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创编”环节的实验研究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15次
  • 评分4
  • 92
  • 0

杨敏 任春香 郑汉

摘 要:通过对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创编”环节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实践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其更好的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希望通过此研究为体育课程的创新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健美操;创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引言

目前,各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略显单一,教学过程重教轻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动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这一现状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意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是探讨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创编”环节所带来教学效果上的转变。教学以教师教授健美操基本技能为基础,采用合作教学和伙伴学习的方法,以固定分组为组织形式[1]。要求学生对所学健美操基本套路动作进行队形与造型上的创编,以及对音乐选择进行再创造。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使学生成为有创造力和运动素养的运动者[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2012级健美操选项四个班的学生共113人,,实验前将四个班的学生随机分配成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其中实验班55人,对照班58人。由笔者担任全部课程,并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场地器材的一致,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有效性。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检索法

查阅相关著作、文件和期刊等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3份,回收113份。回收率100%。113份问卷经效度和信度检验,均为有效问卷。

1.2.3实验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学习健美操固定套路动作,在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辅之以运动负荷规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调控,学生练习效果的评价,均由老师决定。考试方式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没有造型设计,队形设计以及音乐选择的要求。

实验班将“创编”引入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以教授学习健美操固定套路动作为主线,以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为组织形式,对所学健美操套路动作进行队形变化,造型变化以及音乐选择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3]。强调学习中互帮互助,在队形、造型创编和套路动作的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了解与沟通,达到最佳的团队合作状态。使学生建立团队荣誉意识,提高其领导组织能力[4]。考试方式以2-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试。

1.2.4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归类统计整理,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及数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后两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的差异比较

学期末,遵照教考分离的原则,对两组学生进行集体评分。根据学生完成成套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力度、幅度、表现力、以及动作与音乐配合等因素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90分以上,81~90分,71~80分,70分以下4个等级。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健美操成绩统计表来看(如表1),对照组成绩分布两级化较为明显。实验组健美操成绩大部分在81分以上。优秀率高出对照组约14个百分点。而70分以下则低于对照组约8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实验组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加考试的方式,使得单独的个体变成了团队的合作,个人的成绩与团队的荣誉紧密相连,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已不是仅仅代表个人自己,个体的落后代表着整个团队的落后,能力弱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维护整个团队的荣誉,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拼搏意识,主动学习意识,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更为强烈,运动技能得到提高[4]。

2.2 实验后两班学习态度差异比较

通过“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喜爱程度”和“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以及“课外集体练习情况”进行调查。进行健美操自主学习态度差异性比较。对比结果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喜欢程度得到提高。选择“很喜欢”的学生比对照组多出31个百分点。选择“不喜欢”人数为零。而对照组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为平淡。对健美操课热情不是很大。从表3两组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的对比结果来看,实验组在“旷课”“请假”以及“迟到”的人次上都较对照组低。这说明两组学生对健美操课的重视度与喜爱度不同,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每周课外健美操练习次数方面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练习3次以上的人数分别占全班总人数的35.7%和12.1%,实验组每个学生都参加课外的健美操练习,而对照组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课外练习次数为零。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个人魅力的平台和机会,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需求,学生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角色体验不断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学生参与课外练习次数增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实验组课外练习次数以及课堂出勤情况优于对照组。

2.3实验后两班情感体验比较

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责任心”;“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成就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在“团队的荣誉高于一切”这一思想指导下,学生们在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责任心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认为“竞争意识”得到增强的分别是实验组70.9%,对照组为32.8%;认为“团队意识”有增强的分别是实验组92.7%,对照组为0.0%;认为“主动学习意识”有提高的分别是实验组85.5%,对照组为36.2%。考试中对造型的创编,队形变化的要求,则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认为“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的分别是实验组63.6%,对照组为3.4%。而贯穿始终的团队合作 以及在小组中的自我定位与角色定位,也给了每位学生锻炼与角色体验的机会 使其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得以提高。认为“组织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别是实验组21.9%,对照组为0.0%;认为“领导能力”有提高的分别是实验组10.9%,对照组为0.0%。团队的合作使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如何与人相处,在遇到矛盾时如何处理和化解矛盾,这样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的了解,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有提高的分别是实验组83.6%,对照组为44.8%。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创作欲望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兴趣。教学后“对体育课的兴趣”得到提高的分别是实验组90.%,对照组为31.0%。

3?结论

3.1“创编”环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创编”环节,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加考试,团队的合作使学生产生向心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会有边缘化的感觉,他们不仅接受来自于教师的指导,更有来自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同学之间以强帯弱,增强了学生责任心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运动技能得到提高。

3.2“创编”环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创编”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彼此互动的学习机会;目标多元,注重运动文化的全方位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操作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促进课堂内外更好衔接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延长了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创编”环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造型的设计、队形编排、音乐的选择都是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的,因此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人际交往免不了有冲突。如何化解其中的矛盾以及如何组织领导学生通力合作,都在考验着每个学生。使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体谅他人,以大局为重,提高合作效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角色体验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有效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4“创编”环节的引入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品质

“创编”环节的引入,使得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转移,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重视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体验规律,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6]。

4 建议

4.1对没有任何编排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学生来说,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和开放性思维的引导。

4.2在合作学习创作过程中,同学之间难免产生矛盾,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所在给予疏通,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杨军.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09,25(3):87-89

[2] 周宏室.运动教育学[M].台北:师范书苑出版社,2002:12

[3] 李进,伦敦2012奥运会的安保消防工作[J].城市与减灾,2007(5):22-24

[4] 杨榕斌.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3013,(3)20-21

[5] 蒋新国.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83-85

[6] 吴伟.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83-1685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