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小学音乐学科新旧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4-11
  • 阅读量60次
  • 评分0

  摘    要:文章以内容挖掘、词频统计和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以Python中jieba词库的分词、词频统计和词性划分为研究工具,对中小学音乐学科新旧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课程标准升华总结了旧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新课程标准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建构了综合系统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旧课程标准;音乐学科;中小学;

  

  学科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学科化表述,是国家教学指导性文件[1]。研究课程标准不仅可深入了解其内容与要求,还可知晓教育的改革动向与趋势,从而使课程标准得到有力贯彻。2022年,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2](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综合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五门学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升级课程结构,深化课程内容,设置学业监测,成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文件[3]。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4](以下简称“旧课程标准”)存在哪些异同点?今后音乐学科的发展方向与教学任务是什么?基于以上设问,本研究选定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剖析。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内容挖掘、词频统计和比较分析为研究方法,以Python中jieba词库的分词、词频统计和词性划分为研究工具。首先,从宏观上对比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找出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的可比项,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

  

  其次,通过jieba词库的划分,去除形容词、量词、方位词等,余下名词、动词与动名词。对于动名词的区别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如“活动”一词,先检索文本中出现“活动”的数量,并依照语境判断该词作为名词和动词的比例分别为多少,然后参照具体比例为其定性,如表1所示。

  

  再次,提取文件中的高频词。高频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对一定的语料进行统计后,按词次高低进行排序,前面几位即为高频词[5]。虞秋雨等[6]认为若某一关键词在某一领域文献中反复出现,则该关键词表达的主题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高频词界定公式进行计算。其中n表示高频词中的最低词次,D表示总词数。根据该公式对上述每一文件进行开方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分词后的全部词数

  

  表2 剔除低频词的词数

  

  最后,设置一个二级维度,即名词与动词,名词归结于音乐学科的某一内容,动词归结于音乐学科的某一程度。最终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高频词呈现为共有名词、共有动词、独有名词、独有动词。

  

  二、研究结果

  

  (一)课程目标词频对比

  

  课程目标是某一学科在指导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具体表述,是学生在学习该学科后具体要达到的程度,也是该学科在实施过程中的方向和准则。旧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由“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部分组成;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确立。概括来说,课程目标完成了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1. 共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共有词是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中均出现过的,根据上述设置的二级维度,将共有词分为共有名词和共有动词,词频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来看,“体验”“生活”“情感”的词次相差不多,这与音乐的本质是分不开的,是音乐学习的必备能力,相差较多的为“文化”“能力”。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这些尤为重视。

  

  从图2来看,“欣赏”“感受”“发展”的词次相差不多,相差较多的为“学习”“理解”“增强”。由此可知,新课程标准更关注音乐能使学生获得怎样的能力、了解怎样的文化。

  

  2. 独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独有词是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中分别出现的,更能将其差异进行显著区分与甄别。根据上述设置的二级维度,独有词分为独有名词和独有动词,词频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从表3、表4来看,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比旧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描述得更为细致、内容更为丰富。从词类上可看出,旧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意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则以“艺术核心素养”为主轴,重视现代技术手段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并强调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学科的交互。

  

  独有动词也被称为行为动词,代表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表现。从表5、表6来看,旧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围绕音乐本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演唱、演奏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同样注重音乐本质,如“感知”“创作”等;同时“了解”“表达”“运用”“设计”等词更多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且这些动词对学生行为程度也进行了阶段性划分。

  

  (二)课程内容词频对比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联结教育理念与教学实情的中枢纽带。旧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各领域下又派生出3~4个相关子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五个学科组成,各学科以欣赏(欣赏·述评)、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部分为艺术实践基础,如图3、图4所示。

  

  从内容框架的一二级标题来看,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只是在个别词语的表述上做了细微调整。从具体内容来看,旧课程标准围绕几个二级标题对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表述,而新课程标准在围绕二级标题对各个学段表述的同时,又将各学段与10项学习任务相连接。并且一年级至二年级与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习任务略有不同。为兼顾“六三”学制、“五四”学制的需求,六、七年级的学业要求分年级表述。此外,新课程标准中的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部分。

  

  1. 共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本部分共有词同样分为共有名词和共有动词,如图5、图6所示。

  

  从图5来看,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共有名词是几部分词数最多的,共24个,词次变化最大的属“学生”一词,翻了10倍,说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了。其余的词次变化大多在2~3倍,词频突变的程度较高,反映出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描述更加细致入微,对教学实施者与研究者更有利。

  

  图6中的共有动词共14个。从横向来看,旧课程标准中的动词词次较均衡,最低为7次,最高为23次;新课程标准的动词整体词次波动较大,最低为13次,最高为106次,其中“表演”“表现”“演奏”“学习”“进行”“演唱”的词次是高于平均值的。从纵向来看,新课程标准中的“表演”“表现”“演奏”“学习”“进行”“演唱”“运用”的用词频率较旧课程标准有大幅提升,均在3倍以上。由此可知,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表现能力和应用能力。

  

  2. 独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根据高频词界定公式得出,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独有名词有76个,独有动词有56个;旧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独有名词有1个,独有动词有2个。由于词数相差悬殊,本部分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并做简要描述。通过检索发现,旧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独有名词“领域”及独有动词“能够”和“说出”分别分布在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部分,且“能够”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学段,“说出”分布在各个领域的三年级至九年级学段。说明该版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能力的行为描述多以“能够”作为标准,且在三年级至九年级学段较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表述能力。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独有词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剔除无实际意义的词2个,剩余74个。其中频次最多的词为“特点”,检索发现该词的表述多为“身心特点”“音乐特点”。通过表7可看出,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重视以下五点:一是姊妹艺术之间的交互融合,如“戏曲”“戏剧”“舞蹈”;二是关注音乐基础内容的学习,如“记号”“节奏型”;三是学习方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唱游”“故事”;四是注重民族音乐,如“民歌”;五是注重现代技术手段在音乐学科中的应用,如“数字媒体”。

  

  从表8来看,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如何学”,还体现了“教师如何教”。“了解”“感知”“认识”“理解”“探索”等词体现出学习音乐由浅至深的过程,还表明新课程标准在关注音乐本质内容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态度和能力的逐步形成。这种能力是以音乐为轴心,并向外扩充的多方位思维能力,如感性、判断、具象和抽象、探究创新等。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内容更加细致全面,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在独有词的词数上相差较大的原因。

  

  (三)课程实施词频对比分析

  

  对于课程实施环节,新课程标准和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略有差异,新课程标准表述为“课程实施”,旧课程标准表述为“实施建议”。通过结构比对可发现,旧课程标准的该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而新课程标准在上述基础上加入“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1. 共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本部分分为共有名词和共有动词两部分,如图7、图8所示。

  

  图7中的共有名词共17个,从词频比例来看,差别不大,词频突变幅度较小,但其中也存在细微差别。如“评价”一词,旧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定量评价、自评、互评和他评;新课程标准中则表述为表现性评价、多主体评价、综合性评价、多环节评价。

  

  图8中的共有动词共11个。其中词频突变起伏较大的为“学习”和“发展”,均在2倍以上。笔者对“学习”一词进行检索,发现旧课程标准关于该词的表述为“个体学习”“全面学习”“音乐学习”“辅助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等;新课程标准关于该词的表述为“学习情境”“学习经验”“学习迁移”“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学习深广度”“学习共同体”等。笔者又对“发展”一词进行检索,发现旧课程标准对该词表述为“发展想象力”“发展自我”“发展创造力”;新课程标准对该词的表述为“素养发展”“身心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时代发展”“社会发展”。

  

  2. 独有词词频对比分析。

  

  本部分分为独有名词和独有动词两部分,如表9、表10、表11、表12所示。

  

  从表9、表10来看,旧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独有名词分别表明:强调音乐的情绪情感,注重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突出音乐本质,即审美能力;关注民族音乐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深化各教学、文化领域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中的独有名词分别表明:把艺术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向,把任务驱动作为教学环节的主要路径;突出质量评价,强调课上课下“两把抓”,从制定题目、检测水平、保证学业质量等方面督促学生进步;鼓励音乐教师时常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参加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

  

  基于表11、表12进行文本检索发现,旧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中的独有动词主要围绕教师和学生展开描述,较重视学生演唱、演奏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中的独有动词与上述提及的测评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强调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灵活多样性,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个体的研究能力。

  

  三、讨论

  

  (一)新课程标准升华总结了旧课程标准

  

  通过词频比对可发现,新旧课程标准在各环节存在许多共性,如关注音乐基础知识、强调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但前者词数超过后者,说明新课程标准是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订的。通过升华、总结与提炼,建立了描述更为全面、系统的课程标准,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二)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

  

  素养是行为能力,是行为指向或实践导向的,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与融合[7]。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聚焦强化和升级转型,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8]。在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完成了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板块认真贯彻这些素养的同时,加强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为内驱力,以教学内容为主战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态度和行为能力为最终目的,在各个板块的词频分析部分均有体现。

  

  (三)新课程标准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的取向[9]。其要符合音乐课程特质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习主体的阶段性、连续性、具身性,是学生形成良好态度与行为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在大的教育观念引领下,联系姊妹艺术,融合其他文化,将学习方式转变为任务驱动式、单元整合式、活动推进式、情境体验式。这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学习方式多元的音乐课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交流能力、参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概言之,新课程标准改良了旧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多重选择的平台。

  

  (四)新课程标准建构了综合系统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和课程理论指导下,由课程各要素按照一定结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具有人才培养功能的系统[10]。新课程标准打造了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这是此次课标发布的一大亮点。新课程标准面向1~9年级,其中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8~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这样既保障了幼儿园综合课程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衔接,也实现了中小学课程到高中课程的过渡。从统计结果来看,其体现出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及课程内容与学生年龄阶段的一致,也体现出各阶段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层次。概言之,新课程标准升级了旧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使音乐课程向艺术课程的子课程迈进,使音乐课程由碎片化向一体化推进。

  

  总之,中小学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对旧课程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升华,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据此抓住重点,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周文叶,董泽华,等.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1-13,1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杜宏斌.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9):57-6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黄耿昭.《人民日报社论全集》高频名词词义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6] 虞秋雨,徐跃权.共词分析中高频词阈值确定方法的实证研究:以新冠肺炎文献高频词选取为例[J].情报科学,2020,38(9):90-95.

  

  [7]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11):8-18.

  

  [8]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3.

  

  [9] 张亚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22-28,160.

  

  [10] 郭晨,赵晓燕.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