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 投稿张政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51次
  • 评分4
  • 18
  • 0

梁彩云 谢日升 王亚军

【摘要】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未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从中医辨证施护、心理、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 w后应用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ain Intensity Numerical Rating Scale,PI-NRS)来测定观察护理前后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的变化,对镇痛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入院时及入院2 w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治未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3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与研究,其理论思想日臻完善和成熟,发展到今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治未病”主要有三个重要环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但在临床护理中主要从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治未病”理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符合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的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即: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并有典型的常规放射学RA骨破坏的改变,可诊断为RA。全部患者均无外伤史和感染史,根据RA的中医分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未病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未病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3±5.6)岁;湿热痹阻证10例,寒湿痹阻证9例,痰瘀互结证 5例,肝肾阴虚证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3±7.2)岁;湿热瘀阻证11例,寒湿痹阻证8例,痰瘀互结证6例, 肝肾阴虚证5例。两组均出现随访丢失1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复杂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在本实验之前,向入选的患者讲明本次研究目的及在研究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害,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和自由选择;并告知患者此次研究的好处及安全性。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研究采用对照组实施风湿病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治未病组在风湿病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医辨证应用“治未病”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护理干预2 w后进行疼痛强度 (PI)及疼痛缓解度(PAR)观察;疼痛强度(PI):采用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记录。0为无痛,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由患者将其疼痛程度在相应数字上划圈。观察记录时间: 治疗前及护理干预2 w后。疼痛缓解度 (PAR):由护理人员将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按下列分级标准记录。0度为未缓解,1度为轻度缓解(缓解约25%),2度为中度缓解 (缓解约 50%) ,3度为明显缓解(缓解约75%以上) ,4度为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 ,记录时间与疼痛强度同步。镇痛效果判定: 镇痛总有效率=(中度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本组总例数×100 % 。显效率=(明显缓解+完全缓解)/本组总例数×100 %。通过上述指标进行评估。

1.2.2既病防变收住患者因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一些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的特异性,把辨病论治与辩证论治相结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针对护理,提高临床疗效,防止病情的恶化。①寒湿痹阻证:护理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安排患者病区在有阳光照射处,此型患者以促进气血运行、舒展关节为主,局部采用中药熏洗,方用:制附片20 g,细辛10 g,制川芎30 g,桂枝30 g,川椒20 g,防风15 g,苍术15 g,薏苡仁30 g,羌活15 g,独活15 g。同时可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以散寒祛湿。饮食上常食用辛温食物,如药酒、羊肉汤、猪骨汤等可用葱、姜、胡椒等做佐料,食后盖被有微汗,从汗发散使寒湿邪而解。②湿热瘀阻证:此型多为风湿活动期,病情多变,多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干燥、清凉;饮食上以清热利湿饮食为主可服用薏苡仁、冬瓜、赤小豆汤等,忌辛辣、温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芥末、桂皮、酒等,局部采用中药熏洗,方用:海桐皮30 g,黄柏30 g,苍术15 g,土茯苓15 g,茯苓30 g,马勃15 g,延胡索20 g,毛冬青30 g,滑石30 g,防己2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同时发热患者不宜采用酒精降温,以防汗腺闭塞;以免加重病情。③痰瘀互结证:病室宜干燥,注意防湿保暖,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冬瓜、丝瓜、白粥、水瓜、黄瓜等,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等。局部采用中药熏洗,方用:红花10 g,鸡血藤30 g,海风藤20 g,当归20 g,乳香10 g,没药10 g,紫苏10 g,羌活10 g,半夏15 g,泽兰15 g,毛冬青30 g,延胡索15 g。并可睡前中药泡脚,并按摩涌泉穴以调和气血。局部可用针灸、艾灸、TDP灯照射,尤其是采用针灸或按摩后活动,可改善关节功能。④肝肾阴虚证:保持病房湿度适中、光线柔和;饮食上常进补益肝肾之品,如甲鱼肉、鸭肉鸡肉、鹅肉、猪肉、羊骨髓、桂圆、芝麻等,忌食寒凉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块、西瓜、西红柿、兔肉等。局部采用中药熏洗,方用:石楠叶10 g,海风藤30 g,熟地30 g,山茱萸20 g,牛膝15 g,威灵仙30 g,青风藤30 g,地龙30 g,杜仲20 g,桑寄生20 g,续断20 g。经常按摩命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2.3瘥后防复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疾病初愈,虽症状消失,但此时正气未复,邪气未尽,脏腑衰弱,气血不充,阴阳失衡,需经多方面的悉心调理,方能渐趋康复[1]。“临床治愈并不等于疾病的完全康复”[2]。风寒湿三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风、御寒、防潮湿。如劳动后勿当风吹;不食冷饮;不穿湿鞋、湿袜等;冬季应注意保暖。同时坚持服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长期治疗,防其复发。久病必虚,累及肝肾及其他脏器,尤以肝肾为甚,因此补益肝肾气血常为治疗和防止类风湿关节炎复发的重要一环,临床常以十全大补汤合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治疗本病常获良效。另外在食补上注意多食用牛肉、猪肉、羊肉、狗肉、鹿肉、蛋类、动物肝肾、鲫鱼、黄鱼、墨鱼、淡菜、海参、虾、虾米、甲鱼、桂圆、荔枝、葡萄、桑椹、栗子、大枣、牡蛎、芝麻、黑芝麻、牛奶、粟米、核桃仁、莲子、藕粉、胡萝卜等食品以补益肝肾气血。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入院时PI测定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后2 w进行PI疼痛评估数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PI疼痛测量分值较为接近 对照组患者测量分数为6~8分,平均6.12分。治病组患者经PI测定,分数为6~8分,平均6.18分。对入院时两组患者PI测定值进行t检验,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护理干预2 w后,治未病组患者PI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2 w后PAR及疼痛缓解效果比较,治未病组的止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治未病”思想主要精髓体现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告诫人们要“预防为先”、“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已病防变”、“未病先治”等思想[3]。RA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气血阴阳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痹阻而发病,因此,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舒筋通络多为痹症的主要治疗原则[4]。本研究通过应用PI-NRS量化记录疼痛强度、缓解度及止痛有效率,根据四种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施护,有效地判定治疗效果。在寒湿痹阻证应用中药熏洗方中的附子温通十二经,苍术、薏苡仁祛湿显著,川芎、细辛、桂枝、防风、羌活等药既能祛风散寒,又能祛湿止痛,饮食上常食用辛温食物祛风散寒;湿热瘀阻证应用中药熏洗方中的海桐皮具有壮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苍术、黄柏、防己、薏苡仁、茯苓、滑石、土茯苓、毛冬青等药具有清热祛湿、消肿除痹的功效,饮食上以清热利湿饮食;痰瘀互结证应用中药熏洗方中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乳香、没药、延胡索、红花、鸡血藤、当归、毛冬青等药既活血又能养血止痛,乳香、延胡索调气活血且不伤正气,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肝肾阴虚证应用中药熏洗方中的石楠叶具有祛风通络、益肾止痛的作用,熟地、牛膝、桑寄生、续断、杜仲等药物均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功能,在熏洗的热刺激下,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经脉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同时结合饮食上常进补益肝肾之品。经护理干预2 w后,表1显示治未病组患者PI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治未病组的镇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 [5],提高临床持续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能减轻症状、提高和巩固疗效,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6]。本研究中证明应用“治未病”理论对RA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发掘、总结、完善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念,不断丰富其内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临床许多疾病的防治中,使祖国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周少林,林汉芳.“治未病”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146-147.

[2]金成强,宋敏.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骨质疏松的思路[J].中医研究,2010,23(5):56-59.

[3]吴弥漫.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思想[J].新中医,2007,39(5):1.

[4]谢日升,梁彩云,王亚军,等.中医辨证联合微创经筋刀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9):57-59.

[5]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0.

[6]程玉玲.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72.

乳腺癌术后同期完成乳房重建和双乳对称手术安全有效

美国Mark L Smith等专家最近研究指出,同期完成乳房重建和双乳对称手术不仅可以使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双乳立显均称美观,降低行二期双乳塑形手术的概率,而且安全、有效。该研究文章在线发表于于2014年10月的Arch Plast Surg上。

(摘自《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