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初探

  • 投稿赵勇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359次
  • 评分4
  • 57
  • 0

王高 孙建波

摘要:会计指数的编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其旨在通过利用企业会计信息反映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中“价值创造效率”会计指数用于反映企业经营对宏观经济综合贡献,而“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主要用于分析个别企业及某个行业新增加经济价值创造能力乃至整个国家财富创造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济运行;会计指数;价值创造效率;剩余价值创造能力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一直以来主要在经济活动的微观领域发挥作用,即服务于个别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较为宏观的经济领域会计信息没能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信息其服务于宏观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

赵德武率先提出通过建立我国财务经济指数,来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和具体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并有效监督经济运行态势。王军(2009)指出:“应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模型和方法,借鉴采购经理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等的编制经验,研究出一个或者一套权威的会计指数,以综合反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财务实力和经济景气度,使之成为指导微观经济的‘指南针’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王化成等提出了一套指数体系包括宏观的价值创造会计指数、中观的行业评价会计指数以及微观的企业投资价值指数。这些开拓性的研究为中国特色会计指数编制吹响了号角,也为以后更多的研究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拓展会计信息利用价值的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可以用于评价微观企业和宏观社会再生产活动创造财富的能力及经济运行的态势与景气状况。

一、相关经济和会计理论分析

(一)对价值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价值,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它们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如果抛开价值的具体所指或限制,把一般意义上的好坏、利益、有用无用等作为研究对象,并上升至哲学概念:“是指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内容,这种内容就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结果及其程度,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用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去理解价值则不至于导致理论的混乱和冲突。这样其实价值至少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劳动价值。使用价值表示事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表示事物的交易性,属于社会属性;具体还表现为交换总价值、新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表示事物的劳动性,属于行为属性,它讲的是事物和人的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资金运动中新增加价值的来源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核算和提供信息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可以用会计提供的信息反映一个组织、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但是会计不提供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只提供能够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信息,即企业的资金运动。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看,其经济活动可以分成五个环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供应、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应的资金运动过程为:货币资金等→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实现一次周转便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价值。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资金不断周转循环,不断为企业创造新价值。那么新增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呢?

分析一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物力资本),以及劳动者(人力资本)。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具体劳动将劳动资料的具体存在形态转变为其他存在形态,使用价值发生了变化,而价值总量却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新增价值肯定是来自工人的劳动,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就是其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是人力资源不同于企业其他资源的根本特征。新增加价值是流入的交换总价值扣除投入的交换总价值后的余额,而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扣除为其他固定合约支付的价值。因此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剩余价值能更好的反映为企业自身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

(三)剩余价值不是罪恶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提到剩余价值,人们可能把他和罪恶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误解。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存在,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剩余价值生产。如果劳动只能够创造出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那么社会将没法发展进步。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所生产的物质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没法满足,所以根本谈不上物质财富的剩余积累。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社会进步又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剩余价值的创造能力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要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打好物质基础。它又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国家财力的重要标尺,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提升剩余价值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将其用于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是人生价值问题。

剩余价值要在资金的循环周转中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流通中实现。把剩余的一部分要于投资,扩大再生产。因此易庭渊教授说:“会计是从价值角度综合核算和控制各种使用价值再生产的科学。要在市场竞争中正确运用价值规律与价格规律,多创‘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的构建

基于剩余价值创造能力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有必要构建相应指数来反映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借鉴会计指数的编制方法,提出了“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的构建思路。

(一)剩余价值创造额

剩余价值创造额= 价值创造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应付职工薪酬”期初数)

1.企业的总价值是由企业各种资源所创造的,现在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营所需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不同的分类。本文认为可以将企业资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力资源,主要用于生产活动,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是人力资源,不仅是生产中的劳动力,还包括一切非生产中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料。可见本文把物力资源界定在生产环节,而其他环节的物力属于人力资源,比如为实现管理而引入的一套设备。因此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广义上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主要价值创造活动所需的物力资源之外的所有资源,是广义剩余价值的来源,而狭义剩余价值仅指生产过程中创造并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剩余价值。

2.由王化成和王国樑共同主持的财政部重大科研项目“会计指数编制问题研究”从价值创造额等于价值分配额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所创造的价值最终分配给债权人、股东和国家,两者是相等的关系。因此有:价值创造额= 净利润+ 财务费用+(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应交税费”期初余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公式中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

3.物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身的总价值,因此其创造的价值等于其投入的价值,没有多余的价值产出,因此其净价值创造额为零。

4.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因此:人力资源价值创造额=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剩余价值创造额(即广义剩余价值,为了习惯用剩余价值表示)。

5.通过以上分析得到:

剩余价值创造金额(SVC)= 价值创造额(VC)-(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应付职工薪酬”期初数)

=净利润+财务费用+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应交税费”期初余额

6.SVC 的实质是企业员工所创造的价值中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所剩余的价值,这些剩余的价值分配给了国家、债权人和股东,可以反映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绝对能力。

(二)剩余价值创造能力

剩余价值创造能力是指每单位价值创造额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反映了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相对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1.当净利润大于零或者比零略小时,SVC>0,SVCA>0,则0≤SVCA<1,表示劳动有剩余价值产出,劳动是有效率的;且在该范围内指数越大表示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越高,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

2.当净利润远远小于零时,SVC<VC<0,则SVCA>1,表示劳动不仅没有剩余价值产出连劳动力价值都没有得到补偿,劳动是负效率的。这种情况是因为净利润远远小于零所导致的,说明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为负,企业亏损经营。

三、“剩余价值创造能力”会计指数的意义

SVCA 指数旨在通过运用个别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反映宏微观经济活动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监督和控制经济的运行态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方针提供依据。以上只是初步探索,但是笔者坚信会计指数将来一定能够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求索探知的问题。

(一)企业可以根据各期间SVCA的变化研究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要素是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拥有核心技术的员工。为了激励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企业提出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各种办法,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职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率,积极性跟用在职工身上主要为了加强管理的费用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等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其如何影响SCVA 是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能否在分配过程给职工一定的价值分配权,从而起到激励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

(二)通过分析某个行业内的所有企业,可以判断该行业的经济状况

不仅可以做纵向比较,还可以横向比较不同行业新增价值创造能力,为社会的贡献程度。还可以分析不同地区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比如华东地区企业的财富创造能力是否一定就比西部地区的强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规划提供依据。

(三)利用微观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和监督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用于分析内外因素是如何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中财富创造能力的

比较我国和外国经济运行情况,使会计指数真正成为“指南针”和“晴雨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德武.我国宏观财务经济监测与预警问题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0,(3):16-18.

[2]王化成,陆凌,张昕,张伟华. 加强会计指数研究全面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J]. 会计研究,2012,(11):7~11.[3]李顺德.价值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