此量表进行了中文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对评价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2 COPD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 COPD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是蒋晓莲[14]在Orem自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实际自行设计而成。该量表包括2个维度,共32 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82。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0分~128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行为完成得越好。


2.3 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 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由Toobert等[15]编制,包括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行为、用药行为和吸烟,共18个条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我护理行为评价工具。李饶等[16]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并回译,Cronbach′s α系数为0.77。


2.4 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测量工具 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SCBEQHp)由王蓉等[17]基于Orem自理理论,在参照泰国Han Ucharurn Kul设计的自理行为问卷及蒋文慧研制的自理行为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量表共4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48分~240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行为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3 影响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因素

3.1 人口社会学资料 苏玉英等[18]的研究认为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病人的自护责任感影响较大,年龄越大自护责任感越低,受教育的层次越高,自护责任感和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越强;同时病程越长,对自身疾病越了解,病人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程和年龄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逯淑娟等[19]的调查表明:不同的职业状态、不同的经济水平和了解疾病知识的多少是影响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3个主要因素,不在职和经济水平较高的病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防病治病,对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有较高的期望。Orem认为自我护理行为的执行需要知识、技能和动力,病人掌握疾病知识、自护知识和技能是成功进行自我护理的前提,如果缺乏相关知识,即使病人有采取自我护理行为的愿望意愿,自我护理行为也很难有效进行[20]。


3.2 社会支持 Orem认为社会支持是病人疾病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张积慧等[21]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行为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病人自我护理行为越好。王蓉等[17]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与家人共同居住的病人自我护理行为比独居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要好,并且共同居住者越多,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越好,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好于单独与配偶或子女居住的病人。


3.3 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对症状恶化的恐惧和担心自己成为家庭负担等问题容易使病人产生负性情绪[22]。负性情绪影响病人的态度,使其自我护理意愿下降,自我护理行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张明等[23]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3(P<0.01),心理一致感越好,自我护理行为的执行力越好。Riegel等[24]的研究指出自我护理的信心是自我护理行为期望值的重要预测因素。贺婷[25]的研究指出:自我护理信心与病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自我效能感越好,病人应对挫折的自信心越强,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越高。王维宁等[4,21]的研究发现:不同慢性病病人应对疾病的方式对自我护理行为有影响,但结论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邵欣[22]的研究显示自我概念正向影响着自我护理行为。Hui等[26]对永久性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质性研究显示: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提高病人自我照顾能力,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3.4 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健康促进行为的执行,好的健康促进行为可以进一步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形成和完善[3]。Karen等[27]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显示,良好的药物管理行为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结局。卿利敏等[3]的研究指出:健康促进行为、营养、压力管理、运动和锻炼、人际间关系与自我护理行为呈正相关,具有高水平自我护理行为能力的病人可较好地执行健康促进行为。


4 慢性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大部分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16-17,19,28],需通过各种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自我护理对慢性病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通过找出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促进病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1 Orem自理模式 Orem自理模式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模式,护士根据病人自理的需求进行指导,从而提高病人的护理行为。苏秀芬[29]对颅内血肿病人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干预,有效地促进了病人术后功能恢复、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庭康复,在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4.2 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 跨理论模型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它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事件,该模型将个体行为改变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30]。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促使其过渡到行动和维持阶段,以达到改善病人不良行为的目的。王燕玲[31]的研究表明:依据跨理论模型制定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治疗的依从性,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刘淑敏等[32]的研究指出: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订的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4.3 延续护理 延续性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贲丽云等[33]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在病人出院2周~8周时实施电话、上门随访等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席明霞等[34]对COPD病人采取院内和院外相结合的延续干预方式,有效改善了病人的肺功能,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Amanda等[35]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通过手机发送相关视频进行干预,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干预组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率和自我监测血糖的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4.4 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 过渡期护理模式是当病人在疾病治疗及康复阶段,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的改变,需要在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运与过渡[36]。高爽等[37]对COPD病人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干预方法,干预4个月后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杨雪梅等[38]通过对冠心病病人进行过渡期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卜志华等[39]对腹膜透析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过渡期护理模式。


5 展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人群将会不断扩大,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国内外对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病人等方面,在肠造口病人、乳腺全切术后病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但肠造口病人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其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我护理行为相关研究和干预缺乏,没有疾病对应的量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另外,大部分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不高,应探讨影响病人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韩玉梅,徐莎莎,等.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3):27-29.


[2] 朱银潮,王永,李辉,等.常见慢性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24-27.


[3] 卿利敏,席明霞,谌永毅,等.社区老年COPD病人健康促进行为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9A):3086-3089.


[4] 王维宁,丁芬芳,邢玮,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