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92次
  • 评分4
  • 75
  • 0

陈秀兰

新疆农一师阿拉尔市塔里木高级中学843300

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创新教育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创新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1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首先表现为创新意识,即不墨守成规,思想活跃,具有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其次表现为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及自信心。

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这些具有驱动力的兴趣、动机系统。

1.2创新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有个体差异。美国奥斯本创立的创造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水平可经训练提高。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不是要求他们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

1.3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创新过程,常常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非智力品质亦密切相关。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智商在中等以上,但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他们往往都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豁达的态度,做事有耐心、有毅力,能经受失败的挫折,具有人格的独立性,等等。

因此,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三是重视对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2.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学科优势

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有其自身特殊的学科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2.1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

它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在历史教材中,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他们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所进行的奋斗,对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他们对社会进步、人类幸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他们享有的崇高声望,也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巨大的创新动力。学生在阅读这些伟人的传记材料时,会具体了解到伟人们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方法的细节,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得到有益的启迪。总之,历史教材中可供挖掘的创新教育素材很多,其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

2.2从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看

历史学科存在着“主体介入”的空间,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历史认知的角度看,史书上记载的历史并不完全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对历史存在进行观察、筛选、整理后的产物,其中包含了记录史实的史家的历史观点。不同的史家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观点看待历史,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些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中,还以“太史公曰”、“臣光曰”的形式发表评论,直接表达史家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今人对历史的研究成果虽然比前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需要不断深化。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提倡主体介入,这个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鼓励学生主体介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参与对历史的评论,这样做,不仅能起到强化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形成他们对历史的独立见解,养成他们批判思维的习惯,而批判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历史教学界有学者提出以“谈古论今”的方式进行历史教学,即通过师生谈谈论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历史的感受和见解。这种主张很适合创新教育的需要,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拨有方,历史教学就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学科优势。

3.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与欧美等国家的学校相比,我国传统教学风格是程式化、刻板化的,强调教师教学要“忠于教材”。因此,历史教师不敢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到学生面前,一般也不将考古新发现、史学新观点介绍给学生,久而久之,养成学生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怀疑书本,不敢向权威挑战。心理学研究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塞选择答案的途径。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适当角度予以评价。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中断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更要禁绝以嘲讽、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失误。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这是建立和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

3.2提倡探究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还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学习;另一类是勇于探索发现、不断除旧布新的学习。创新教育需要后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称其为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与被动的重复性学习相比,主动学习含有明显的创造成分。二是强调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是独立发现、独立探究的过程,对老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便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三是强调学习兴趣与动机的作用。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它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历史学科的内容不像哲学那样深奥、抽象,也不像数理化那样多的概念、原理。历史教材是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叙述的,内容生动而具体,所以更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借以训练学生创造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以讲为主是历史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授课方式,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这一基本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提倡探究式自主学习,符合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历史学科教学有条件、也应该在这一改革上跨出一大步。

3.3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

如前所述,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繁荣盛况之后,在未讲唐文化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之类的问题,让他们直接作出判断。类似的问题又如“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西汉经济和国力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总之,只要两种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时,就存在着给学生设置直觉判断的机会。这样的内容在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就是在这样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释放和提高的。

学生在运用直觉判断时不可避免地会得出一些明显错误的结果,这并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后期的教学将接触到正确的答案,会自动纠正其错误。此外,每次作出直觉判断后,教师可适当地追问其选择这一答案的理由,以帮助学生再现瞬间思维的过程,发现其产生错误的原因。经常辅以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逐渐“悟出”(意识到)事物之间的某种因果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唯物论的一些基本观点。

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是设计者、指导者,历史教师仅仅了解创新教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落实创新教育必须下功夫深入研究和掌握思维科学,特别是创新思维的理论,并努力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与之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同时以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