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30次
  • 评分4
  • 20
  • 0

徐菊仙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别设为A组与B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特点,对A组与B组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的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8.33%、36.77%,B组的分别为63.33%、71.67%;A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的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肝脏形态缩小、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65.00%、81.67%、61.67%,B组的分别为31.67%、48.33%、26.67%,A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可作为临床鉴别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80-02[作者简介] 徐菊仙(1972.3-),女,云南曲靖人,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心脏,腹部,小官等超声检查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饮食结构也出现了较大改变,肝硬化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是最常见的肝硬化疾病[1]。对于这两种疾病,临床经常出现误诊的情况,无法迅速鉴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严重后果。为了探讨两者的区别特征,更好地开展治疗工作,该院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60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并对比分析了其超声影像学特征,有了较大发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病因将其设为A组与B组。A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40~82岁,平均年龄(53.2±2.5)岁;肝硬化Chind-Pugh分级:10例A级、35例B级、15例C级。B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43~84岁,平均年龄(53.4±2.1)岁;肝硬化Chind-Pugh分级:8例A级、35例B级、17例C级。排除酒精性肝病、肿瘤等影响超声图像改变的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Chind-Pugh分级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次选用的仪器为loGlo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 MHz。全部检查与操作均由高资历超声影像专业医师完成,先是对其肝、脾、胆、胰行常规检查,然后密切观察其肝脏大小、肝实质回声、肝内胆管系统等特征变化,最后综合各种影像征象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项目

主要对患者的肝内胆管系统、腹腔淋巴结及肝实质回声等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征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对比发现,A组的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肝脏形态缩小及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之一,若不能及时确诊与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且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2]。肝内胆管细胞出现非化脓性、进行性、破坏性胆管炎是该症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早期以肝内小叶间胆管炎性反应与增生性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中晚期小叶间胆管则消失,且出现继发性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等变化。有研究[3-4]表明,该症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该次研究和该结论观点基本一致。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种,主要由病毒性炎症引起。如何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逐渐成为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5]。

由于PBC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故容易造成误诊。一般情况下,该症在中晚期才会表现出典型的超声征象。在该研究中,该院分别对60例PBC患者、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超声影像征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两者的影像表现有较大区别。首先,PBC患者肝内回声光电增强、增粗,存在细颗粒状回声,且出现肝内胆管壁增强回声形成的弥漫分布短线状图像,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征象有显著差别,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和PBC患者肝内汇管区炎细胞出现浸润现象、胆管细胞遭受破坏或消失、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不明显肝硬化等病理发生改变有关联[6]。

该研究还发现,PBC患者的影像征象中,存在较明显的腹腔淋巴结肿大。该现象在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征象中并不显著,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曾有文献[7]指出,PBC患者的腹腔淋巴结肿大情况的发生率约为65.8%。该次的PBC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和文献观点基本一致,甚至略低于文献结果,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可证实。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特征主要有:肝脏缩小、肝被膜增厚且呈小结节状或波浪状凹凸不平、肝实质条索样增粗、肝内结节状呈大小不等的混合型,这可能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持续炎症反应、纤维间隔厚度不均匀等病理改变有关[8]。在该研究中,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肝脏形态缩小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PBC组。由此可见,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显像和PBC具有显著差别,临床工作人员可根据显像特征对两者进行鉴别。

随着人们对PBC的影像学诊断的日益重视,超声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临床将会发现更多PBC的显像特征。现阶段,PBC的超声特征主要有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特征对临床开展诊断与鉴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快速、更准确地将PBC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区别开来,临床还需加大研究,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水平及显微技术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肝硬化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也千差万别,故及时、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结果来看,不论是PBC,还是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操作便捷、有特异性等优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将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都是常见的肝硬化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及早、准确地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减降低该类疾病的致死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影像学,能够将两者的疾病特征较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鉴别,对临床制定及实施治疗方案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超声诊断是目前诊断PBC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玲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经验[J].健康向导,2012(6):43.

[2] 王宏川,王胤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1-212.

[3] 陈君洁,刘照宏,梁峭嵘,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229-1231.

[4] 杜慧慧,李青梅,周希禛,等.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19-23.

[5] 隋鑫,房勤茂,张文云,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3(20):3099-3101.

[6] 满守东,吴长君,宋光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特点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70-71.

[7] 武永萍,杨宏伟,王海波,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影像学对比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3):219-220.

[8] 陈立军,罗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637-638.

(收稿日期: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