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精“赏”细“琢”——习作讲评模式初探

  • 投稿Sta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64次
  • 评分4
  • 52
  • 0

福建福鼎市实验小学(355200 ) 纪素芳

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讲评重于指导,恰当的作文讲评,能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浓厚兴趣,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忆”“赏” “琢”“寻”——这是笔者几年来习作讲评模式的四字法宝。下面结合拼句游戏,笔者就习作讲评课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忆”——擦亮游戏的趣味之光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人类学研究发现:游戏是孩子的特点和天性。有学者也坦言:儿童时期就是游戏时期。若将游戏和习作相结合,必能扫除笼罩在孩子心中的阴霾,让他们在切身参与中感受并分享游戏作文带来的快乐。游戏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激趣、启发、辅助的功能,成为儿童习作的催化剂和有力抓手,促使儿童在游戏的情态中提升表达水平。拼句游戏规则是:班级分成四个大组,以自由选择的方式,第一组写班级同学的姓名,第二组写在哪里,第三组写表示怎样的词语,第四组写做什么事。四组词语分别放在纸箱里,任选一个学生从四个纸箱里各抽出一张纸条组成一句话。“李艳在厨房快乐地洗澡。”“郭丰睿在马桶上大口地吃汉堡。”“翁思瑜在大海里辛勤地捉蚂蚁。”……这样的拼句,让人啼笑皆非。习作指导课上,学生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讲评课一开始,我就以快乐的语气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作文游戏课的情景吗?你们能用一个词形容你们当时的心情吗?比如:一想起当时 ,我就 。”忆过往,现情境,用词句回忆游戏情景,擦亮游戏的趣味之光,很好地承接了作前指导。“回忆”这一敲门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作后的讲评。

二、“赏”,倾听自我的心灵之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高贵的经验。欣赏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善良。习作讲评更要注重赏的力量,教会学生赏什么,怎么赏,为什么这样赏。

(一)明目生辉——赏妙题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俗话亦言:“题好文一半,花香蝶自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给文章标题“化妆”,为标题巧施“脂粉”,让题目俏丽清新起来,虏获阅文老师的“芳心”,吸引众多读者的眼球。《欢乐交响曲》《笑声大本营》《不笑?怎能不笑?》《花儿翩翩开》《句句惊心》《疯“抽”狂“拼”》《“疯狂”NO.1》《这节课,爽!》……以上习作题目,或移花接木,或巧用修辞,或反弹琵琶,或翻新剧名,或中西合璧,或直抒胸臆,或创改新词,可谓妙“题”连珠!我再由“妙题”叩问作者:取这个作文题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由“妙题”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同学们 ,读了这些题目,你们有什么感受?我再链接一些普通的没有个性的题目:《难忘的一堂课》《班上的笑声》《有趣的游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从前后不同的题目中对比反思:题目是文章的一双眼睛。拟个好题目,尤为重要,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令读者一见钟情。

(二)情趣横生——赏“猪肚”

管建刚老师说:“不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动作,而是我们没有那么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没有一颗写作的心去捕捉……”我们教师在讲评前要细读,胸有成竹方能鉴赏有据。课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鉴赏作文语言的现代感的。

“他若是真的敢在教室里洗澡,定有N多人把他拍下来,发到微博空间里,那他岂不是一夜走红?”

“‘蔡倩文’三个字映入眼帘。‘噢,NO!’我顿时愣住了,怎么会抽到我呢?要是让我知道是谁,我要灭了他!”

“唉,神马都是浮云,有惊无险。杨静上台后,保持着笑里藏刀的姿态,仿佛要把她恨的人K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抽到的是她的好朋友施雨凝。”

“甘雪妮在操场上无聊地写作业。我立即石化,这就是好学生的幸福吗?我可真倒霉呀,白高兴一场,我以为这次甘雪妮一定糗大了,没想到……”

接着,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这几个片段,想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读”中发现这几个片段运用了网络流行语,在“赏”中悟出写作文要用上时代语言,和时代来个亲密接触,这样作文才会充满现代气息。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赏“猪肚”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借助了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倾听自我的心灵之声。通过直观的范文呈现,教师匠心独运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文字的语言之美,通过“读——赏——悟”,让学生真正借文悟写,从“赏”学“法”,品得真情,习得妙方,强调个性和创新,为快乐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除了欣赏“妙题”和“猪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到习作的“凤头”会“起舞”,“豹尾”要“掷地有声”。

三、“琢”,发现习作的言语之症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提高习作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在“赏”中习得写作方法后,要通过多次“读”,发现“文症”,哪怕是一个错误的标点也不要放过。如以下习作出现的典型病症:

“我的心才慢慢放下,杨静又从第二个袋子抽出一张……杨静又从第三个袋子抽出一张……杨静又从第四个袋子里抽出一张,笑逐颜开地说……”

在引导学生发现以上片段衔接上的不足后再出示下面这个片段:

“在底下笑嘻嘻的陈圣亨,打开第一张纸条一看……我等待着第二张的到来……读完第三张,呃,我要抓狂了,现在对第四张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两个片段对比鲜明,学生对衔接之法了然于心后进行修改,行文流畅了许多。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我也特别赞赏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琢”中有商有量,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信心。

四、“寻”,灵动习作的成长之思

写作,是一种寻找,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在“忆”中激趣,在“赏”中习法,在“琢”中提升,在“寻”中内化,习作讲评过程就是灵动习作成长的过程。题目、开头、正文、结尾四个方面,只有反复实践,习作才能更出彩。不管是师评,还是学生自评,不管是学生互评还是师生共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习作的习惯,从而在作文后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能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达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每一次习作,只有用心、真心、细心地去精赏细琢,我们才能让学生做到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坚持“忆、赏、琢、寻”。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