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研究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218次
  • 评分4
  • 64
  • 0

姜皓天

摘要:2013 年中国审计协会发布了《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详细阐述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原则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研究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执行机制,拟通过系统的运行机制设计来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以解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关键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在经费管理方面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 年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一高校内部审计指南》,2013 年又发布了《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详细阐述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原则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如何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开展有效的审计,成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新的焦点,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是我国大力开展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保障。

Nuttall(1992)提出绩效评价指标能反映一个教育组织的绩效或行为,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Sizer(1992)认为绩效指标体系可以起到评价、监督、对话、理性化和资源分配合理化的作用,从而为财政拨款提供依据。Vemon P Doerwiler, Mehenna Yakhou.(2005)提出了在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采用平衡积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框架体系,即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经营过程(Internal Business Progress)、学习和成长(LearningAnd Growth) 四个方面指标来考核高校的绩效。盛学红(2010)认为高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力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面临教育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模糊、绩效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结构单一、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宋海红(2012)认为建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顺应国际潮流,是大势所趋,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推动力,对高校绩效预算改革的推动和财政支出绩效部门评价在教育资金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有现实意义。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多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大同小异的评价指标。然而,鲜有学者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因此,本文试想提出一套以高校专项资金投入绩效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相关概念

1.高校专项资金

高校专项资金,通常是指高校根据预算安排用于指定项目,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并取得的具有特定目标和用途的专用资金,但不包括高校基本支出,如“985”工程资金、“211”工程资金、高校修购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特点是按规定用途使用,并单独反映和核算。

2.高校绩效审计

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学者对绩效审计所做出的定义,从内部审计的视角,以高校为审计的主体,结合其内部管理活动的特点,本文认为:高校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高校利用资源、开展业务等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确认其履行经济责任,配置、管理、使用学校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创新性,明确相关绩效责任,做出审计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完善管理,提高高校专项资金效益的一种监控活动。

高校审计部门通过资金的绩效审计对学校与专项资金相关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做出系统的评价,针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而服务。

3.内部审计执行机制

执行机制是指执行者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安排的内部审计各种制约因素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将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定义为:内部审计执行机制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存在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内的一个系统,该系统通过各种制约因素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至少应该包括五个部分:确定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

三、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的构建,首先应当确定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借助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对结果进行考评和反馈,达到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的目标。

1.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以投入绩效为目标,考核的是专项资金这一公共资源分配是否正常、回报(社会性)是否丰厚、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创新等等。实质上也就是专项资金所扩展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经济性目标

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问题。

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性评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配置过程的审计。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是否形成最有效的配置,专项资金的运用能否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内部审计的效率性目标

效率性是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和高等教育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关系到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考虑效率性将能使高校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专项资金的效率性进行审计,是在考量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与事先预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影响专项资金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能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改进建议。

(3)内部审计的效果性目标

效果性是指高校投入专项资金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投入产生的影响。

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性,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的成果来体现,主要包括其培养的现代化高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科研课题的数目及影响力和学校基本建设成果等内容。

(4)内部审计的创新性目标

创新性是指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否促进了教育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滞后,只有创新高等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为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和人才的保障。因此,创新性也应该被纳入内部审计的目标。

2.制定相关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能够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并能够确保审计工作得以高质量地执行。高校应当将建设内部审计规范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的绩效审计准则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形成一套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文本。具体来说,高校首先应当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其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活动来协助内部审计的审查和评价。在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再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和决算审计制度,保证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制度的监管下健康的运作。建设工程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高校应当制定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制度,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合法性。此外,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物资采购审计制度等相关内部审计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绩效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高校只能参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和《第2202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等准则和指南自行制定相关制度。由于高校内部绩效审计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高校鲜有执行了绩效审计。相关部门必须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实行绩效审计,还可以将个别高校作为试点示范,带动绩效审计在高校中的大力发展。

3.构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对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下达了比较规范的文件说明。审计署2008年颁布的《2008 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及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都提到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文件中详细规划了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具体时间进程以及各部门的职责。通常,一个完善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作为绩效审计目标。在确定了总体目标后,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从反映学校财务投入经济性、资金使用效率、产出效果、创新工作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具体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这些指标选择相应的审计评价标准,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专项资金的预算、使用和管理,最后到专项资金的结算,即专项资金的整个流通过程,高校都应该全方面的进行审查,通过评价体系得到相应的考评结果,为下一期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高校在建立高校专项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时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提高绩效审计的可靠性。

4.监督机制

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监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效力,可以大大增加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型、效果性和创新性。

首先,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申报过程的监督。高校应根据申报流程确定相应监督主体,如成立项目审查委员会和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前者主要负责严格把关项目的成立、筛选及论证。参与审批核准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在筛选项目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根据项目计划安排经费。后者主要成员为项目负责人、审计、财务、科技等部门指定的相关人员,负责依据项目申报书进行实事求是的预算编制。

其次,要对专项资金的分配进行监督。要特别强调各项目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避免专项资金项目多头申报、交叉申报、重复投资等影响专项资金效益的不当行为。专项资金的分配应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项目的申报书科学地制定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案。监督专项资金分配时,要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保证专项资金能够及时的,按资金需求计划拨付给相关单位部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次,要对专项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鉴于监督贯穿了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的整个过程,高校可以分离专项资金的监督权、分配权和使用权,让这三权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制衡。对于专项资金的拨付,要跟踪其流动的轨迹,确保专项资金能直接支付到指定的收款人账户上,避免专项资金被违规使用。还要检查项目实施单位的专项资金报账机制是否完善,确保相关责任人履行其责任,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加大财务运行的透明度,要及时公开重大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算,接受外部人员的检查,让专项经费在阳光下运行,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

5.评价机制

关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果,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和问责制度来构建评价机制。首先,高校应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创新性原则,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项目的成本、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绩效评估。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成本—效益比较法对项目成本方面做一个评价,能够计算出每单位资源的效益耗用的成本,通过目标成果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确定绩效目标是否实现,还可以通过历史动态比较法、标杆法和公众评价法等方法对项目的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全面的评价后总结出一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并以此为下年度安排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然后,依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应当做到赏罚分明,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绩效表现突出的机构,可以对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班子适当的奖励,并在下一年度优先审核其申报的项目;对于绩效表现欠佳的机构,可以给与适当的惩罚,以督促其切实整改,尽快改变和提高绩效。具体执行中,高校还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问责小组,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问责,通报有关情况,并将问责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调动各单位提高绩效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通过建立科学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绩效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对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绩效评定,有利于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推进学校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课题名称:

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教育财务管理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立项编号:2013ZCW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杰.高等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李超,宋金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J].会计之友,2013.04:120-122.

[3]朱夏玲.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J]. 财会通讯,2013.05:79-80.

[4]靳海燕.我国高校绩效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措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91-795.

[5]覃洪,言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 财会通讯,2009.17:35-36.

[6]张锦高,虞劲松.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选择[J].财会月刊,2008.35:11-12.

[7]陈晓芳,崔伟.高校绩效审计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9:28-30.

[8]盛学红.加强高校教育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6:43-44.

[9]宋海红.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剖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100-101.

[10]吴明芳,吴华萍.对高等院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0.

[11]王秋菊.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 商业会计,2011(10):36-37.

[12]史为业.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探析[J]. 新智慧:财经版,2014(5):62-64.

[1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4号———高校内部审计》,2011.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