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新日规范对比分析

  • 投稿万金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261次
  • 评分4
  • 64
  • 0

孙薇薇

摘要: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从七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新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行政的事业;内部控制;新旧;对比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此规范”。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性,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要素,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制衡机制。内部控制是公民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是否流向有利于公共职能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同样也是公共权利的承担者,而腐败往往滋生于公共权力之中。如果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权利得不到制衡和监督,就会产生对人民合法权益的损害,造成公共资金的流失或者浪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和监督,以保证公共财政收支的合理合法,真实完整,防止滥用职权的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意义重大。

三、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分析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2012 年以前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供参考,每个单位仅根据《会计法》、《预算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来指导自己的内部管理,因此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显得相当不规范,缺乏统一、整体的内部控制框架,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等方面缺乏明确而细致的制度约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风险控制意识,资金流失和不合理支出现象很多。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原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各个单位因为没有可供遵循的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各个单位职能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规范,因此出现各种规定满天开花的散乱现象。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原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因为没有专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因此尽管在会计内部控制中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但是因为每个单位都是参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所以,往往不能立足本单位实际,风险点控制不够准确。

四、新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比

1.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立足单位的管理水平,强调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原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调内部控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去除了动态管理过程这一定义,仅仅强调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制定的制度、措施,用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行为,同时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删除了原来内部控制框架的提法,而是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自己现有的管理水平出发,理解新规范提出的目标导向。

2.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删除了成本效益原则,补充了全面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社会效益无法通过社会公益投入和活动来计算,如果过分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就会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为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截留资金留下借口。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补充了全面性原则,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强调了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都在规范的约束和控制下,对于每一项开支都进行全程的控制,使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

3.新规范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第六条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实施负责。每个单位的“一把手”都是这个单位的领头羊,任何工作只要一把手不够重视,这项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原有的内部控制规范仅强调和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角色,对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并没有加以明确。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因为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负有责任,因此,就能够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内部控制建设流程上具有可操作性。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第七条中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其具体工作包括梳理本单位经济活动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的风险,并确定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工作人员执行。

5.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具有更加分明的层次分工。新规范明确要求内部控制要分层管理,对于单位层次内部控制和业务层次内部控制分工明确。原有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中会计职责属于单位层次内部控制,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属于业务层次管理,结构不清晰。新规范第三章中新设“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第四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单独列章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理解和把握,也因为和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一致,利于审计部门的审计和掌握。

6.新规范改变了第二章的基本要求,为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实际操作”中对于风险评估明确了实际操作的内容和方法,如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单位领导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每年至少评估一次等。新的规范丰富了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方法内容,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归口管理、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较之原有的规范更加清晰明朗,具有操作性和参照性。

7.新规范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点。在原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风险控制点并没有明确指出,使得各单位在确定风险控制点时出入很大,为资金转移截留提供了借口。而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明确指出了各项控制内容的风险控制点,为各单位内部风险控制提供了具体参照。

由新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比可以看出,新的规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保留了原有规范中合理的部分,调整和完善了一部分内容,更好地保证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充分、有效、合理的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使各单位的财务管理真实完整,防止了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丙秋.新时期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新思考[J].财经界, 2014, (23): 168.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