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汉语“窄”语义场演变研究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13次
  • 评分4
  • 96
  • 0

常天宇

摘 要:通过建立汉语“窄”语义场,并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窄”语义场中各词位的历时演变过程,对比各词位的语义价值和语用价值。“窄”取代“窄”语义场中其他词位,成为指称“横距小”这一范畴的主导词位,源于其自身较高的语义价值和语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核心词 窄 语义场 词义演变

一、引言

在汉语中,“窄”语义场所指称的“横距小”这一范畴几千年来并未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词位之间的价值关系不同,用来指称该范畴的词位(即“能指”)是不同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组合关系存在着丰富变化。本文将各时期表达“横距小”这一范畴的“能指”,包括“隘、狭、窄、局、褊、陋、仄、促、窘、迫、逼”11个词位,组合在一起构建同义义场,以语义场为单位,对其中各词位做历时分析;同时,对“窄”的“所指”演变做历时分析。最后,综合能指与所指的演变情况,弄清“窄”在历时演变过程中,逐步取代其他词位,成为“窄”语义场主导词位的原因,这在汉语词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

此外,由于“横距小”这一范畴属于汉语语义范畴的核心范畴,用来指称该范畴的能指也因此进入汉语核心词的序列当中,对“窄”语义场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汉语核心词的研究。

二、“窄”语义场各词位的历时演变

1.隘

“隘”,《广雅·释诂一》解释为“狭也”。“隘”与“嗌”同源,“隘”是“咽喉”,“狭窄逼仄的哽嗓咽喉之地”也称“隘”,如《淮南子·兵略》“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所以,作为名词,“隘”指“险阻的关隘”;作为形容词,“隘”就指“狭窄得难于通过”了,如《诗·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隘”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大概出现于西周或春秋时期。这两个义位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存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没有产生其他义位。

2.狭

“狭”,《说文》释为“隘也”,《玉篇》“不广也”,指两边的横距小。“狭”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在战国初期就已出现,如《吴子·应变》“左右高山,地甚狭迫”。现代汉语中该词位与“广”相对,不再指与“宽”相对的两边窄,而是指四周范围窄。

3.窄

“ 窄” 的最初义位为“ 狭隘; 狭小” , 《集韵》“狭也”,以前有时写作“迮”。这一义位大致产生于先秦战国时期,最早见于《尉缭子?兵教下》:“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表现在义素结构上为“[空间]+[横距]+[小]”。到了晋代,“窄”由“空间”转移到“人”,“人”的“横距”小了,则变得“紧迫、困难、窘迫”,如晋?陶潜《杂诗》之七中的“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玉篇?穴部》“窄,迫也。”“窄”就来源看,与表“压榨”义的词有关,如南朝·梁(一说晋)宗懔《荆楚岁时记》的“以糯米熬捣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釀之,石窄令熟。”“窄”义为“榨压”。正因为如此,“窄”除表“两边狭小”之外,还常表“四边狭小、处处受局限、受逼迫”义,如《西岳华山亭碑》“处所逼窄,窸窣有声”。到了唐代,“窄”的义位又发生了变化。其一,它的义素由“人”上转移到了“物质”上,产生了“短缺”义,如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其二,它的义素由“人”进一步深入到“人心”,“人心”的横距小了,就产生了“不舒坦”义。如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王琦汇解:“中区窄,谓心事不舒。”到了金代,“窄”的义位又发生了变化,“空间”的“宽度”小了,所以它的容量也就少了,就容易变得“整齐、漂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遮遮掩掩衫兒窄”。凌景埏校注:“窄,整齐、华丽、漂亮的意思。”这个义位和最初的“狭隘、狭小”差别较大。到了现代汉语时期,“窄”只保留三个义位:一是指“横的距离小”(跟“宽”相对);二是指“(心胸)不开朗,(气量)小”;三是指“(生活)不宽裕”。“压榨”义、“物质短缺”义与“整齐、漂亮”义已消失。从“窄”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整体变化的次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后期产生的义位与最初义位的语义差别较大。

4.局

“ 局” 指“ 横距小” 这一义位, 大致产生于春秋时期。如《管子·白心》:“大者宽,小者局。”又如《荀子·正名》:“局室、芦帘、藳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周书·异域传序》:“两仪之间,中土局而庶俗旷。”明·刘基《雷说上》:“有夫耕于野,震以死。或曰:‘畏哉!是获罪于天,天戮之矣。’刘子曰:‘噫,诬哉!何观天之局也!’”现代汉语中此义位已消失。

5.褊

“褊”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出现于战国中期,《说文》解释为“衣小也”,由此可见,“褊”特指“衣服狭小,处处紧窄”,如《左传·昭公元年》:“(叔孙)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论衡·自纪》“夫形大衣不得褊。”“褊”常被用于比喻义:一是比喻“土地的狭小”,如《左传·昭公元年》“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二是比喻“心地、器量的狭窄”,如《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南史·王弘传》:“弘性褊隘,人有忤意,辄加詈辱。”现代汉语中本义已消失,只保留比喻义。

6.陋

“陋”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大致产生于西汉时期,如《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王逸注:“陋,小也。”意为“狭小,低矮”。再如宋·陆游《感怀》诗之一:“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阸狭也……引申为凡鄙小之称。贾子曰:‘反雅为陋。’淮南注曰:‘陋,鄙小也。’”这是其情态陪义扩大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该义位在使用时虽然保留了“狭小”的本义,但偏于强调“粗简、破旧”,引申义使用较多。

7.仄

“仄”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大致产生于三国时期,如《广雅·释诂》:“仄,陿也。”意为“狭窄、狭小”。又如《后汉书·袁闳传》:“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现代汉语中,该词位多与“逼”构成双音节词“逼仄”使用,较少单用。

8.促

“促”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大致产生于魏晋时期,如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世说新语·言语》:“江东地促,不如中国。”《后汉书·郦炎传》:“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南史·王莹传》:“(王莹)既为公,须开黄阁,宅前促,欲买南邻朱侃半宅。”此义位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9.窘

“ 窘” , 表“ 环境既狭窄又迂曲, 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一义位大致产生于汉代。《淮南子·要略》中“穿通窘滞,决渎壅塞”,“窘滞”同“穹窒”,是“狭曲而滞碍难通”的意思;《后汉书·郦炎传》“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狭且促”解释了“窘路”。此义位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10.迫

“迫”,《说文》:“近也。”在表示自然环境时,“迫”意为“两边逼得很紧,空间非常狭窄”,如《后汉书·窦融传》:“西州地势局迫。”刘峻《金华山栖志》:“登自山麓,渐高渐峻,垄路迫隘,鱼贯而升。”作为动词,“迫”又表示“两边挨得越来越近,空间(或时间)越来越小或越少”。《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思是让羲和不要加鞭,不要靠近日落处的崦嵫山;司马迁《报任安书》:“涉旬月,迫季冬。”意思是再过个把月就逼近季冬了。“迫”用于人事上,多表示“由于活动天地的狭窄或者日益狭窄而感到受局限、受压迫,不得舒展”。《吕氏春秋·贵生》:“全生为上……迫生为下。”“迫生”就是在各方面都受制约的情况下局迫地生活;《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迫”也是“受到逼迫、压迫”的意思。由文献资料来看,“迫”指“横距小”这一义位至晚到汉代产生,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11.逼

“逼”指“横距小”这一义位在三国时期已存在,如三国·魏·曹植《七启》:“于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再如晋·葛洪《抱朴子·文行》:“若夫翰迹韵略之广逼,属辞比义之妍媸,源流至到之修短,韫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绝也。”“逼”在现代汉语中表“狭窄”义时,仅与“仄”构成双音节词“逼仄”作为书面语体使用。

从上述各词位的发展过程来看,“横距小”这个范畴大约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至晚出现于春秋时期。最初用于表示“横距小”这个范畴的词位是“隘”,来源于生理器官咽喉,借咽喉狭窄逼仄的特征来形容现实中的某地狭窄逼仄、难以通过,属形容词。后来发展出名词,亦是指险阻、难以通过的地方。总体来看,“隘”是用来指称地形的,而且指地形的两边。“狭”的产生要晚于“隘”,从文献资料上看,其产生于战国初期,是用来专指地形上两边的“横距小”。《说文》中,许慎以“隘”训“狭”,可见其同义关系。“窄”从来源看,与表“压榨”义的词有关,这与“隘”“狭”是不同的,因此“窄”除了指两边的“横距小”外,还指四边“横距小”,它的指称范围要比“隘”和“狭”大。“局”本义为“约束”,《说文》“从口在尺下”,“尺”表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法度是严谨的、限制范围的,因此“局”除了“基”义、“拘束、约束”以外,还带有“一定的、不宽广的范围”之义,“局”用来指称“横距小”这一范畴,是其属性陪义扩大后形成的。“褊”用来指称“横距小”这个范畴,出现时间较晚,但它最初所指是限于“衣服”的,专指“衣服狭小”,表现在义素结构上为“[衣服]+[横距]+[小]”,后来“ 土地” 替换了“ 衣服” , 变成了“ [ 土地] + [ 横距]+[小]”,用来指“土地少”。战国末期,“内心”又替换了“土地”,变成了“[内心]+[横距]+[小]”,用来指“人气量窄,心胸不宽广”。“陋”指“横距小”大致产生于西汉时期,本义即“狭窄、狭小”,但后世多用其指“设施简单不完备”,如简陋;“样貌不好看”,如丑陋。这是其情态陪义扩大产生的结果。“仄”本义为“倾斜”,属会意字,小篆字形像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促”本义为“紧迫”;“窘”本义为“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迫”本义为“逼近”,《说文》:“ 迫, 近也” ; “ 逼” 本义为“ 接近, 靠近” , 《说文》:“逼,近也”;“仄”“促”“窘”“迫”“逼”用来指称“横距小”,皆为其属性陪义扩大后形成的新义位。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窄”语义场也由最初的“隘、狭、窄、局、褊、陋、仄、促、窘、迫、逼”演变至“隘、狭、窄、局促、褊、逼仄、陋(巷、街)”,而“窄”也由“窄”语义场中后起的非主导词位逐步演变为主导词位。

三、“窄”语义场各词位价值对比

通过比较“窄”语义场各词位之间的组合与替换情况,结合当前词义演变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造成汉语核心词“窄”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是语义价值和语用价值。

(一)语义价值

“窄”语义场中用来指称“横距小”这一范畴的词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基义的基础上发展扩大而来

本义指“横距小”,但指称范围略有区别,如“隘”“ 狭” 多指地形; “ 窄” 既可指地形又可指人内心,“褊”本专指衣服,后来扩大到指称地形、人的内心等。

2.由陪义发展扩大而来

“仄”“促”“窘”“迫”“逼”这五个词位本来并不指称“横距小”这一范畴,之所以后来发展成这一词义,是由其自身的属性陪义发展扩大造成的。

3.其他

“陋”本义虽为“狭小、低矮”,但其情态陪义的扩大最终造成其义位转移,其“狭小”义在现代汉语中虽得以保留,但处于弱势地位,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范围不广。

从古今演变过程来看,较稳定的词位是第一类,它们的古今义位差异不大。第二、三类则不够稳定,在发展过程中,或者已经消失,如“窘”“迫”;或者参与构成双音节词,其本身由自由义位变成了实际上是语素义的非自由义位,如“局促”“逼仄”。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类词位的语义价值较高。

第一类词位包括“隘”“狭”“窄”“褊”四个词位,其中“隘”和“狭”的各义素之间的组合关系紧密,一般是[空间]+[横距]+[小]。而“窄”与“褊”的各义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并不紧密,替换其中的一个义素,就可改变其所指内容。即:

褊→[衣服]+[横距]+[小]→衣服紧窄,不宽松

褊→[空间]+[横距]+[小]→地形狭小

褊→[人]+[内心]+[横距]+[小]→人的气量不足、心胸狭窄,内心不舒坦

窄→[空间]+[横距]+[小]→地形狭小

窄→[人]+[处境]+[横距]+[小]→人受压迫

窄→[人]+[内心]+[横距]+[小]→人的气量不足、心胸狭窄,内心不舒坦

窄→[物质]+[横距]+[小]→物资短缺

窄→[空间]+[容量]+[小]→空间容纳事物少而整齐漂亮二者相比,“窄”具有更高的语义价值,在“所指”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能及时改变自身的语义,适应新的“所指”。

(二)语用价值

张志毅(2012)认为:“义域,是指义位的量,是义位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义域可分为大小域、多少域、语用域。……使用范围就是指的语用域,它是义位组合的伙伴范围,也指适用的语体、语域、地域、时域等。”维特根斯坦1922年在《逻辑哲学论》中强调:“只有在命题的语境中,名称才有意义。”研究语义场中各词位的组合与替换关系,不能忽视词位在使用过程中所处的具体语境。因此,我们需要对各词位进行语用域对比,以期得到使“窄”处于主导词位的原因。(见表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窄”在指称“横距小”这个范畴时,它的语用域是最大的。语言使用中存在着“喜新厌旧”的心理强势,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所指”,有着不同的“能指”,如“隘”出现于西周或春秋时期,而“狭”出现于战国初期。但是“窄”能在数千年的语言演变中依然保持着汉语词汇中的核心地位,这与其自身极高的语用价值是分不开的。“窄”的语用域最大,可用于指称地形、心理、处境、物质等四种情况,而其他同义词位的指称范围都少于“窄”。这使得“窄”能够克服“喜新厌旧”带来的影响,以其自身广泛的语用域活跃于词汇的使用过程中。

另外,语体差异影响语用价值。“窄”字在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中同样适用,而“褊”“隘”等词多用于书面语体。“褊”虽然能弥补“窄”不指称衣服的缺陷,但仅出现于古汉语中,现代汉语中用以指称“衣服窄小”的义位已消失,且“褊”仅见于书面语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词位的演变是由语言结构内部语义价值与语用价值的差别产生的不平衡性造成的,而人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又追求着语言的经济与简洁,即保持语言系统的有序平衡。在这种矛盾的作用下,语义场中的各个词位就会发生价值变化,表现在“窄”语义场上,就是“窄”成为主导词位,而其所指“横距小”这一范畴由于属于核心范畴,“窄”也进入到核心词的序列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中舒,李格非等.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2]汉语大词典编辑部.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Z].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王凤阳.古词辨(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7]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古汉语研究,1993,(4).

[8]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常天宇 山东烟台 鲁东大学文学院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