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谐音词的分类与应用研究

  • 投稿仁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95次
  • 评分4
  • 42
  • 0

朱陈静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表达意见的公众平台,使得各种网络谐音词层出不穷。本文从网络谐音词的分类、特点、文体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谐音词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谐音词 分类 应用前景

一、引言

谐音是人们利用词语间的语言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联想或暗示,由本体向谐体的一种词语转化,即把能指义转化为一个新的所指义[1]。由于汉字具有“单音”特点,所以,汉字中“一音多字”或“一字多音”现象十分普遍。因此,谐音字在汉语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歇后语当中。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的“鹿”谐音“禄”,指帝位;《七日夜女歌》中的“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中的“丝”谐音“思”,有“思念”之义。《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命名也都被赋予特定的谐音意义,如“癞头和尚”/“将来头和盘托上”,“跛足道人”/“不足、不敢为外人道”,“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四春”中的“元春”“迎春”“探 春”“惜春”则谐音为“原应叹息”,暗示《红楼梦》的悲剧基调[2]。歇后语中,利用谐音的有很多,如“老爹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礼(理)”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应运而生。同时,利用谐音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其中的部分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可以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新词相当一部分都发端于互联网语言。而这些新词中,谐音造词又占很大比例。

二、网络谐音词的分类

根据谐音的方式或本体源不同,网络谐音词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一)汉字谐音词

人们根据语音上的相似性,把一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本体词用作一个新的谐音词。汉字谐音词又可以分为普通话谐音词和方言谐音词两种。普通话谐音词指那些根据普通话发音规则进行谐音的词汇。比如“砖家(专家)、受不鸟(受不了)、滚粗(滚出)、鸡冻(激动)、猪你快乐(祝你快乐)、果酱(过奖)、口年(可怜)、筒子(同志)、童鞋(同学)、人参公鸡(人身攻击)、跌跌不休(喋喋不休)、驴友(旅友)、男爬友(男朋友)、河蟹(和谐)、悲桑(悲伤)、好次(好吃)、神马(什么)、麻麻(妈妈)、口耐(可爱)、滴(的)、油菜(有才)、油墨(幽默)、小盆友(小朋友)、内牛满面(泪流满面)、鸭梨(压力)、围脖(微博)、先森(先生)”等。方言谐音词则指那些根据各地方言发音规律进行谐音的词汇。比如“捉鸡(着急,安徽、山东、湖北、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区方言)、肿么(怎么,山东枣庄方言)、矮油(哎呦,潮汕方言)、(习)大大(高手、牛人、达人,北方方言)、木有(没有,山西、山东、河南、宁夏、甘肃、河北等地方言)、帅锅(帅哥,湖南、四川方言)、虾米(什么,闽南方言)、灰机(飞机,闽南方言)、银/淫(人,东北方言)、偶(我,台湾普通话)、稀饭(喜欢,粤语)”等。

(二)数字谐音词

根据数字在汉语或外语中的读音,或利用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形式进行谐音的词语。笔者观察到,数字谐音词和普通汉字词语一样,是由单个的阿拉伯数字作为一个“语素”组合而成。而每一个阿拉伯数字所对应的谐音汉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0:你;1:一/依;2:爱;3:想/生;4:是/世/时;5:我;6:咯;7:亲/请/牵/气;8:不/拜;9:就/久/求。当然,上述仅为各数字的常用谐音,在具体的数字谐音词中会有不同的谐音理解。例如,“065:原谅我;0837:你别生气;4456:速速回来;7408695:其实你不了解我;886:拜拜咯;987:对不起;7456:气死我咯;848:不是吧;555:呜呜呜”等。另外,数字谐音词还存在利用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形式谐音的情况。

(三)合成谐音词

合成谐音词指那些根据汉字或单词的发音联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谐音词。近几年,合成谐音词大量出现,成为网络用语的热词。如:“造(zao)”由“知(zhi)道(dao)”合成谐音,此词一出风靡网络,一时间网络满屏都是“你造吗?”;“宣(xuan)”由“喜(xi)欢(huan)”合成谐音,表白不再是原先惯用的“我喜欢你”,而是换成了“我宣你”;“表(biao)”由“不(bu)要(yao)”合成谐音,“表生气”“表客气”等“表”字用语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同时也赋予了“表”字新的含义。类似的合成谐音词还有很多,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等。

不难发现,合成谐音是由第一个词的声母和第二个词的韵母组合而成,或把两个词的读音快速连读。因此,合成谐音词的出现易于被大众接纳使用,并没有给人带来违和感。同时,随着网络合成谐音词的大量出现,网络中还出现了与其相对的语言现象,即将本体字拆成两个或多个谐音词,如“滚”被拆成“古文”等。

(四)外来语谐音词

外来语谐音词指那些根据外语发音规律进行谐音的词汇。最近,最火的非“碧池”莫属。“碧池”是英文单词“bitch”的谐音。“碧池”风暴最早出自美剧,之后卷席内地。热播电视剧《甄嬛传》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更是让这个词火了一把。剧中华妃的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被翻译为“Bitch is bitch”,引发大众热议,“碧池”一词也为大众熟知。除“碧池”外,“Soga”也是外来语谐音词中的“明星词语”,这个词有着和“碧池”类似的流行过程。“Soga”是日语“そうか”的音译,是“原来如此、这样啊”的意思。电视连续剧《爱情公寓》热播之后,剧中男主角的这句口头禅就被潮人们所追捧。

类似的外来谐音词不胜枚举,如“哦也”(oh yeah)、拜拜(bye-bye)、纳尼(日语中“什么(なに)”的音译)、沙发(sofa)、爱老虎油(I love you)、兔爸(toolbar)、谷哥(Google)、极客(Geek,有较高超电脑能力的人)等。

(五)组合谐音词

组合谐音词指那些将汉字、单词、数字、字母、符号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的谐音词。例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也是现今网络热门词汇,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该词由汉语拼音和英文单词组合混搭而成。zuo(作),源于通泰方言及吴方言,意为“无端生事,没事找事犯”。此词还被成功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词典)。

类似的谐音词还有:+U(加油)、3Q(thank you)、至high(特兴奋)、打PP(打屁股)、把MM(追女孩)、4人民(为人民)、小P孩(年轻人)、3H学生(三好学生)、I 服了U(我服了你)、8错(不错)等。

(六)汉语声母或英语首字母组合谐音词

这类谐音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汉语拼音或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合而成的谐音词。如,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OIC(Oh,I see)、CU(See you)、IBG,YBG(I’ll be gone, you’ll be gone.我会走的,你也会走的。潜台词是:何必认真?)、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LG(老公)、LP(老婆)、MM(美眉)、BT(变态)、NB(牛逼)、RPWT(人品问题)、BS(鄙视)、BMW(别摸我)、PMP(拍马屁)、PMPMP(拼命拍马屁)等。第二种是根据中国网络流行词拼音发音所造的谐音词。如,TooHow(土豪)、gelivable(给力)、zhuangbility([lity为常用词缀],装逼)、niubility(牛逼)、shability(傻逼)、siao(笑)等。

三、网络谐音词的几个特点

(一)网络谐音词的出现往往与时事热点同步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大多源于社会时事热点、公共事件、社会现象或是对热点问题的反映。比如,在物价飞涨的情形下,出现了大量与物价高涨相对应的网络谐音词:“猪元涨”“米你屋”“蒜你狠”“豆你玩”“油它去”“苹什么”“姜你军”“海豚族”“棉花掌”“糖高宗”“糖玄宗”等。“奢耻品”一词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期间,节省理念成为不少高端人群的消费准则,奢侈浪费反而成为被人诟病的缺点。同一年的“艳照门”事件让人们对固有的成语进行改造,出现了一些与社会热点结合的新词[3]。比如,“娇身冠养”曾流行于网络论坛;该词将原词“娇生惯养”中的“生”“惯”分别替换成了读音相近的“身”和“冠”,将“艳照门”中的两位主角嵌入其中。

(二)网络谐音词的语义双关性

网络谐音词至少涉及两个词语,要么是语音合成,要么是两个发音相近词的语义关联。所以,谐音词在让人体会字面义的同时,又往往给人更多的联想意义。比如,“消废者”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消费”+“废品”+“的人”,该词反映不良商家坑蒙拐骗、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尤其指比较贫穷的农民消费者群体,他们消费的东西,是商家卖不出去的一些废品或假冒产品。再比如,“灭了”是“面了”的谐音词。在北方方言中,“面”用以形容人时,意指像面团一样被揉来揉去,有“太窝囊、不果断、软弱无能、犹犹豫豫”等含义。“面了”近年来成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期间常用的一个口头语,意为“已经面试尚无结果”;也有人理解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下,很多毕业生由于缺乏自信,参加面试后因感到希望渺茫,只能无奈表示,“灭(面)了”[3]。一语双关,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的社会现状。

(三)网络谐音具有精练简洁性特征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网络谐音词,不仅能准确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而且能使语言趋向精练简洁。这一点可以从合成谐音词中体现出来。合成谐音词表述了原本需要多个字或词语组合而成的多项语义信息。合成谐音词和原始的词和词组相比,不仅字数减少了,而且在表达相同语义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幽默,如“白骨精”由“白领”“骨干”“精英”三个词语谐音而成;“茭白”一词则由“焦虑白领”合成谐音;“土豪”谐音合成为“壕”,不但发音相近,而且生僻字“壕”的字形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土豪”的本意。数字谐音词的运用,更是大大缩短了网络语言表达所耗费的时间。数字谐音词直观形象,经济省时,格外获得网民的青睐。

(四)网络谐音词中的方言特色明显

中国幅员辽阔,汉语具有多种方言(官话、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家话),且各方言之间的差异分歧很大。而网络打破了这种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全国各地的网民能自由交谈,同时保留了同地区的方言发音特点。网络交流中,各地方言在此聚会集合。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上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字典里很少有这种词。这样,网民们便利用谐音造字造词[4]。可见,网络谐音词是一个展现各地区方言独特魅力的平台。通过幽默有趣的网络方言谐音词,我们不仅能够领略网络新词,而且还能了解各地方言发音的特色,使得方言不再那么晦涩难懂。

四、网络谐音词的文体特征

网络谐音词源于大众,贴近生活,具有通俗、简明、生动、诙谐的文体特征。所以,在文体学归类中属于相对非正式的文体,主要用于非正式的私人聊天和日常交流。报刊、网络、电视、论坛贴吧、娱乐等大众传播领域,网络谐音词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在公文、商务、科技等正式文体中较少使用。如:

(1)中国激情戏尺度发展史 小盆友们不要点进哦 (《都市快报》 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3日)

(2)碉堡!双11支付宝一天完成移动支付1.97亿笔 (《扬子晚报》2014年11月13日)

(3)双十一到了,快递小哥们 你们能不能别这么搞siao (《都市快报》 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1日)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语言的适当使用在正式场合中会起到无可替代的效果。如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南华早报》记者提问周永康的事情时,便使用了“你懂的”这一网络用语。这个“你懂的”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这种富有联想的用法大大增加了语言交流时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不仅显示出网络新词创造者自身的智慧和个性,而且使网络交流更富于乐趣。

五、结语

网络谐音词是一种新生的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它不仅具有大众文化的共性,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是大众智慧的结晶。网络谐音词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社会、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网络谐音词和网络语言是对现有语言体系的补充和发展。

感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于善志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南都周刊.新词:囧时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杨帆.从“蒜你狠”等看网络谐音词的发展趋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5).

(朱陈静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