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

  • 投稿杨纳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66次
  • 评分4
  • 95
  • 0

文/董莉

【摘要】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CAREC) ”框架下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这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应。首先,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其次,促进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制约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成员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不完善、大国博弈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低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经济效应

【作者简介】董莉,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会对区域内的成员带来不同程度的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以及发展是为了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贸易创造的最大化,使得贸易创造效应不断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从而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还会带来一定的动态经济效应,如区域经济合作促使成员之间相互的投资增加,形成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使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等等。中国毗邻中亚地区,自2001年以来,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两种合作机制下,广泛与中亚地区开展双边及多边经济合作,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向西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中国积极推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产生的投资效应和贸易效应,对中国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打通向西开放的通道以及积极构建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分析

(一) 中国与区域合作组织成员间贸易规模变化

中国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内成员的总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SCO和CAREC两个机制都致力于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贸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规模(见表1)。2012 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 成员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237.66 亿美元, 比2001 年增长了8.4 倍。同期, 中国与CAREC 成员贸易总额达到1440.65 亿美元, 比2001年增长了16.9倍。

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1.1%,而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2.54%,中国与CAREC 成员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0.01%,可以看出中国与上合组织、CAREC 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尤其是CAREC,其中有5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率超过40%,并且在2003年和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率超过了50%。

(二) 中国与区域内成员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区域内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与2001年相比,2012年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贸易总额明显增长,对外贸易的排名也明显上升,彼此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与2001 年相比,2012 年中国超越俄罗斯成为哈、吉、塔、土、蒙、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分别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阿富汗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三) 中国对区域内成员出口贸易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

1.中国对区域内成员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出口贸易额由2001 年的31.69 亿美元增长到2012 年的619.64 亿美元,增长了18.55倍,年均增长率为31.03%。中国对CAREC成员的出口贸易额由2001年的14.4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43.05亿美元,增长了22.82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9%(见表2)。

2.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贸易方式趋于多元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优化。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贸易方式趋于多元化,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①。在中国对区域内成员出口的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下降。对上合组织成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70.4% 下降到2012 年的55.5% ,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则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国对CAREC成员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占据主导地位,但所占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 中国从区域内成员进口结构变化

中国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进口贸易额由2001年的89.7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01.03亿美元,增长了5.69 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8.86%;中国从CAREC 成员国的进口贸易额由2001 年的18.43 亿美元增长到2012 年的319.42 亿美元,增长了16.3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9.60%。中国从区域内成员国的进口增长远小于出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从周边国家的进口以低附加值的资源性产品为主。

从国别来看,中国在区域内的主要进口贸易伙伴国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2012年这3个国家分别占中国与中亚地区进口贸易比重的58%、19.3%和11.4%,中国从3个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占中国对中亚地区进口总额的88.7%。2001 年以来中国从土库曼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口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贸易额占中国对中亚地区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1.4%。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从区域内贸易伙伴进口商品结构有一定的变化,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从中亚区域合作成员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达到83.1%。

二、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除了给各成员带来静态经济效应之外,还会带来动态经济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动态经济效应比静态经济效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对区域内成员的经济增长有更深远的影响。

(一) 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

上合组织和CAREC都非常重视促进区域内各成员间的相互投资,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区域协定来加强互相之间的投资合作。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区域内各成员的投资合作,中国政府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向中亚地区各国提供优惠贷款,进一步带动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发展。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投资存量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投资存量为10553万美元,对CAREC投资存量为8577万美元;2012年末,中国对上合组织投资存量上升至124.24亿美元,对CAREC投资存量上升至135.26亿美元(表4、表5)。投资流量攀升至48.88 亿美元。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流量则呈现一定的波动性,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投资流量额增长率为-40.56% , 对CAREC 的投资流量的增长率为-43.8%,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和CAREC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增加。其中中国对某些成员投资流量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如2012年中国对区内成员的投资流量中,哈萨克斯坦的提升最为显著,超过俄罗斯成为区内吸引中国投资的第一大伙伴国。从投资国别来看,中国对区域内其他成员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俄、哈,其次为蒙、巴、吉,对中亚其他国家的投资比重则很小。

(二) 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中亚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供给不足,运输效率低,使得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区域内成员在公路、铁路货运以及航空运输方面加强了合作,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

1.中国积极推进公路、铁路以及边境合作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积极推进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国向上合组织成员提供了9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来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公路的建设和修复项目进展顺利;另外,中国有两条铁路与哈萨克斯坦相通,一条是阿拉山口到哈国的多斯特克口岸铁路,另一条是霍尔果斯到哈国热特肯口岸的铁路。并且中哈两国依托铁路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起了跨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跨国际合作区。预计到2018年,跨国边境合作中心的货物流通量可以达到3000万吨,这将会极大促进中哈两国的双边经贸发展。CAREC则通过积极推进交通走廊的建设来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预计到2017 年,货运量将达到2007 年的3倍。

2.“丝绸之路”的空中通道已经建立。航空运输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快车道的有效方式,中国已经分别与哈、吉、乌、塔4国签订了《双边航运运输协定》。南航新疆分公司对中亚地区的航线已全面开通,包括15座通航城市、16条国际航线。新疆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莫斯科、塔什干、阿拉木图等的国际航线,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 个大中城市和疆内12 个地、州、市的空运网,至此“丝绸之路”的空中通道已基本建成。

(三) 服务贸易在增长

近年来,随着成员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服务贸易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工程承包合作和金融合作发展最为迅猛。

1.工程承包合作。工程承包合作是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为止发展最快的合作形式。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工程承包合作的发展呈现一个连年上升的态势。2009年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工程承包合作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较之2008年仍有所增长。2012年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工程承包合作额达到了95.85亿美元,增长率为24.0%(表6)。

从国别来看,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中国在该地区工程承包主要的合作伙伴,2012年4国分别占区域内总工程承包额的29.0%、17.2%、16.4%和13.6%;中国与巴、俄、哈、土合作工程承包额占整个中亚地区总工程承包额的76.2%;中国不但在中亚地区的工程承包额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且工程承包的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2006年新疆特变电工与塔吉克签订了3.4 亿美元的高压输变电成套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节电约14%;又如华为公司向乌提供改造电信网的电信设备;中国石油向乌提供设备。国际工程承包合作的发展有助于带动相关设备的出口,以此来提升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层次。

2.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金融中心。与贸易投资合作相比,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金融合作较为滞后。大多数中国客商在与中亚地区进行贸易投资时,都需要经过新疆来进行资金转账、付款、结算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区域内各成员都逐渐意识到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与中亚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之间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合作行动,采取了一些实质性合作举措(表7)。

总体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金融合作程度不高、合作方式单一,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金融开放程度较低,普遍存在进入壁垒。区域内各成员之间资金不能自由流通,银行间信息沟通不畅,封闭的金融监管模式阻碍了地区资本的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了金融资金对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三、制约中国与中亚区域各国经贸合作深化的因素

(一) 成员各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别间参差不齐

成员各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在因素,中亚区域内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其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都是依靠单一资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其经济发展受油气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自200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能源市场整体需求下降,国际油价不断下跌,这使单一以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俄、哈的经济深受打击并陷入衰退。中亚地区其他国家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甚至被列入低收入国家。因此,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实力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国相互协调政策的余地有限,进而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

(二) 地缘政治因素中亚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敏感的宗教文化特征,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中文化成分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中亚各国都是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其中个别国家受宗教影响较大,这会对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中亚地区毗邻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让中亚地区的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抱有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中亚地区希望依附中国,从中国得到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崛起给本国带来不利,这种担忧对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深入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 大国博弈因素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地位,因此中亚地区成为俄、美、中等大国博弈的焦点。对于俄罗斯来讲,由于历史原因,中亚地区属于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从经济、政治、军事到安全,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俄罗斯逐渐加大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力度,从而强化其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同时,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异常敏感。俄罗斯力图控制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所有关键环节,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建设天然气管道使得俄罗斯开始对中亚的控制力有所担心。因为俄罗斯把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合作,不仅仅看作是能源问题,而且也看作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

对于美国来讲,美国有着非常明确的中亚战略。首先是对中俄两国实施战略包围,从而掌控欧亚大陆;其次是为了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而争夺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最后是为了遏制恐怖主义势力的扩张。目前美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投资者,其投资主要流向了哈萨克斯坦进行油气资源的开发。此外,中亚地区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希望从美国得到更多贷款和投资来帮助本国的经济发展。除美国外,欧盟、日本、韩国和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积极向中亚地区投资。可见,因为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互为掣肘,这对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增加了困难。

(四) 区域贸易投资便利程度低

上合组织和CAREC都致力于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贸易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总体而言,区域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高,其便利指数排名靠后。在跨境贸易便利排名中,中国排名74 位,巴基斯坦位列91 位,俄罗斯位列157位,其他成员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排名均在180位以后。中亚地区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致使运输成本过高,时间无法估计。投资环境欠佳,导致对该地区投资具有较高的经济风险,这对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促进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投资合作水平明显落后于贸易合作水平。因此,要提高中国同中亚地区的整体经济合作水平,就必须在巩固提高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合作,发挥投资刺激效应。要抓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机遇, 以“ 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促进中亚地区的大合作。

1.依托SCO和CAREC两个机制,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形成政策顺畅沟通渠道。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这两个组织的作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政策信息交流平台,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成员之间可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协商制定相应的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在各国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上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

2.尽快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以道路联通和货币自由流通来促进贸易投资的畅通。新疆毗邻中亚地区,是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应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疆作为中亚地区本外币兑换的一个试点地区,应乘势而上,将新疆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贸易投资便利化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应在现有的机制框架之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跨境交通运输、跨境结算、标准一致化和海关程序等的相互协调,推进中国和中亚地区的金融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消除贸易壁垒,提升整体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挖掘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实现区域内的互利共赢。

3.以民心相通来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推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稳步发展。新疆是与中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新疆和中亚地区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所以要充分发挥新疆与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和人文优势,加强沿线的城市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彰显西域文化软实力。

注释

①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资源密集型包括(SITC0-4)五类,劳动密集型包括(SITC6,SITC8)两大类,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包括(SITC5,SITC7)两大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宁.“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07).

[2]邢广程,孙壮志.上海合作组织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7.

[3] 秦放鸣,张力民,毕燕茹.从投资角度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J].开发研究,2012,(02).

[4]祝辉. 非经济因素是制约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软障碍[J].新疆社会科学,2008,(4).

[5]魏东赟,胡江龙,李军. 新疆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6]胡颖,李道军. 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J].新疆财经,2010,(04).

[7]李芳,龚新蜀,张磊. 外商直接投资与新疆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

[8]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