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区域作业整体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 投稿Chri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4
  • 49
  • 0
  摘要:认为目前的作业系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与学的需要,由于教师的教学负担较重,而且设计作业的经验也不多,所以设计适合区域学生情况的作业系统很有必要。文章从设计的背景、设计的过程、成效与反思等过程阐述区域作业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作业现状;作业设计;作业实践;作业反思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6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1.1 作业的重要性
  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反映课程的理念和价值。作业可分为预习作业、课内作业和课后作业三大类。预习作业有利于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的迁移;课内作业促进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也用于知识的当堂反馈,及时把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为布置课后作业及后续教学提供依据;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作业应用存在的问题
  2008年开始,二期课改在上海全面推开。为了配合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就作业的种类和来源、内容相关性、目标一致性、作业时间、作业分层、作业兴趣与作业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全区作业的现状。
  从作业的来源看,教师选择的作业有教材配套的练习、购买的教辅书、学校教师自己选编的练习等。教材中的练习质量相对较高,但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多数学校以购买教辅资料为主,部分教师虽然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作业,但质量不高,也不成体系。
  从发现的问题来看,归纳起来有:作业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缺乏一致性;作业数量缺乏适度,重复现象较多;作业选择缺乏基础;作业布置缺乏分层,作业的育人功能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作业的教学功能低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进。
  1.3 区域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可见,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提升作业质量的重中之重。然而,教师日常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全身心地参与作业设计培训,也很难花费大量时间用于作业设计。为此,从区域层面出发,编制有效的作业系统,对于提升教学和作业有效性无疑会很有帮助。于是,我们组织一批区内优秀教师研究设计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作业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校本研修,最后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校本作业系统。
  2 区域作业设计的实践
  2.1 初稿设计阶段
  初稿设计经历了组织学习、整体构思、分工合作等不同阶段,形成了初步的区本作业系统。
  2.1.1 组织学习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指导着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是针对目标的测量。为此,我们组织编写组解读课程标准,逐级分解课程目标,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
  以作业设计理论为基础,明确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分层性原则,针对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学生的学情;二是选择性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三是一致性原则,即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四是基础性原则,即新授课更多的检测学生目标达成;五是趣味性原则,设计灵活新颖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且富有趣味的作业;六是价值性原则,在新课程的今天,还要突出作业的育人功能。
  2.1.2 整体构思
  在明确作业目标和作业设计原则后,开始整体构思整个初中化学的作业系统。为提高设计作业的有效性,在构思各类作业时,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考虑基于作业目标的合理作业难度,也就是考虑根据课时作业要求、阶段性作业要求还是学业考试要求来设计相应的作业难度;二是考虑要达成作业目标的作业数量,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所以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精心选编作业,力求精准,在课堂作业外,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每次完成作业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三是关注作业的分层,由于校际间及班级间学情的差异,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把设计的作业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四是考虑到不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计选择性作业。
  在设计各类作业时,我们还注重作业的形式对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的影响,设计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所需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业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趣味性作业。
  2.1.3 分工合作
  在前期组织学习和整体构思之后,我们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分工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首先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完成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相应的作业目标。在编写方式上,建议教师更多地选择和改编试题来提高编写的效率,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性、应用性及创新性作业的设计;在时间安排方面,首先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设计,而后再开始单元作业和学业考试复习作业的设计。
  在各位教师完成初稿后,根据单元或主题把编写成员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研讨。研讨围绕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一致性、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数量、是否分层及分层是否恰当、作业的形式等多个方面展开。通过研讨,调整个人作业设计。
  在小组研讨并修正的基础上,我们聘请学科专家审读,在整体审读的基础上,重点从一致性、科学性、作业的精练程度以及从作业的功能角度看是否具有多方面的育人价值,根据专家的审读意见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第一阶段的作业系统。
  2.2 实践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的作业系统毕竟只是反映一种理想状态,能否达成预期效果,有待实践检验。为此,我们通过公开课教学等多种途径收集证据。
  2.2.1 公开课教学
  几年来,在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时,我们要求教材使用作业系统中的习题,听课教师专门针对习题问题进行记录与思考,指出作业自身以及作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2 校本研修
  要求一线教师结合学校学情进行校本研修,使之成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作业。我们还要求各校教师在研修过程中,根据调研中所涉及的作业问题,及时整理作业系统中的问题。
  2.2.3 集体研讨
  在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积累了一定的问题,我们定期组织编写组成员就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2.2.4 收集证据
  为收集使用过程中的意见,便于后期的作业优化,我们在使用阶段同时进行了三项工作。一是问卷调查,对全区所有使用该作业的教师以及部分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问卷重点围绕作业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辅助程度、作业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效果、作业对教学的反思、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及学情的一致性如何等;学生问卷重点反馈作业难度、作业量、完成时间、作业兴趣、对完成学习任务的帮助和效果等。二是选择部分学校进行跟踪,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学业考试来比较使用前后教学质量的变化,并利用现有全区质量分析系统分析知识点的得分情况与作业中对应试题的关系,为后续修改提供依据。三是请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2.3 作业优化阶段
  以实践阶段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梳理问题、分析研讨并及时修正。
  2.3.1 梳理问题
  通过前期的实践反映出了不少问题,通过汇总,发现主要的问题如下:有些不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有些虽然在课程标准范围内,但超出了要求;还有些是后面的知识点出现在前面教学内容的作业中;有些作业分层不够,在兴趣性和学生发展方面也有待提高等等。
  2.3.2 分析研讨
  针对梳理出的问题,组织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及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分析作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修改作业。这里通过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问题1: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实验室制取氧气,取MnO2和KClO3混合粉末Mg,其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占a%,加热一段时间后,KClO3部分分解,MnO2的含量增加为b%。有同学列出如下等式:M×a%=(M-MO2)×b%。对这个等式的最合理的分析是
  A.依据了质量守恒
  B.依据了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依据了元素守恒
  D.依据了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守恒
  分析:课程标准中对催化剂的性质和带字母的计算不作要求。
  问题2: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案例: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新鲜的空气、天然气 B.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C.汽水、红磷 D.液氧、石灰水
  分析:混合物、纯净物的知识是第一单元的内容,该题的选项中涉及的天然气、红磷、石灰水等物质的成分要在以后的单元中学习,所以学生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
  2.3.3 定期修正
  有了问题的梳理和分析研讨,为后续的修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我们每个学年对作业系统进行一次较为完整的修改,不断优化区域作业系统,到目前已经完成了5稿。
  3 总结与反思
  3.1 成效
  应该说,区域作业设计与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具体表现为:
  第一,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是比较繁重,他们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区域作业的形成一方面有效解决了教师没时间设计作业以及作业低效的问题,同时也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效的作业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内知识的形成与当堂反馈、课后巩固的质量,从教与学的角度都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第二,推动了校本研修的开展。由于各校的学情有所差异,形成一个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作业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区域作业系统为各校校本作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各校校本作业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抓手。
  第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区域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再次研修及对作业设计理论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课堂教学实践及作业问题的研究与反思的过程,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实践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2 启示
  要设计出较为理想的作业,需要强化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与集体合作。
  第一,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区域作业系统的设计的实践,我们觉得要形成高质量的作业系统,既要研究作业设计的意义、作业设计的方法、作业设计的原则及有效作业的内涵等,还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如何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等等,而这些都需经过理论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方法、认知心理学及一些学习动力理论等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作业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第二,强化实践反思。设计的作业虽然基于一定的理论和优秀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能否体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体现作业的多种功能,必须在实践中检验,然后通过反思,优化设计的作业。所以这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特别是在校本化进程中,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第三,集体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作业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个别学校,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只有整合区域内优秀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才有助于缩短作业设计完成的周期和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另外,在实践反思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更具有广泛性,作业的分层更具有合理性,也有利于形成区级教研的主题,从而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3.3 反思
  虽然我们的区本作业已经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之处,具体而言:
  第一,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有所差异的,认知过程维度和学习结果的分类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编制和选择相应训练形式和要求的作业,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后续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第二,作业的育人价值功能还要进一步挖掘。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作业的育人功能,但由于研究力度不够,作业还是更多地体现作业的认知功能、评价功能,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挖掘学科内涵,在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加强研究。
  第三,通过反馈监测区域教学质量。区域作业也为区域教学业务管理部门了解区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了帮助。下阶段我们尝试通过阶段性的作业进行抽测来反馈全区教学情况,使之成为区域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许海卫.化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8,(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