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用教学,将语文引向明亮那方

  • 投稿家慧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14次
  • 评分4
  • 50
  • 0

江苏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心小学(226681) 艾月莲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

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

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文本无论是遣词造句的规范性,还是谋篇布局的合理性都彰显作者的独运匠心。因此,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注重对文本字词句段等语言元素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

1.忍痛割爱,遴选语用教学资源

一篇精美的文章,精彩词句有时溢满全篇。因此,教学时教师常常不忍割舍,造成面面俱到实则一面不到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文本语言的外显形式,更要与文本的核心价值主旨进行有效链接,对文本中的语用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遴选,必要时甚至忍痛割爱,确保最适切的语言作为学生语用教学的资源。教师在细读文本中要保持敏锐的语用眼光,开掘出文本语言中深藏寓意的核心语词,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悉心体悟,感悟方法,提升语用素养。

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是一首现代诗,很多词句与日常的用法不同,彰显出诗歌语言独有的艺术性、生动性和凝练性。教学中,教师可先紧扣“染”字引导学生想象品味,感受“染”字形成绿色浓郁的表达效果。接着,教师以此字为教学抓手,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类似用法的特色语言,并运用相应方法实现对其他语言的体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紧扣关键字词感知文本意境的能力。

2.积极体验,创设语用教学情境

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叶澜教授也曾提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中的语用实践平台形式多样,聆听说话、阅读写作、写字背诵等都是语文实践的应有范畴。而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机械枯燥地进行,否则就会陷入纯机械主义的泥潭中,导致学生的厌烦。因此,必须依托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大道无痕中自然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和语用水平。

例如,《永远的白衣天使》一课讲述了叶欣护士长在非典蔓延期间的感人事迹。但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非典蔓延时他们才刚刚出生,根本就难以体会非典病毒的可怕。丧失了这一点,他们对人物品质的感知就会大打折扣。而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学生平常的感冒难受想象非典病人的痛苦,并出示视频图片,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医护人员的可贵精神。最后,在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激发学生体验表达的欲望:叶欣的家人会说 ,叶欣的同事会说 ,叶欣的病人会说 。这样让学生从现实情境走向文本情境,从生活中的真实本我走进文本的虚拟本我。

二、让语用价值在补白对话中彰显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内涵。而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其某一方面的能力,更注重于众多能力的综合运用。即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水到渠成运用综合能力,满足学生表达和交际的需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听说演的方式,切实提升体现语用价值。

1.紧扣文本留白,彰显语用价值

许多文本由于作者创造和表达等原因,常常会在文本中进行留白。这些留白不管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但都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效果。如果处理得当,这些留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体现语用价值、强化语用效益的重要资源。紧扣留白,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体味感知文本的整体意境,而且也为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提供了扎实有效的平台。

如,《郑成功》一文在描写官兵浴血奋战时始终都没有主人公郑成功的描写,显然这是作者运用反衬的写法,以官兵的英勇表现来凸显郑成功的英雄气概和军队的训练有素。在教学中,教师敏锐地意识到文本的这一留白,让学生依据文本描写官兵的语言想象郑成功的表现,并从人物的表情、对话以及内心等不同的层面展开;然后,让学生模拟表演,进行文本语言的补充,这样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文本中的留白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以形象思维的形式进行情感体验,深入有效地探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了语言表达与自身情感认知的高度融合,提升了学生语用意识和能力。

2.紧扣文本对话,彰显语用价值

在叙事性文本中,作者常常运用人物之间的逻辑对话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俗话说:“言为心声。”有着怎样的心理就会说出怎样的话来。因此,从写作层面审视,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下,人物呈现出来的对话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扣住叙事性文本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个性,设身处地感受人物对话中展现出来的内蕴,并在适时的表演对话、想象对话中诱发学生对人物内心的体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哪吒闹海》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的描写以及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想象表演,为人物想象补充了对话内容。学生富有童趣的表演不仅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他们也能沉入文本人物的情感世界中,实现了与人物的交融,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让语用功能在规律提炼中激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会学习的人也将成为新的“文盲”。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对文本鉴赏、研究以及感悟应该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点。因此,语文课堂应该重视语文学习的工具特性,激活学生的语用功能。

1.融会贯通,辐射语用实用范畴

归类意识的渗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相似板块的学习中,习得方法,感悟技巧,并在类似内容上付诸实践,强化运用,以便于在更多的环节中相机使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例如,感知文本结构,小学阶段学生最先接触的文本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在认知结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对“这一篇”课文结构的体悟洞察,更要帮助学生提炼这一结构呈现出来的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判断此类文本的篇章结构。如,在教学《东方之珠》一文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读第一自然段中列举的三处景点与课文的分写的四个自然段一一对应,帮助学生习得“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感悟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感知系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质疑问难,凸显语用个体特性

文本是作者自身情感认知、审美意识的语言流露。而读者因为自身生命经历的不同对相同的文章阅读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如果学生能够将阅读感受的差异性转化为自身的问题,无疑是精彩而富有智慧个性的语用能力。

教育的核心就是让人摆脱人云亦云的桎梏,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具有鲜明独立意识和自我思考能力的生命个体。因此,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意识,让学生敢于问、善于问,激活学生的质疑欲望,将会功莫大焉。

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令教师哑口无言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八路军在,要让一个孩子去放哨?为什么王二小落在敌人手上,八路军就开枪了呢?八路军有没有在王二小死后建一个纪念碑?课文为什么不写这个?……

所有的问题彰显出学生对文本描述真实性的怀疑和逻辑性的否定。这样的质疑对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语用魅力也在这样的质疑问难中得意充分体现。

语用意识让语文课堂重新回归本我状态,让儿童重新回到了真正的童真状态。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强化语用意识的教学,让语文沿着更加纯净的路径朝着更明亮的方向前行。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