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折旧政策的选择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31次
  • 评分4
  • 10
  • 0

严明勇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103)

【摘要】文章就轨道交通行业折旧政策和方法的选择对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采用的折旧政策。

【关键词】折旧政策 轨道交通 影响

一、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顾名思义是指利用地下或高架等空间运行的轮轨交通工具,由于不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故具有舒适、便捷、快速的特点。从城市发展来看,投资轨道交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从单条线路来看,不仅不能完全满足客流需要,更无法达到舒适、快捷的目标,因此建造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乃至打造轨道交通网络,合理分配轨道交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快速、便捷的优势以使轨道交通的效率达到最高也就成了一个理想的目标。所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乃至轨道交通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投资轨道交通的瓶颈

要建造一条轨道交通线,涉及土地、动迁、建造、设备、车辆等诸多环节,其投资额非常巨大,一般来说,铁路每千米平均造价达到4.5 亿元人民币,一条22 千米左右的线路,总投资要达到100 亿元,这对政府财政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地铁建设的周期通常在3 年左右,投入运营后需要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才能达到成熟,根据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部分数据测算,平均10 ~ 15 年才能步入盈利期,一般需要35 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从投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个理想的回收期限。

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其必需的人工、动力、管理及折旧等运营成本也是非常地高,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车辆、设备的大修、更新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方面由于轨道交通存在着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缺陷,基于单独一条线而言,往往在其成熟后客流量就达到了设计饱和能力,无法再继续增加载客量,运营收入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大修、更新费用加重了财务负担,导致线路盈利能力下降,投资回收期拉长也就不足为奇。

而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以建造多条线路并组成轨道交通网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以网络的形式将每一条线路连接起来,通过几个重要集散枢纽把乘客送到四面八方,这样不会出现有的线路拥挤不堪、有的线路空闲的状态,网络可以调节乘客从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有了网络优势作保障,整个网络的运营收入也就有了保证,其盈利能力也有了保障,其投资回收期也将大大缩短。如果仅建造一两条线路,对于财政来说或许还能够承受,但要同时兴建十几条线路,财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资金,因此建设资金就成为建造轨道交通线路的最大的“瓶颈”。

为了尽早地建成轨道交通网络以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也为了打破建设资金“瓶颈”,可以改变由政府包揽出资建设的做法,而采用多元化投资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政府和多元化投资主体一起出资作为项目公司的资本金,建设资金不足部分通过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形式解决,不仅能起到国有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放大作用,更能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同时,作为法人的项目公司在融资建设地铁线路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今后的还本付息,而从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特点看,还本付息是有保障的。

三、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

1.运营收支的特点。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在建设和运营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第二是运营收支呈“剪刀”状,运营初期线路尚未成熟,运营收入弥补运营成本的能力不足,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线路逐渐成熟,客流量的不断上升,加上可能的票价调整因素,运营收入弥补运营成本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经过10 ~ 15 年的维持后步入盈利期,且累计盈利快速增加。

针对轨道交通前期亏损、后期盈利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发展“瓶颈”,即如何平稳度过运营初期的亏损以及在建造轨道交通网络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项目的再融资能力。地铁运营初期的亏损最直接的结果是报表所反映的亏损状况影响企业的短期再融资能力,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发展。事实上线路运营成熟后的收益足够弥补还本付息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因此必须着眼于降低初期运营亏损额及缩短亏损期,也就是说可以用“预支”未来收益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从测算可以看出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的前10 年处于亏损状态,10 年以后开始实现盈利,之后进入完全盈利期,在测算周期40 年内其盈利总额可高达几百亿元。

2.成本构成特点。从目前公开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直接运营成本(包含了人工、维修、电费等)、折旧和财务费用。从测算数据看,在影响票务收入的相关因素正常实现的情况下,票务收入总量基本可以覆盖直接运营成本和财务费用等付现成本,且略有盈余,造成初期亏损的主要因素就是折旧。因此,采用与轨道交通运营特点相符合的折旧政策将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轨道交通行业折旧政策

轨道交通行业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世界各国对地铁运营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同样对地铁资产的折旧也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首先从折旧对象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地铁,运营亏损也由政府进行补贴,如美国纽约市的地铁。这类企业将地铁资产根据性质分成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运营车辆及其他电器设备三类,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不计提折旧,车辆按照产品设计寿命约35 年计提折旧,其他电器设备按照15 年计提折旧。二是由地铁公司市场化运作,建设、运营的资金均由企业自己承担,自负盈亏,如香港地铁。这类企业同样将资产分成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运营车辆及其他电器设备三类,而隧道、砼体等土建设施按照设定的100 年使用期限来计提折旧,车辆按照产品按可使用寿命50 年计提折旧,其他电器设备按照15 年计提折旧。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土建设施是否计提折旧。

其次从折旧方法看,目前按照财政部所颁发的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折旧方法一般有4 种,即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通常情况下,由于地铁线路长,车站多,资产类别、数量繁杂,造成移交资产清单非常庞大,资产条目小类也会有超过上千条信息,因此大多数地铁企业都选择了较为简便的大类直线法进行折旧。这种折旧方法,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相对简单,工作量相对其他方法来说要小,但是这种方法却有着较大的缺陷,各会计期间所承担的负担与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不相符。轨道交通行业与许多行业一样,都要经过一定的成长期,才能达到成熟阶段。轨道交通从建设到运营,技术含量很高,在新线建成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试、联运、载人试运营、客流培育,再达到设计运能。因此,在线路开通的初期,开行列数相对少、开行间隔时间相对长,随着线路各项指标逐步稳定、成熟,开行列数会快速增加,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这对设备、土建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采用直线法折旧,使得运营初期承担的折旧成本与成熟期基本一致,不仅不合理,也使运营初期的成本虚增,从而影响亏损总额。

五、折旧政策的选择

折旧概念的产生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不仅需要与收入相匹配,也应当与业务的实际状况相匹配。鉴于上述折旧方法的不合理性,为使财务成果与经营结果相对一致,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下,笔者认为应当选择更为合理的工作量法来对资产进行折旧。

以上海地铁为例,城市规划发展的初期是将上海地铁瞄准在地铁行业运营、管理水平居于世界领先的香港地铁,也是打算走准市场化道路的,因此从资产折旧对象来说,应当采用对全部地铁资产进行折旧,即不同类别资产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间内,按照所受到的磨损程度(即工作量)来计提折旧。

具体做法是:由运管部门结合线路特征、客流增长趋势、线路承受能力等测算生命周期内各年的运营里程、开行列数、运送乘客总量等,来确定总的工作量以及各年的工作量,从中选择一个最为符合运营特征的工作量参数,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之后每月按照实际发生的工作量来计提。这样一来,在各个会计期间所承担的折旧成本就较为符合实际,更为合理,也可以有效解决运营初期亏损不实的问题。

依据这个思路,笔者进行了测算,采用工作量法进行折旧后,单条线路初期前10 年的折旧额与直线法下累计相差近5 亿元,对线路的损益影响是较大的,特别是针对上海基本建成由超过10 条以上的地铁线路组成的网络而言,这个差异将达到几十亿元,对报表亏损影响更大。因此,折旧政策的不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线路运营初期的亏损额,缩短了亏损期,同时也可以缓解轨道交通发展的第二个瓶颈。

但也必须看到,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复杂,不仅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也会对业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对运管部门在总体工作量的判断上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要尽可能使总工作量贴近线路实际,差异不能太大;二是要求业务管理人员必须从源头做好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以确保财务人员进行此项工作所依赖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