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困难分析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99次
  • 评分4
  • 73
  • 0

李涛

摘要: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当然国有企业也是最受体制束缚的企业。从1978年至今,国有企业经历了历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些成效却并不完全尽如人意,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历次国有企业改革的论述,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对新的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有一定的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困境

一、国有企业改革论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历史性决定,开始对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掀开了历史性篇章。从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国企改革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1980 年左右,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改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形式,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企业领导体制上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重点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这一阶段的改革试图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通过向企业放权让利来增强企业活力。自主权的扩大和利润留成制度的实行,激活了传统体制下作为生产单元的国营企业的盈利意识和发展意识,为逐步适应市场竞争初步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仍居主导地位,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受指令性计划的控制,市场体系尚处萌芽状态。

2.1985 年左右,从经营权到所有权的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出现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以及股份制试点,探索搞活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1984年,出现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改革尝试。1984年12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开发行股票,这种股票是1949年以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森,这一历史性会晤最具意义的场面是,美国客人赠送给我国领导人一枚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会徽,而我国领导人赠送给这位美国来访者的则是一张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这次不寻常的会见揭开了我国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此后,为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理论构想,全国的国营企业开始一户一策,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全民所有制企业有78%实行了承包制。虽然承包制仍属于放权让利的范畴,但承包制的普遍实行是计划经济下的国营企业向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转化迈出的第一步。实行承包制使企业初步完成了从面向计划到面向市场的转变,但承包制所存在的体制缺陷并未消除政企不分的问题。

3.1992-2002 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此,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计划、价格、财税、金融等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形成,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开始按照商业化的原则发放,各级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补贴基本取消,促进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逐步硬化,大大加快了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步伐。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3年12月,《公司法》颁布出台,加快了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特别是境内外重组上市的步伐。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国有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做出了重大部署,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1999年9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方针,通过重组上市,一大批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同时一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退出了市场。

4.2002-2008 年,国有企业向市场控制力方向的改革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中央政府和省、地市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从此,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全面启动。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这些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完善了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遇到的困难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国资委要以此为基本遵循,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个方面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

国内最新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其余大型国企都应当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也就是建立控股股东制衡的混合股权结构,即多种所有制性质股权混合的股权结构,并有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的一个或多个大股东;3 改革的总体方式是: 增量型方式、存量型方式和股权置换型方式三种类型;改革的重点是:从宏观上看,非公共性领域大型国企应该最先改,然后是半公共性领域,再后是公共性领域;地方国企应该先改、快改,然后是央企; 经营状况越差的企业越先改; 规模较小的大型国企先改,规模大的特大型、航母型国企缓改;国有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应该越先改,即国有独资企业特别是非公共性领域的国有独资企业应该最先改,然后是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国有相对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改革。4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国企多元化改革遵循的是一个从简到难、从中心到周边的逐步推进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尤其是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没有实力参与其中

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从2008 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民营企业的复苏迹象并不明显,再加上前两年的盲目扩张,民营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有近四成的民营企业濒临倒闭,或者已经倒闭。民营企业自顾不暇,分身乏术,没有实力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去。

2.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对国企改革不感兴趣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表示:如果只是投入资本,只参与分红不参与管理,就不能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在情势明朗之前,他表示不会参与进去。而国内其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像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都属于新型科技企业,平时受到的束缚少,更加具有创造力。而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去之后必然会受到国有企业和国家政策的更多制约。尽管他们都拥有很高的现金流,但是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所做的只是在其原有领域的扩展。

3.门槛高、程序繁琐

由于油气、电信、电力、铁路、金融等领域长期不对民营企业开放,所以,即使这些垄断领域推行全面开放,民营企业也有可能因技术、管理、资本等高门槛望而却步。引入民营资本,就涉及到国有资产估价的问题。一旦估价不准确,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引起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同时,国有企业由于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方面,程序也更加繁琐,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这又会降低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国企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但纵观历史,任何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才能取得成功。针对上述提出的改革中的困难,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014 年,我国的中小企业达到4500万户,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解决了我国90%的就业压力。但是,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融资、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融资方面,由于缺少担保,贷款成本非常之高,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有能力、有前景的企业解决融资、人才方面的困难,让他们有余力参与到国企改革中来。

2.健全资产评估和产权保护制度

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要用科技手段评估国有资产的价值,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让民营资本放心地投入到国有企业中来,减少他们对资产减值和损失的担忧。

3.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一方面在引入民间资本的同时,要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让民营企业业主参与到国有企业的管理中来。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高效灵活,让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融入到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就可以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让国企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另一方面,要简化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审批程序,在保证国有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引文注释

1 毛元斌.对国有企业改革30年历程的简要回顾[R].北京: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2008.

2 黄淑和.国有企业改革在深化[J].现代企业,2014(02):4-5.

3 金碚《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研究》评介[J].社会科学研究,2013(01):207.

4 蓝定香等.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