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综合学习设计观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启示

  • 投稿小猪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97次
  • 评分4
  • 14
  • 1

吴 斓

【摘 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两大难题:“独立式”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构建的知识结构断层和“分割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迁移失败,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范梅里恩伯尔提出的“综合学习设计”理论给予我们不少灵感与启示。通过研究“综合学习设计”的理论和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笔者提出几点关于改进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真实生活中,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宗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综合学习设计;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1-0060-04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独立式”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构建的知识结构断层

综观各类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结构是一个单元介绍一种应用软件。以苏科版教材为例,每个教学单元通过讲解如何使用某个应用软件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形式介绍软件的常用操作技能,如Word学习单元以完成一本电子书的制作为例,介绍了如何排版和美化文档的各种技能。每个单元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软件,然而真实生活情境中常需要借助多种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平时教学内容结构的“独立式”,学习者缺少综合练习机会,未具备整合和协调各类技能的能力,所形成的知识同样也是支离破碎的,最后学生仅学到一堆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死知识。

2. “分割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迁移失败由于信息技术教材是以一种软件的教学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表面看似综合性较强,需要使用到软件的各种操作技能,但实际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常会将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来教授。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看模仿”,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知识之间联系较少,前一节课介绍的技能可能不会在后一节课的练习里出现,加上每周信息技术课时少,每堂课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复习上节课内容的机会。笔者在课堂中发现,每个单元结束后,学生往往只能记得最近的或是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技能,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面临的问题经常是需要综合使用多种信息技能去完成,单凭一种软件无法解决,这种“分割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了很多软件之后无法综合使用各种技能去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学习设计”理论对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启示

1. 综合学习设计理论概述

综合学习设计理论由荷兰教育技术专家范梅里恩伯尔提出,他认为让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必须在教学环节中为学习者设计类似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这类学习任务并不像课本知识那样——根据知识点分门别类,而是需要综合使用各种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这类学习任务被称为“综合学习任务”。

基于这一思想,他总结了综合学习环境中四个互相关联的成分,如图1所示。(1)学习任务,指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真实完整的学习任务,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2)相关知识技能,一般是说明某一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组织起来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任务中解决问题和形成认知图式的知识和技能;(3)支持程序,指遵循从“从扶到放”的原则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使得学习者能够顺利适应从学习任务的高支持到学习任务的无支持的变化;(4)专项操练,指根据实际情况为学习者完善已经掌握的技能提供额外的练习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依据这四个基本成分,他总结出综合学习设计的“十个步骤”:设计学习任务,排序任务类别,设定学业目标,排定相关知识和技能,厘清认知策略,确定心理模式,设计支持程序,明晰认知规则,弄清前提知识,安排专项操练。

2. 综合学习设计理论对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启示

网络时代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除了在校学习,不分年龄、基础和学历,借助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如在线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程,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但要教授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软件,更要培养学生利用技术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早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品,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要能够自主地、适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学习任务设计的理念强调要基于真实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教学任务必须是真实的、完整的、有意义的以及综合各种学习目标的),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整合各类知识、技能和态度,形成协调和综合各种知能的能力,从而实现将在学校或培训中习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顺利迁移到日常生活与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思想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因此,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在综合学习任务设计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打破教材限制,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出发点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教材中将每种软件单独作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用一个综合任务囊括所有操作技能,教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所限,会将综合任务分成几堂课完成,这样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学习 Photoshop软件时,会教授一些处理图片的技能,包括去红眼、去图片上广告LOGO信息、剪裁、旋转和调色等,学生每堂课任务完成得非常好,然而学完这一单元后,学生在制作PPT时,还是习惯性地将网上下载的一些带有公司LOGO的图片不作处理就作为幻灯片的背景图片。由于缺少综合性练习的机会,学生尚未形成综合利用已知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综合学习设计观指出,要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任务作为学习任务设计的基础,努力促进和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认真分析教材,做到以教材为本,还要学会打破教材的限制,在每个单元教学时除了教授必备技能外,还要以真实情境为出发点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Photoshop软件时,可以创设一个任务情境——请大家帮忙为学校制作一个校园风景电子相册。完成任务需要拍摄照片、导出照片、挑选照片和处理照片,以及使用PPT制作电子相册。该任务包括了图片的获取和处理与制作PPT的技能。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不仅强化了新知识的应用和回忆旧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借助微视频为学生提供任务支持与指导的脚手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上机练习”。信息技术课上的教师演示过程无法回放,学生短时记忆能力有限,学生当时可能看得明白,事后自己操作时有时会出现短暂性的记忆空白,忘记其中某个步骤或某个指令,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不但耗时,而且效率低。在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依赖心理会导致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点机械地完成操作。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不利于他们对习得技能的理解和内化,如果教师进行集中问题讲解,则已经掌握的学生会认为占用了他们自主练习的时间,不利于课堂秩序的控制。

微视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根据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将课堂上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或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合理的呈现方式制作成十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它可以重复播放,方便学生查看忘记的内容和复习回忆,代替教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学生自定步调观看微视频实现了差异化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显著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拓展性的微视频,掌握快的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观看微视频学习新的内容,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为学习者呈现学习任务,“从易到难,最终还原真实情境”

综合学习设计观指出,要根据学习者的既定状态,将学习任务从易到难排列,并逐一呈现给学习者。需要设计一个个完整真实的任务情境,从简单、模拟和逼真度低的任务环境做起,通过不断提高任务情境的逼真度和复杂性,最终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者也将会经历从轻松自如地处理高度专门化的模拟问题到解决令人棘手的真实生活中非良构问题,最终具备协调和综合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成功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查和搜集将要教授的内容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和处理问题的实际案例,设计出完整真实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呈现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从易到难依次呈现不同级别的学习任务。

(4)提供任务支持与指导的脚手架时做到“扶放有度,从扶到放”

为了促成学习者从先前状态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教师需要发挥教学智慧搭建“脚手架”。综合学习设计观指出,“脚手架”的搭建原则是学习开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学习者始终处于高支持与指导的状态中,随着学习者渐渐具备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时,支持与指导的力度要减小,慢慢撤除所搭建的脚手架,直至全部撤除。因此教师要结合任务从易到难的类别和学习者能力的变化状态,做到“扶放有度”,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任务支持与指导,同时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有利于学习者协调知识、态度和技能,以至于在学习之后能够重新整合所学知识技能解决新的问题。如学习开始采用观看微视频、帮助文档、教师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然后学生互助完成难度中等的学习任务,进一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最后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完成综合任务。

基于综合学习设计理论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上述改进意见和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三级任务教学模式”——自学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练习进阶任务,掌握技能;探究综合任务,强化迁移。三级任务从易到难,学习支持从扶到放,帮助学生在有支持的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后,渐渐过渡到能够独立自主整合所学技能完成综合任务,如图2所示。

1. 自学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本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观看微视频,完成指定的基础练习,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

2. 练习进阶任务,掌握技能

本阶段以学生两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两人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进阶任务是类似于真实生活情境的练习,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深化对新习得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进行了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

3. 探究综合任务,强化迁移

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综合利用新旧知识,独立完成任务。综合任务不仅是类似于真实生活情境的练习,更是需要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调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强化所学知识的迁移,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发展综合技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宗旨。

基于“三级任务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初探根据“三级任务教学模式”,以苏科版七年级教材中《图片的获取》一节为例进行实践初探。

在短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级任务教学模式”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五个变化:教师讲解时间变少、学生提问次数变少、学生上机练习时间变多、作业提交速度变快、学生之间正影响增强。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软件操作技能,而且要帮助他们自觉地将课堂中学到的内容成功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学习设计观”中真实的、综合的、整体的、有序的思想理念犹如一缕阳光照射到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带来些许革新的力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站在技术发展的视角、学科教学的视角上,还要站在生活的视角上,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灵感,发掘教学的素材,帮助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努力架起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教与学从生活中来,必将回到生活中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 保罗?基尔希纳著, 盛群力译.综合学习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盛群力,马兰.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J]. 远程教育杂志. 2010 (4).

[3]张立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7).

[4]蒋双梅.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剖析[J].才智,2012(11).

[5]苏静.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适切性研究[D] 温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12 (5).

[6]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7]梅勇.信息技术:深度整合促进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9).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