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市政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应用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98次
  • 评分4
  • 54
  • 0

王瑀

摘要:本文分析了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特性,结合中国现阶段市政基础设计建设的宏观条件及需求,研究了综合管廊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及投融资模式,为综合管廊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综合管廊;发展;应用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地下综合管廊也称共同沟,是指在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空间,将两种以上管线集中布置于其中,从而构成以管廊为平台的市政管线敷设系统。就现实而言,也就是把城市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以及电力、电信等管线管线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的地下空间内,形成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

随着城市功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提高,目前许多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已由过去的几种发展成包括给水、排水、再生水、燃气、燃油、电力、通信、热力、公安通讯、交警、路灯、军用等十多种管线,在平面敷设及竖向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密集网络,成为一个城市的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线。然而,这些网络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铺展的范围越来越大,土地、房屋等权属的变更使得管网系统更加错综复杂。如何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空间资源难题,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节省土地、减少污染,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按照目前世界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普遍采用市政管廊进行市政管线综合,这将是解决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管线与空间矛盾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

二、综合管廊的特性

1.综合性

受体制、政策、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城市以往的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市政管线工程基本上实行各自为政、分散建设、自成体系的建管方式,而综合管廊则是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网络管理系统,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

2.长效性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管廊,一般可保证长时期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和发展增容空间(60年),可以做到一次投资,长效使用。

3.低成本性

传统的各种市政管线一般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方式进行铺设,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造成了一种浪费。综合管廊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多方使用、共同受益,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弊病,综合成本得到降低和控制。

4.环保性

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很长时间(50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

5.可维护性

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

6.抗震防灾性

市政管线集中设于地下综合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兼顾设置人防功能。

7.营运可靠性

管廊内各专业管线间布局与安全距离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结合防火、防爆、管线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和分隔区段,并制定相关的运营管理标准,安全监测规章制度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

8.高科技性

管廊内外设置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检为辅的多种高科技手段,确保管廊及其内部管线的全方位监控,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效果。

三、综合管廊的分类

根据功能,目前的综合管廊可分为四种类型: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缆线型综合管廊、干支混合型综合管廊、混合型综合管廊。具体内容如表1。

四、综合管廊投融资机制

在经营城市的理念被认同以后,公用设施的经营将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公建民营,也可以民建民营,可以官督商办,也可以由政府和民建共同合作,可以采用BOT、TOT、BT、OT 等办法。在日本公共设施的经营方式中,有一种“公设民营”的委托方式,即将场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建成后委托民建单位负责管理、经营。庞大的建设费用由财政承担,而经营则委托有能力的民建单位来承担。这种办法已成为日本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的一种模式。在美国,吸引民建企业经营公共设施,甚至在一些政府专门机构的世袭领地里展开竞争的做法,被克林顿向全美公务人员推荐。国内各大城市在多年来的投融资机制改革中也取得过许多经验,如地铁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机制等。可见,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拓宽融资渠道,设计多样的投融资方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特殊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强而自身可经营性弱的属性特征。例如,可经营的土地是一种资源,将她与综合管廊紧密地结合,通过土地经营开发的收入来支撑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通过综合管廊的服务效能来提升土地使用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投融资机制;再例如,可经营项目也是一种资源,将工业、商业乃至服务业的大型项目与综合管廊密切结合,通过企业的经营收入来支撑综合管廊的建设投入,类似宝钢集团建设地下电缆综合管廊,也是一种良性的投融资机制。良性的投融资机制能够实现,关键是事前进行周密的规划与筹措,平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形成“搭桥”政策,充分挖掘可经营性资源的市场。

五、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

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对减少建设浪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等方面,已成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城市中发挥了城市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输送载体作用,是维护城市生命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推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其实施意义重大。

1.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和人口及开发强度的增加,城市对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市政管线敷设方法从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受到了严峻挑战。综合管廊不失为解决这些难题的好办法。与直埋敷设管线相比,综合管廊有着很强的优势:能改进市政管线的敷设方式,大大减少管线敷设的外部费用,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可以克服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线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观念的革新,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能促进道路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净化城市空间、优化空间资源、提升环境质量。

2.是体现节约型城乡建设的需要

由于综合管廊将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根据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的研究,国内城市中每年因施工产生的地下管线事故,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400 亿元,并由此产生极为严重的“扰民”现象。而管廊在节约城市资源方面的综合效益是极为明显的。以中国台湾省信义市6.5km管廊为例,虽然比单项建设多投资5亿元台币,但建成75年间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台币(包括堵车、肇事等社会成本的降低、道路及管线维修成本的减少等)。

3.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水、热、电/讯、气等城市生命线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表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由于城市管线设施设置在管廊内,可以避免过去因电线杆折断、倾倒导致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了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是实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是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是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节约型城乡发展的实践需要,是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