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汉英临时量词的时空性特质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32次
  • 评分4
  • 59
  • 0

肖引引 毛智慧

摘 要:基于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采用语料库研究法,从时间性和空间性角度,研究汉英临时量词的时空性特质。研究发现:汉英临时量词都存在时空性特质,汉语两种语言的临时量词都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时空性特质,名词性临时量词主要表征了其所修饰事物的空间性,动词性临时量词主要体现了其修饰事物的时间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临时量词 时间性特质 空间性特质

一、引言

学术界对于量词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量词研究早在1898年就开始,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称量词为“别称以计数者”。目前,学界对专用名量词的研究已经从多个角度展开,如:赵秋盈(2010)把这一类量词归为准量词;李灿(2007)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临时量词;王文斌、毛智慧(2009),研究了临时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异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关系。目前,学界对汉英时空性特质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主要有:王文斌(201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王文斌(2013)《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质——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但从时空性特质方面对临时量词进行的的研究据我所知还没有。本文基于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做出如下假设:在临时量词领域,汉英两种语言都偏向于空间性特质;汉语的空间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二、临时量词的界定

在临时量词分类这一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郭先珍(1987)认为,临时量词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临时借来表量的,他们只用于一定的语言场合,多具有修辞色彩。朱德熙(2004)认为,临时量词是从名词借用而来的量词。在汉英表量结构中,许多量词都是由名词、动词等演变过来的,特别是英语中,英语本身没有专门表示个体的量词,这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动词或名词来进行表量,汉语中也有很多名词或者动词在特定场合下被借用来对事物进行表量。这一类词本身不一定具有表量功能,但在特殊的语境中用作量词,它们不但保留原本的语义,还可以表现出作为量词与另一个名词搭配所表现出的整体意义。这些量词脱离了表量结构之后,仍属于名词或动词的范畴,它们本身的词汇意义饱满,修饰效果丰富,我们把这一类量词称为临时量词。除此之外,王文斌(2009:6)还指出,汉语和英语中的表量结构分别是"数词+量词+名词"和“数词+量词+of+名词/a(an)+量词+of+名词”。如:

(1)我什么都不缺,我拥有一街晚秋的阳光,以及免费的沉实浓郁的木香。(席慕蓉《短文集》)

(2)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林徽因《激昂》)

(3)Downtown Washington,D.C,is a sea of people around9:30 am.,extending from near the White House.

(4)After a storm of weeping they exchanged condolences and congratulations.(http://dict.ebigear.com/w/reunion/)

例(1)中“一街晚秋的阳光”为一个表量结构,其中“街”的本义是“街道”,是一个名词,该例中,“街”被借用作为量词修饰“阳光”,表现了阳光的充足,这就使它具有了表量功能,它脱离了“一街晚秋的阳光”这个表量整体之后,是一个名词,其本身词汇意义饱满,所以在这里“街”就是一个临时量词。例(2)中的表量结构“一瞥最敏锐的锋芒”中的临时量词“瞥”原本是动词,表示用眼角迅速而恶意地看人,并没有表量的功能,在该例句中,它用作量词修饰“锋芒”,表达了这种锋芒的细小、快速。例(3)中的表量结构“a sea of people”中的临时量词“sea”本意是“大海”,它是一个名词,原本不具有表量功能,在该例中,它表达了人数之多。例(4)中“a storm of weeping”属于表量结构,其中“storm”属于名词的范畴,其本身不具有表量功能,而在这个例子中表现了哭泣的强烈,就像暴风雨一般。

三、临时量词的分类

通过对语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相关文章的解读,我们发现,临时量词与名词搭配时同样存在静态意象模式和动态意象模式。所谓静态,指表量结构中的量词描述的是静止的状态,而动态描述的是运动的状态。由于静态意象模式中的临时量词多由名词充当,我们称之为名词性临时量词;同理,由于动态意象模式中的临时量词多由动词充当,我们称之为动词性临时量词。

(一)名词性临时量词

名词性临时量词指的就是从本身不具有表量功能的名词借用而来,在一定场合用来表量的量词。这些词脱离了这个表量结构之后是一个名词,具有其本身的意义,而且是静止的状态。如:

(5)一刹那间,他幻想自己一张臂成了一尾潇洒的燕子,剪四月的云于风中。(余光中《四月,在古战场》)

(6)A wave of cigar smoke accompanied Ogilvie in.(Hotel,1965)

(二)动词性临时量词

动词性临时量词指的就是从本身不具备表量功能的动词借用而来充当量词的。这类词脱离了表量结构是一个独立的动词,具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而且表示一种运动的状态,这类词就叫作动词性临时量词。如:

(7)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林徽因,《情愿》)

(8)For a instant,I felt a thrill of genuine fear,rising the hair on my arm.( http://www.putclub.com/html/download/masterpiece/twilight/2010/1028/20953.html).

四、时间性和空间性理论

王文斌(2013:2)指出:“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的规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处于特定的空间。时间离不开空间,空间显现时间。”[4]时间性体现的是事物的运动过程,而空间性体现的就是事物。我们把汉英临时量词分为动词性临时量词和名词性临时量词,而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亚里士多德(1986:55~56);陈平,1988;张伯江,1994),故我们可以认为名词性临时量词具有空间性特质,动词性临时量词具有时间性特质。

五、汉英临时量词的时空性特质

一切事物都具有时间性特质和空间性特质,汉英临时量词同样具有这种特性。其中,名词性临时量词由于是从名词借用而来,故用于表量结构时,所体现的是其所修饰事物的空间性特质。同样,动词性临时量词由于是从动词借用而来,故用于表量结构时,所体现的是其所修饰事物的时间性特质。

(一)汉英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

空间性体现的主要的是事物的形态和状态,不具有动态性。这其中还包括离散性和连续性理论。离散性和连续性理论这两个理论首先由数学家提出,“世间万物都逃不出连续或离散的状态”(丁昳玲,2013)。离散性是指非连续性,“在任何两个语言单位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的这样一种性质可以称之为语言的离散性”(钱冠连,2001);我们把语言的离散性认为是语言的空间性特质的一种体现。汉英名词性临时量词由于是从名词借用而来,它所体现的是事物的状态和形态,是一种非连续性的事物,故汉英名词性临时量词具有离散性,而这种离散性也恰好体现了汉英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如:

(9)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姜燮《霓裳中序第一》)

(10)雨夜跋涉中,突然望见一豆灯光在远处静静燃烧。(《南方周末》2004-07-03)

(11)The actor looked out from the stage onto a sea of faces.(《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1998)

(12)Now,the final critical step in winning the future is to make sure we aren’t buried under a mountain of debt.(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46751/169394)

例(9)中表量结构“一帘淡月”中的临时量词“帘”原本为名词,不具有表量功能,在该例中,“帘”被借用来来形容月光,赋予无形的月光以有形的状态,让月光变得有形。“帘”是一种静态的意象模式,体现的是事物的形状,不具有动态性,故“帘”体现的是事物的离散性,所以在该例中“帘”体现了汉语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例(10)中,“一豆灯光”是表量结构,“豆”为名词,本身不具备表量功能,临时量词“豆”借用来形容灯光,体现的是所修饰事物的形态,“豆”是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具有离散性的特点,故“豆”在该例中体现了汉语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例(11)中,表量结构“a sea of faces”中的名词性临时量词“sea”被借用来修饰“faces”,体现了人数之多,使得人数多的这种状态可以更好地被理解,表现的是一种人数量很多状态,“sea”作为名词,体现的是静态的事物,在该例中体现了英语中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例(12)中,表量结构中的临时量词“mountain”被借用来修饰“debt”,表现了债务繁多就像山一样的状态,不具有动态性,故“mountain”在该例中体现了英语名词性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

(二)汉英动词性临时量词的时间性特质

时间性主要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过程,是事物呈动态的状态。这里涉及到连续性理论。连续性是和离散性相对的理论,连续性是指不可数的,不能明显区分出个体的,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的这样一种性质。我们把语言的连续性认为是其时间性特质的一种体现。汉英动词性临时量词由于是从动词借用而来,体现的是所修饰事物的动态性,故汉英动词性临时量词具有连续性,也就是具有时间性特质。

(13)他撒开手,一掬缨络,一把落花似的幻变,还为的是那不定的悲哀,归根儿蒂结住在这人生的中心!(林徽因《秋天,这秋天》)

(14)黑色孵着一流徐缓的小溪,和水里映衬的惨淡的云霞。(焦菊隐《夜嚣》)

(15)He ordered them to bring in a bundle of sticks,and said to his eldest son:“Break it.”(The Father,His Sons,and The Bundle of Sticks in Aesop’s Fables)

(16)Each contraction may bring a rush of joy so overwhelming that the pain recedes into the background.(http://dict.youdao.com/search?le=eng&q=a%20rush%20of&keyfrom=dict.index)

例(13)中,表量结构“一掬缨络”中的临时量词“掬”为“用两手捧”,该例中,掬被借用来修饰“缨络”,体现了缨络的动态性,是一种动态的意象模式,故在该例中临时量词“掬”体现了汉语动词性临时量词的时间性。例(14)中,表量结构“一流徐缓的小溪”中的临时量词“流”本是一个动词,不具有表量功能,该例中借用“流”来修饰小溪,体现了“小溪”流动时的动态性,体现了汉语动词性临时量词的时间性特质。例(15)中,用“bundle”表示“sticks”的数量,体现了“sticks”被捆在一起的动作,同样体现的是所修饰事物的动态性,是一种连续性的状态,故在该例中,“bundle”体现了英语动词性临时量词的时间性特质。例(16)中,表量结构“a rush of joy”中的临时量词“rush”是由动词借用而来修饰“joy”的,表现出了快乐突然涌来的动作,而且这种动作时连续的,具有动态性,故“rush”在该例中体现了英语动词性临时量词的时间性特质。

六、结语

通过对汉英临时量词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由于英语中没有专门的量词,只能借助于一些其他词类来表量,所以英语中的临时量词非常丰富,可以说,英语中的大部分表量结构都与临时量词有关。汉语中虽然有明确的量词,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固有的量词不能很生动地表达所要说明事物的形态等特征,所以,往往借助一些名词或动词对主要事物进行修饰。我们认为,汉英两种语言都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时空性。其中,名词性临时量词主要表征了其所修饰事物的空间性,动词性临时量词主要体现了其修饰事物的时间性。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汉语中的临时量词多由名词借用而来,而英语中的临时量词多由动词借用而来。王文斌(2013:2)指出,由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英语文化偏向于时间性,汉语文化的空间性则比较明显。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汉语临时量词的空间性特质比较明显,英语临时量词具有更为鲜明的时间性特质。但是,汉语和英语中也有一些很难辨别其时空性特质的临时量词,如“a pride of eagles”“一缕香”“a bunch of girls”。可见,汉英临时量词方面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秋盈.汉英准量词概论[J].四川教育学院报,2010,(11).

[2]李灿.临时量词短语的隐喻认知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王文斌,毛智慧.汉英表量结构中异常搭配的隐喻构建机制[J].外国语文,2009,(3).

[4]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2).

[5]王文斌.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中国外语,2013,(5).

[6]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王文斌.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J].外语教学,2009,(2).

[9]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

[11]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5).

[1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3]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肖引引 毛智慧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