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滁州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 投稿凡夫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65次
  • 评分4
  • 19
  • 0

谢慧敏

(滁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在长期流传中沉积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滁州民歌历史悠久,旋律优美动听,曲调丰富多变,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滁州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滁州民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05-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滁州民歌与方言语调关系之研究》(SK2013B352);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滁州民歌的地域性文化传承研究》(2014qd071)

滁州地处皖东,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建州以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吴头楚尾”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华夏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注定了滁州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滁州民歌是对滁州地区民歌的统称。民歌作为一个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生活习惯、方言口语、审美倾向、民俗风情等,可以说地方民歌就像一幅幅当地人们生活的风情画卷。近年来,在外来音乐和商业音乐的侵蚀下,一些通过口传心授的民族民间文化现已濒临灭绝,民歌生存空间也步步萎缩,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滁州民歌概况

滁州民歌种类丰富,体系完整。根据演唱内容和产生时代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秧歌、革命历史歌曲等。(1)劳动号子。伴随着各种体力劳动而产生,曲调简单,节奏性强,歌词多为即兴发挥。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把统一动作、统一节奏的实用性功能与提神解乏、振奋精神的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滁州民歌中,号子又分为多个小类,主要包括劳作时所唱的《车水号子》、《耕田号子》,打渔时所唱的《扯蓬号子》、《绞关号子》等。(2)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中,其内容多与各种田间、山野劳动有关,曲调高亢嘹亮、粗犷豪迈,音域宽广。滁州民歌中的山歌主要包括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和矮腔山歌。如《山头调》、《过山鸟》、《鼻碰稻尖心里香》等。(3)小调。小调是滁州民歌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它曲调委婉细腻、柔美流畅,结构简单、规整,大多为分节歌,如《凤阳歌》、《王三姐赶集》、《杨柳青》等。(4)秧歌。指在进行车水、插秧、除草等农田劳动时所唱的歌,主要起到减轻疲劳、鼓舞精神的功用,如《斑斑芦柴花》《田这头栽秧田那头青》等。(5)革命历史歌曲。滁州市革命老区有定远县藕塘、来安县半塔、天长市抗大八分校等地。革命历史歌曲由旧民歌重新填词而来,结构短小精干、旋律活泼、曲调优美动人,如《刘少奇到半塔》等。

二、滁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1)风格色彩的兼容性。在中国民歌的色彩划分中,滁州民歌属于江淮民歌色彩区。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滁州市而言,北三县(市)(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的民歌风格相对就高亢、嘹亮、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比较刚直一些,如定远民歌《丰收歌》、明光民歌《慢赶牛》等;南四县(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市、南谯区)的民歌风格相对就委婉轻盈一些,如南谯去章广民歌《剪不断情思万里长》;山区的民歌风格相对豪爽一些,圩区的民歌风格相对就细腻含蓄一些。(2)唱词的方言特色。每一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方言特色及习惯用语,方言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对民歌的演唱上影响很大,对当地民歌的特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滁州民歌的歌曲色彩受到滁州地方方言的影响,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色彩。如滁州全椒县十字民歌《张家大姐真正好》里的“对”、“脆”就是全椒方言,意思是你说的话或办的事,正符合我的心意。(3)虚词的广泛使用。滁州民歌中虚词衬词俯首即是,基本上每首歌曲中都有衬词的加入,如“哎”、“啊”、“呦噢呵”、“呀哈”等,这些虚词的广泛运用使整歌曲表达的情绪感情更加饱满,增强了旋律的流动和装饰性,更突出了地方风格。如滁州南谯区民歌《挑担号子》里没有一个实词,全由虚词组成。歌手在演唱时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即兴编词演唱。(4)调式类别的多样化。中国汉族民歌主要以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为基础的五声性调式为主,调式色彩较柔和,旋律性强。从调性的角度来看,宫调式和徵调式属于大调性的,因此色彩较明亮,商调式、角调式和羽调式属于小调性的,因此色彩较暗淡。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滁县地区分卷》中的大量作品来看,滁州民歌徵调式较多,占滁州民歌的一半左右,其次是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民歌最少。在滁州民歌中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的作品也有,但仍以五声调式占主导地位。(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滁州民歌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为一段体的分节歌,可以分为起、承、转、合的一段体和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的结构形式。如南谯区花山《一条扁担》为上下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共有8小节,而《灯笼调》只有5小节,两句歌词。有的歌曲中间可以插一两句歌唱段的呼唤,如南谯区黄泥、常山的《放牛号子》等。

三、滁州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商业音乐的侵蚀下,如何传承与发展滁州民歌,对滁州地区文化特质的传承与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学校平台传承滁州民歌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文化传承的基地,能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最直接的人力和文化资源。学校的音乐教学有利于滁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也能让学生懂得滁州音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保护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尤其是当地民间音乐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传承滁州民歌的重要保障

近些年来,滁州政府文化部门对滁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高度重视,对已留存的民歌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进行整理并编辑成册,录成音像歌集,同时也对其加大宣传力度。这些无疑对滁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滁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中,要进一步发挥县(市、区)政府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并设立滁州民歌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保证人力、财力、物力到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以滁州民歌为主题的研讨会,同时组织表演、演唱、演奏滁州民歌,扩大滁州民歌的知名度,宣读、出版有关专家学者的滁州民歌的论文,将滁州民歌的创作研究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三)通过文化旅游产业传承滁州民歌

在文化旅游产业中传承滁州民歌,也是对滁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滁州民歌融入现代经济生活中,融入市场经济中,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不能单纯依靠民间的传承途径,而是应该在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采取不同的表演形式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滁州民歌。这就需要滁州的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和滁州的文化团体联合起来组成表演团,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每年的滁州大年初九琅琊山庙会和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时将滁州各地的民歌以多种形式展示给游客和本地民众,也可以以教唱或对唱的形式让游客和民众参与其中,让游客感受到自然景观之美的同时感受滁州民歌之美,让民歌在丰富旅游业内涵的同时,推动动滁州民歌传承与保护。

(四)利用申遗推动保护传承滁州民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传统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大范围之一,民歌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当前各地政府都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的申报工作,滁州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将民歌列入其保护项目。经过普查、搜集建立了电子档案数据库,确定传承人名录及文本、音像、图片资料。将具有地方特色、旋律优美的滁州民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滁州民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借助现代科技传承滁州民歌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事先做好的民歌的录音、录像、曲谱、歌词等有关资料进行专门化管理。举办滁州民歌歌唱比赛、演唱会,让大家唱,让大家演,让大家参与,并且出版、发行滁州民歌的专辑,让人们认识滁州民歌、理解滁州民歌、学习滁州民歌。滁州文化音乐界的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到滁州民歌的抢救工作中,深入乡村,走访群众,更好地挖掘、收集、整理滁州民歌遗产,结合新时代特征,运用新的创作手法、新的传播媒介,改编、发展、创作出新题材新民歌,让滁州民歌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传播。

滁州民歌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经历了漫长的沉淀,已经成为滁州厚重的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滁州民歌的意义和价值,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和传承滁州民歌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滁县地区行署文化局.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滁县地区分卷)[M].1991.

〔2〕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史一丰.非遗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4〕荣蓉.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传承[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5).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