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收入增长了为何还是感觉钱紧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978次
  • 评分4
  • 16
  • 0

文/王琛莹 李林 史额黎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0%,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数字。

对此,很多人有切身感受。近日,有媒体通过益派咨询对205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一年,40.4%的受访者收入水平有所提升,45.4%的受访者表示“和以前差不多”,只有1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过去一年的收入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

“工资的上涨是阶段性的,并且往往不是在所有行业同步进行。有些行业在今年调整,有些行业在去年调整。同时工资增长也会有行业、工种之间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解释。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字是物价涨幅。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2%,涨幅较2013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近五年来的物价涨幅新低。

从字面上看,收入增长跑赢了CPI。但在实际生活中,关于物价的每一点变动,总是能牵动公众的神经。调查中,72.5%的受访者感觉到蔬果肉蛋等食品类价格上涨,65.7%的受访者认为外出就餐时人均价格提升;52.7%的受访者感受到交通成本的压力;45.4%的受访者认为水电燃气等居住成本上升,38.0%的受访者认为租房、买房价格在升高。

经常外出就餐的张璟华对物价变动的直观感受是“外卖变贵了”:“以前我家楼下餐馆的外卖,人均也就20元,现在差不多要25元,而且设置了最低的外送标准。”

既然物价总体涨幅并不大,为何百姓仍能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

“一方面,CPI指数反映的是物价相对涨幅,并不是物价绝对值的下降,所以老百姓仍然感受到物价上涨。”刘元春解释,“另一方面,对于生活成本和食品类消费价格的上涨,公众往往感受深切。”

“从消费心理来讲,人们往往对降价的商品感觉不明显、不注意,而对涨价的商品关注度更高。同时,食品类商品的消费频次高,所以人们对价格变动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金融投资项目主管赵亚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大家都认为是‘被增长’了。但实际上,与过去的购买力水平相比较,现在的购买力是提高了。”刘元春说。

“还是能感觉到收入增长带来的变化的。”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甘肃省平凉市市委书记陈伟说,国家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让不少市民的腰包鼓了些。

“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陈伟告诉记者,以前,辛辛苦苦一年,拿到手的钱可能只有几千元。但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多了,一年下来,拿回家的钱基本都能过万。

“这里面还有个心理预期的问题。”赵亚说,“百姓对物价变动的敏感度高,对收入上涨的敏感度低,造成心理预期上的不一致,所以会感觉到收入涨得少,物价增得快。”

“生活好了,支出也在变大。”陈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解释,“过去不买房,现在要买房,加上银行利息还本,肯定就觉得开支大了,钱不够花了。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刘元春预测今年的工资水平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收入调整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有些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较大。而这些结构性问题恰恰酝酿了大家对工资涨幅的不满意。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收入调整总量不一定增长很快,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大家感受到福利。”刘元春进一步解释,因为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传统的增长方式会发生变化,有一些企业单位的工资上涨幅度有可能受到经济增幅下滑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调兵山市金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金占忠认为,这几年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不过他也提到,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会让人有心理落差。

“农村和城市相比还是有距离的。要买车、要买楼,钱可能就不够用了。”金占忠说,和沿海城市比,自己所在的辽宁省内陆城市收入也要低一些。“但和过去比,收入还是增加了。”金占忠说。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副部长张少春也提到,收入分配改革要起点公平,保证贫困人口的最低收入,在再分配领域进行调节,使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祉。

(转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