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藻海无边》中的镜像作用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40次
  • 评分4
  • 67
  • 0

章刚

(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摘要:《藻海无边》是英国女作家琼·里斯的代表作,在这部经典作品中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和构思生动描写了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帝国主义、文化压迫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在这部作品中,镜像技巧是尤其值得注意研究的,作者在对主人公的描写和介绍中,通过一系列的镜像来衬托和反观,大大加深了文本的思想深度,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写作形式,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小说《藻海无边》中的镜像作用,深入剖析文本中的文学魅力及哲学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琼·里斯;《藻海无边》;镜像作用;哲学;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80-03

一、《藻海无边》及其作者琼·里斯的介绍

(一)英国作家琼·里斯介绍

琼·里斯(Jean Rhys),英国当代女作家,凭借小说《藻海无边》于1966年获得英国皇家文学会奖,1967年又获W.H.施密斯奖,并被接纳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琼·里斯凭着自己对《简·爱》一书的深刻研究,对幽禁在顶楼上的疯女人安托瓦内特——罗切斯特前妻的出生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充分了解,再加上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理解和同情,写出了这本精彩的小说,使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没有正面描写的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在内容上补充了《简·爱》的空白,可以说是《简·爱》的姐妹篇。琼·里斯是英国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女作家之一,她善于使用象征等手法,文笔简练,笔触细致入微,在无华的文辞中蕴藏着艺术之美。

(二)《藻海无边》的内容及文学意义

《简·爱》一书中被人忽视的疯女人给了琼·里斯莫大的灵感和触动,于是疯女人被琼·里斯写进了《藻海无边》这部小说,在这里作者充分地运用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周围镜像的联系,深刻地剖析社会大背景下女主人公受到各种刺激不断建立又不断失去,在追寻中建构自我同时又否定自我身份以至于陷入痛苦和疯癫状态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藻海无边》是对《简·爱》一书的超越和突破,《简·爱》被西方女性视为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等的典范,它完全地摒弃了对于代表苦难、弱者的疯女人的关注,只是一味地将关注点放在了追求幸福上面。这是被抽象化、理想化的较为片面、单一的文学,这样的文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只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表达对于人性、社会等方面的关注,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不能一针见血地反映社会现实。

而琼·里斯的《藻海无边》则从《简·爱》中不被注意的角落入手,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一个英国殖民者的混血后裔,从小过着寂寞的生活,成年后在继父及罗彻斯特父兄的安排下,嫁给了罗切斯特。按照英国法律,她把3万英镑陪嫁全部归到罗切斯特名下。然而,丈夫贪图的只是她的钱财,对她没有丝毫的爱情。因为安托瓦内特的母亲伯莎死于精神病,罗切斯特就故意用伯莎来称呼她以示轻蔑和羞辱;尽管婚后安托瓦内特尽力取悦他,换来的却是更深的嫌弃和厌恶。最后,罗切斯特想方设法把她带回英国,像囚犯一样将她囚禁在桑菲尔德庄园的顶楼上,迫使她走向疯狂。很显然,对于《简·爱》来说,简·里斯的作品就是一篇翻案文章,表明的是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藻海无边》是阴暗的,同时也是艳丽的,是用艳丽来表现阴暗的。西印度群岛繁复的色彩和植物之中掩藏着不可告人的罪恶——以被害者的名义行使的罪恶,以仇恨浇铸的罪恶。

《藻海无边》无疑具有深刻的反殖民主义寓意,用安托瓦内特的形象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殖民主义宗法社会等级制度的危害性有更深刻的揭露,因而具有更深的社会意义。安托瓦内特放火烧了庄园,自己也葬身火海,这种自取灭亡的反抗象征了某种坚决不妥协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使《藻海无边》一书显出独特的光彩。

二、镜像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何谓“镜像理论”

镜像理论是由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 -1981)提出的。拉康是一名法国的精神医生,也是最富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之后才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其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然而,它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拉康颠覆了自笛卡尔以来一切思想文化传统。

(二)镜像理论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

拉康镜像论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拉康清醒地意识到实体性主体的虚无,无论是实在存在的本我,还是意识主体的存在,都是一种本体论上的误指关系。镜像阶段在他看来,人类知识“就其最一般的结构”来讲,先天具有偏执狂特征。笛卡尔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反而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其最终思考和追寻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是谁?”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向我们阐明了作为“我”的诞生及意义,“我”本不是实在的本体,而是一个虚无,这种看似是悲剧的生命历程,其实在告诉我们人生并非悲剧,而是充满希望。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摆脱对于影像的迷恋,才能够不断地从各种偏执的镜像中解脱,突破自我迷恋的陷阱,回归真实的本体。这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说到底还是因为外界一切他者都能够成为自己的镜子,这种关系本身就是颠倒、自欺的,是虚构、无有的,拉康的镜像理论不仅仅是对权威哲学的颠覆和重申,它更加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教化意义。拉康的镜像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分析“我”的存在,进而可以把这种认识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同化周围的一切,这种欺骗关系其实也是对镜像理论的怀疑,所谓的镜像理论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道理,其实它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

三、《藻海无边》中的镜像及其作用

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身份的认同始终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的生存之本,也是存在的根基所在。而“我”的存在,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地接纳和认同,就是由于镜像的存在。在《藻海无边》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形象的塑造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像来实现的。多重的镜像让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文本更加具有可读性。其实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就是通过这一面面的镜子来自我凝望、自我反观,在茫然困顿的现实中,这些镜像一方面是用于折射作者心声的重要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主人公精神的痛苦,是文本特殊的意义所在。具体而言,可以大致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藻海无边》中的镜像关系: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母亲的镜像关系、与奶妈的镜像关系、与丈夫的镜像关系、与其他黑人的镜像关系、与文本中“镜子”的镜像关系。从这几重镜像关系中来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作者的匠心,进一步体会小说本身的时代意义和宿命感。

(一)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母亲安妮特的镜像关系

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母亲安妮特构成了小说的第一重镜像关系,作者通过象征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母亲建立起深刻的联系,母女二人无论是在名字上还是外貌上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可以说母亲安妮特就是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镜子。她们有一对僵尸般的眼睛、挺拔的身材、乌黑的长发、白色的裙子,她们有相同的爱好——跳舞。另外,母女二人的命运也极为惊人地相似,她们两个人都被人视为“疯子”,丧失了独立的位置及尊严。也就是说,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她们的心声被淹没在时代的风尘里。尽管她们是极为类似的,但是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还是无法从母亲那里得到母爱,母爱的缺失让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她极为失落,同时也极为渴求能够得到母爱的温润。母亲安妮特是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镜子,但是母爱的缺失彻底让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变得冷漠。

(二)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的镜像关系

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无法从母亲安妮特那里寻找母爱,而其黑人奶妈恰恰给予了她母爱般的温暖和呵护,这种情感的确赋予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无比的能量,促进了她的自我建构。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教会她唱歌,对她拥抱,还会使用黑人的奥比武术来帮助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内在的矛盾,让她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位奶妈,这位“黑婆子”不可能与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有过于亲密的接触。这种扭曲的映射关系彻底地让她们的关系瓦解了,种族对立无法挽回存在已久的温情。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黑人奶妈的镜像关系,让主人公的形象更为丰满,情感的纠葛、灵魂的挣扎、对未来的恐惧和迷惑,这使得小说更加复杂,显示了作者本身无比的惶惑。

(三)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丈夫罗切斯特的镜像关系

可以说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和她的丈夫罗切斯特是互为镜像的关系,他们的婚姻是失败的,罗切斯特不爱她,他只想从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那里得到一种绝对的控制和权威。罗切斯特先控制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全部财产,继而将她作为驯服的对象,他开始对其他女人疯狂地试行爱欲,这让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经受灵魂的不安和折磨。丈夫罗切斯特将她视为“他者”,和自己彻底地对立起来,他将安托瓦内特关进阁楼,剥夺了原本属于她的自由。因此这种镜中的自我形象彻底破碎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再也无法对着这面“镜子里的身影”露出笑容了。那些原本属于她的香气、那些漂亮的衣服、曾经镜子里的人也永远地飘了出去,飘到了九霄云外,无影无踪。

(四)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周围黑人的镜像关系

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周围黑人是小说中另一重镜像关系,种族的对立使得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受到了黑人的排斥,她被周围的黑人称作“白蟑螂”,但是安托瓦内特也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黑人,“我从没正眼看过哪个陌生黑人”。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被一个黑人姑娘奚落,她处于黑人和白人之间的范畴,因此被称为“白蟑螂”,自尊的丧失让她觉得人生处处充满迷茫。库利布里庄园被黑人烧毁,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去找蒂亚,这位“自我的他者”却没有给她应有的帮助和鼓舞,而是冷眼相对,曾经的友情化作仇恨。镜像关系在暴力中荡然无存,女主人公所拥有的一切化为泡影,这给她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身份的缺失彻底瓦解了她,她在那个特定的社会和时代里根本得不到救赎,她只有整日面对一面面“魔镜”,从魔镜中看到诸多狰狞的面孔,却无法看到希望,这是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五)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文本中“镜子”的镜像关系

镜子作为本文中的一个特殊的镜像,不仅可以作为文本的重要线索,同时也能够与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形成镜像关系。照镜子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社会行为,镜子作为女子特有的标志,也是女子身份的重要显现。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到了修道院,她发现宿舍里缺少镜子,其实这就是对自我身份的否定。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在自我的凝视中她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在一个梦里,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那个鬼。这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她手中的蜡烛燃烧起来,火焰组成一面莫大的镜子,她在这面镜子里看到了“磨坊主的女儿”……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镜像其实都是自我身份的映射,从镜中看到什么其实本就存在过什么。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在火后重新获得新生,她寻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这些富有创造性的镜像关系深刻揭示了社会和时代在主人公身上的烙印,表达了一种神秘、沧桑、深幽的宿命感和无力感。

多重的镜像让小说本身变得更加神秘,也赋予了小说奇特的生命力。镜像作为一种神奇、富有魔幻的意象,更加加剧了一种近乎宿命的预兆。多重的镜像贯穿在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生命历程中,给读者更为深刻的领悟。《藻海无边》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作者能够将镜像这一哲学思维游刃有余地运用在文本中,既能够加深小说的精神浓度,同时还颠覆超越了传统的文学形式,这对于小说今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静.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性关系观点读《藻海无边[D].河南大学,2008.

〔2〕武萌.论《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马小洁.论《藻海无边》中的人物与象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4〕王涛,金睿明.论《藻海无边》对《简·爱》的超越——互文性批评理论视角下的文本对比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5〕陈佳,孙瑜.“疯癫”的背后——从女性主体性探寻的角度看《藻海无边》[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邹天雨.论哥特元素在《藻海无边》中的应用和功能[J].青春岁月,2013(7).

〔7〕王涛,陈红梅.《藻海无边》中镜像技巧的运用——女主人公之身份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8〕李英姿.打破镜像,重塑自我——《藻海无边》镜像手法的运用解读[J].文教资料,2010(9).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