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导人情境引领有效课堂

  • 投稿菠菜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57
  • 0

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215600) 庞烨铃

作为课堂的导入,问题情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情境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所以导入课题的问题一定要有趣味性、生活性和可研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动画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兴趣性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生动的动画片啦!在课堂上,要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最好就是把情境做成动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看动画片中不知不觉地走近数学。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

村长给各位小绵羊分草坪时,发现懒羊羊哭了:“村长分得非常不公平,分给我的草坪最小。”

师:“同学们,如果要知道村长分的草坪是否公平,你有什么办法吗?”(分别求出草坪的面积)

把情境做成动画,再通过问题把要学的知识引导出来,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有效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

二、运用游戏情境引出问题,强化参与性

有位教育家说过:“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游戏能激发儿童极大的热情,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新课伊始,可以设计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同桌相互合作,一个同学向上抛,另一个同学猜一猜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同学们可以做几遍这个游戏。”

学生纷纷活动起来,气氛热烈。然后教师示意停下,问:“刚才在抛硬币时,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应该怎样说?”

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再从游戏中引出本节课要学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思考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三、运用故事情境引出问题,增强趣味性

精彩有趣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故事,可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其乐无穷,使学生自然融入数学情境之中。

例如五年级上册 “小数点移动规律”教学片断: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唐僧与三个徒弟到西天取经,一日,被妖怪拦住了去路,妖怪说:“猴头,快交出你的师傅唐僧,不然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孙悟空大笑说:“痴心妄想!先吃我一棒再说。”说着,孙悟空便从耳朵里掏出只有0.009米的金箍棒。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变成0.09米。再说一声“变”,变成0.9米。再喊一声“看棒”,金箍棒变成9米。孙悟空一棒向妖怪打去,只听见“哇”的一声,妖怪就被打死在地。

师:同学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不由自主地说):有!

师: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上课,先让学生听一个故事,学生就会被吸引。此时,学生那种急着要探索新知的心情可想而知,下面的教学便水到渠成。

四、运用实物情境引出问题,培养抽象性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要经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运用实物教学是有必要的。实物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先使学生对一些立体图形有感观上的认识,在直观实物的引导下,抽象出一些问题,学生就能轻松掌握知识。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来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这张白纸,它是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是我们在低年级就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一种。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如果往这张纸上再添加二张、三张……很多很多张纸,最后会堆叠成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这是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再让学生根据实物进行想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运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种运用实物情境引出问题的导入方式既能够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运用冲突情境引出问题,注重挑战性

通过巧设一些问题,可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如在教学 “年、月、日”时,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明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而妈妈今年已经36岁,她却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妈妈究竟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呢?

生1:老师,这怎么可能呢?妈妈今年已经36岁了。

生2:是呀,每个人一年过一次生日,妈妈共有36个生日才对。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那现在妈妈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

生3:可能她出生的日子很特殊。

生4:有些年没过生日。

……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

生5: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一开始,通过引入问题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在已知与未知之间产生矛盾,引起了学生研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探索新知。

六、运用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凸显生活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新课之前,我们可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选取了“到超市买食品”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超市买东西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课件出示超市各种食品的价格:一箱牛奶55.00元,一盒巧克力59.20元,一袋麦片30.60元,一盒饼干75.70元。)如果买一箱牛奶和一盒饼干一共要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1:55.00+75.70=

师:谁来提另外一些用加或减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说出算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75.70-55.00=

59.20+75.70=55.00-30.60= )

师:上面列出来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2:它们都是小数算式。

师:那这些算式怎样计算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上课前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平时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历,并且特别喜欢买食品和玩具,于是就用这个题材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问题的情境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魅力。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