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透析生命发展视野中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410次
  • 评分4
  • 67
  • 0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实践等研究方法透析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自然生命发展、精神生命发展和社会生命发展的价值,提出了生命发展视野中理想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相统一。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这一活动平台,树立“健体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全方位聚集生命健康发展的正能量,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命发展;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教学

“生命”是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体育教学是一种以“生命”为前提的,为了维持和促使个体生命达到健康状态的教育活动。体育与健康课有别于其它类别的学校课程,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手段,其体验的丰富性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然生命的健康发展,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促进其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健康发展。所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具有独特的价值,构建“生命”健康体育教育课堂也是我国中学体育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新方向。

1.背景

在中学体育与健康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都是按教师课前预设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行动,教师清楚这一节课要教什么,如何教。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但为何学和如何学,学生却不知道,也不知道与自己的生命健康发展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当下生命样态、成长需要,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都围绕学生技能学习和体能提高进行。在中学体育与健康常态课中,初中体育为了在体育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高效”地反复而枯燥的“死练着”动作技能和体能;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过分依赖运动项目成绩的测试,以测代练,体育课变成了“体质健康”测试课。

由于教师偏重追求知识技能和体能,造成学生强制、单一、机械地被动学习,因此,把学生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力被扼杀了。体育成了“不用脑子”的课,学习体育不过是“跑、跳、投”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副课”。虽然体育与健康课开设贯穿于小学到大学,但在我们学生和周围的人群体中,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把体育运动作为生命终身发展的不可缺的一部分。还造成整个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误解,家长只关心“体育分数”或跟升学有没有关系,当人们身体出现“问题”了才去盲目的健身和“保养”。

2010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该年龄组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一项较小范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主动参加三次以上训练的人数,女生不到40%,男生不到65%,并且锻炼时间短。分别还有28%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4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活动时间在1小时的学生仅占40%。长期以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仅仅把体育看作为一门专门的知识、技术进行练习,将体育作为提高人的生物特征的工具,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体质,但没有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没有对学生生命健康发展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

2.透析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

生命是指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是其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能力;健康则是指这种存在和活动的能力处于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完整的生命包括生理学角度的自然生命、心理学角度的精神生命、社会学角度的社会生命三个层面,并具有有限性、生成性、发展性、独特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完整性等特征。

2.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自然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

自然生命是人的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体育颂》说:“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运动是学生的天性和需要,虽然有生理上隋性的克服及运动中生理现象的反应,还有克服困难中的坚持,但学生会乐在其中、融在其中。“少年强,则国强”我国广大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实的脊梁。青少年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自然生命支持。

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质增强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再加上自然生命发展是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就像建房打地基,地基要坚固,大楼才不会倒,也就是体育界对学校体育所倡导的“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幸福生活50年”道理一样的。它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即使校内没学好走出了校门,进入了社会还可以补课。而18岁之前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有无法弥补的损失。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速了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脑力劳动不断增加,体力劳动逐渐下降,在1979年至2011年间静止不动的增长率达60%,我国英年早逝的人数每年已达61万人左右,虽然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得病人的越来越多,我国医疗费用急剧猛增,不但阻碍我国经济的增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锋于2013年11月在上海华师大全国教研员培训所作报告中提供),更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命的持续发展。如果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将能够在现代社会节奏紧张、竞争激烈中造就健康的生命基础,改善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人的自然生命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2.2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精神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

精神是人所独有,是超越动物本能的,应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更是群体中的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团体精神。赫舍尔认为精神的缺失就是人性的缺失。所以,精神生命是超越自然生命的内在生命,表现为培养个体真、善、美的完美人格。

生命中“真”的教育就是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中,应把握学生生存状态、发展需要及兴趣爱好的契机,打破由外在的被动授受转向为学生主动的建构学习,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健康知识技能及能力,能与自己的生命世界融合在一起,成为终身生命发展的重要部分,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命中“善”的教育就是指学生内在心灵超越性,是人性向“善”的教育。要求学生在体育的各种活动中选择、体验、践行中激发情感,给学生以铭心刻骨之情、荡气回肠之感,最终发展成为向“善”信念。为此,学生思想、行为、言论就会一致,走上社会才能“慎独”。

生命中“美”的教育就是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梁启超说:“审美的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尽管青少年是处于生命的黄金阶段,正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朝阳期,因对生命价值的审美作用知之甚少,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奇光异彩,体验不到“活着”的意义,造成了除物质之外的美好的人生感觉迟钝。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自杀问题正越来越严重,自杀已成为24岁到30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体育课用身体感知外在形和心灵美的超越,体验到美好的人生和乐趣,从而为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生命美的境界和追求。

2.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社会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

生命不仅仅在于要有健康的自然生命,丰富的精神生命,而且还在于他有适应社会生活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生命。如果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不会生产和创造物质财富,即便是其他方面十分富足,他的生命也不会有全面的发展,其生存也不会完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提出了“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单个的存在,相互间是有契约、有各种角色分担、有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人。

体育与健康课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协作等,才能顺利进行身体活动,完成既定的目标,有助于其从生物个体的人向社会人的快速蜕变,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力行,感知体育运动的文化精髓,追求健康的理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精神,推动社会生命的持续发展。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层面而言,在校的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借助于学校这一社会化主体,内化了所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价值观和个性人格,如合作中互惠共赢、群体中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及与体育老师的沟通互动。

社会生命的成长又能开掘、充实和引领学生的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例如要想在班级群体中获得到同学尊重、友谊或“有地位”,定要有“专长”。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到篮球打得好的同学、运动会中能为班级拿分的同学、啦啦操队员和能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的同学都有相当人数的“粉丝”。

2.4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者的关系

中共中央十八大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此《决定》给学校教育指明了全面育人的方向,也同样给体育与健康课提出了让学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具体的应以自然生命发展为载体,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力求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和谐同步发展,三者要统一起来,缺一不可,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生命发展视野中理想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

3.1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人是未完成的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果像荒山上的树丛,杂乱无章,东倒西歪,任期乱长,最终也成不了参天大树,如众所周知“狼孩子”的事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就格外重大,承担着引领生命航向的作用。要引领学生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唤起学生的生命的意识;要引导学生探求生命的目的性和意义,使学生明确人为什么活着;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生命中能直面困难的挑战,提高生命的境界。体育教育不再以认知、技能的掌握和体能的增强为单一目标,既要看到人是自然的生命,是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进行新陈代谢的生物体,又要看到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他要超越动物的本能,进行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追求,还要看到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要和其他的人发生联系。

3.1.1体育教师要改变教书匠角色

体育教师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不能停留在完成传递知识技能和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只知道身体练习的层面上,要把教学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使体育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教师,从而解决教学过程碰到的种种问题。同时要把外在的知识和新的教学观创造性地转化为自身的职业生命的发展动力,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成为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3.1.2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教育作为促进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事业,是充满创造力的,要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远志向。体育教师教育素养应包括:体魄心智健全、健康个性及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宽广生命教育的视野、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创造力等。

3.1.3体育教师要提升审美境界

体育教师不再把自身的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甚至不以道德良心、无私奉献为依据,而是出自自然,出自精神的满足需要,出自自身的生命成长需要。师生在知识技能的学练中,通过全方位的对话、沟通(师生、教学内容、过程、情境等),彼此走入对方的视界,彼此精神世界相融合,体味着知识所蕴涵的审美力量,在运动场上大胆地展示和表达,体悟友谊、公平、竞争、拼搏、奋进的意义,在汗水中绽放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从而实现师生审美境界的共同提升。

3.2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自我建构

这种建构性的学习课堂,力求学生对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体能形成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更深的投入,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无所谓、无动于衷。这意味着学习者所建构是灵活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无用的运动技能,学生在学练中通过深度思维和主动行动来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经验体系。这种建构性的学习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运动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及审美能力会得到更优化的发展。

3.2.1知识纵向建构

从纵向方面看,学生会结合自己原有的体育知识和运动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学生将新知识技能嫁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以原有经验为背景去理解新知识技能的新信息,生成意义,将它们建构成新知识技能体系(先天的或习得的)之中。足球的掷界外球与掷实心球的相关联系;在练习俯卧撑时,学生知道在练习哪块肌肉、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的方法等。

3.2.2知识横向建构

从横向方面看,可以跟已学的其它学科的部分知识有意义的联系起来,如力学、生物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科目,体验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还会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欲望。模拟古人如何生存和发展为主题,进行跑、跳、投和相关体能的学练;在学练掷实球时可以用物理中的力学做功的原理去解释超越器械的技术动力;人体美的结构组成等。

3.2.3知识综合建构

从综合方面看,还可以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与学生生活世界中的医学、休闲、音乐、饮食、偶像、动慢人物、课堂知识及校外知识等所有直觉经验联系起来。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物质条件丰裕了,癌症病人越来越多了;如何参加和组织一场家庭运动项目比赛;日常饮料与骨骼生长及健身锻炼的关系;各种崇拜对象的成长史等。

3.3价值引导与建构的统一策略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首先,挖掘和拓展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丰富的生命价值,用独特的视角以及教师的经历和体验等,对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深度开发,围绕生命价值设计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过程学练框架;其次,按照生命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手段、方法,激活所选择的知识技能,实现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有知识经验及成长需要沟通;再次,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活动、创造构建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发展视野中理想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追求的应是学生全身心融入到这样的生命教育视域当中,整个教学活动焕发着生命活力。它不是悠闲自在,而是经得起痛苦的超越;不是快乐的嬉戏,而是超越有限的现在追寻久远而复杂的人类情感。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人与知识技能、情境等的对话,感受着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和生命韵律,体验着体育知识技能所蕴涵的生命情态,理解生命,感悟、充实着不断成长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能经历着“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愉悦等的积极情态,更能经历着焦虑、紧张、痛苦、忍耐等更永恒的情态。在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生命教学过程中,体悟到在坚持中完成自身的超越,获得了生命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和谐发展。

4.结语

通过透析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对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把体育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建构相统一,利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这一活动平台,全方位聚集生命持续发展的正能量,为学生生命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和掷得更远,更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没有体育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下,在现实的生命生存空间中也能很好地融入健康生活方式,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发展的状态,在“玩体育”中蓄备体能、饱满精神、沟通情感,提升生命品位,全方位的滋养生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体育教育不足影响人力资源质量[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15/201207/138895.html.(教育部门户网站).

[2]陈日兴.基于生命健康理念之上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86-88.

[3]赫舍尔.人是谁[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北京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7]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467.htm.(新华网).

[8]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9]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芳,等.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陆晓蔚(1963-)女,江苏南通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职称:高级职称。

(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